华为五年之功,鸿蒙电脑的含金量还在增加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4 20:06 1

摘要:鸿蒙电脑搭载 HarmonyOS 系统,从内核开始重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底座能力、鸿蒙生态支持和鸿蒙体验交互三大层级,并实现了 AI 能力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的深度融合,构筑鸿蒙办公新体验。

5 月 8 日,华为在深圳举办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备受关注的首款鸿蒙电脑正式亮相。

鸿蒙电脑搭载 HarmonyOS 系统,从内核开始重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底座能力、鸿蒙生态支持和鸿蒙体验交互三大层级,并实现了 AI 能力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的深度融合,构筑鸿蒙办公新体验。

鸿蒙电脑的发布,无疑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不仅标志着华为终端全面进入鸿蒙时代,更被业界视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历史性时刻,将为国产操作系统生态的崛起注入全新动能。

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们不妨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01.

国产电脑操作系统发展,一个字:难

要想明白为什么说鸿蒙电脑的发布是华为乃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里程碑时刻,它为什么这么重要?这得从当前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的现状说起。

我们知道,在全球消费电子信息产业的版图中,操作系统无疑是最根本、但也是处在技术制高点的一环。

根据 Statcounter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Windows 系统以超过 70% 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苹果 macOS 占比超过 10% ,二者凭借数十年技术沉淀与生态构建,积累了庞大的应用基础。

相比之下,国产电脑操作系统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尽管基于 Linux 内核的国产系统如统信 UOS、麒麟 OS 等已初步形成技术框架,但在大众消费市场仍难撼动国际巨头的统治地位。究其原因,缺乏自主内核技术以及软件生态的缺失,应该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从技术维度看,一套全新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研发难度极高,需要从 0 到 1 构建自主可控的内核层,每一条代码都要重新构建,开发周期长、生态适配难度也很高。例如,文件系统、设备驱动、图形渲染等底层模块的自主化,不仅需要庞大的研发投入,还需解决与现有硬件、外设的兼容性问题。

即便有了强大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后续生态的建设也会是一个巨大的瓶颈。在消费级市场,用户早已习惯 Windows 和 macOS 的交互逻辑与海量应用,而国产系统往往被贴上“功能简陋”“软件稀缺”的标签。

即便是基于 Linux 二次开发的系统,也因应用生态的割裂性,难以满足用户对主流软件的需求。例如,Adobe 系列、AutoCAD 等专业工具长期缺席国产平台,一些国产办公软件虽已崛起,但整体生态丰富度仍无法与另外量大平台抗衡。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开发者生态的断层。传统操作系统的生态构建依赖“用户规模 - 开发者投入 - 应用丰富度”的正向循环。然而,国产系统用户基数小、开发成本高,导致开发者缺乏适配动力。中小软件企业受限于资源,往往选择优先服务 Windows/macOS 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国产系统的生态荒漠化。

同时,电脑使用场景对丰富外设支持需求高,无论是键盘鼠标,还是打印机扫描仪,都需要专门适配优化。而国产操作系统在这一方面也存在明显短板。

在信息安全和产业自主可控需求日益凸显的当下,国产电脑操作系统作为“数字底座”,其软件生态困境亟待突破。

02.

鸿蒙电脑的突破,堪称“对症下药”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当前国产电脑操作系统产业发展可以说是不容乐观的,其中核心的难点就在于缺乏完整的自主技术体系和生态建设困难重重。如果想要打造一款国产自主、面向大众的电脑操作系统,这些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而华为鸿蒙电脑的难得之处就在于,它针对这两大症结,拿出了对症下药的突破和创新。

首先在技术层面,鸿蒙电脑搭载的 HarmonyOS 系统,最大颠覆性在于其采用了首个完全自主研发的微内核架构。与基于 Linux 的国产系统不同,鸿蒙从内核层实现了代码级自主可控,并通过分布式架构与软硬芯云垂直整合,解决了传统系统在性能、安全与跨端协同上的痛点。

比如基于 HarmonyOS 的“软总线”技术,鸿蒙电脑可实现手机、平板、PC 间的无缝协同。例如,“手眼同行”特性支持鼠标跨屏智能跳转,键鼠共享打破设备边界,重构了多终端协作的体验。

再比如,鸿蒙电脑将 AI 深度嵌入操作系统,这是与操作系统共生的 AI,深度融合底层硬件和软件应用,生而智能。

在交互上,鸿蒙电脑搭载专属的 AI 智慧按键,并通过无处不在的小艺以多种方式和用户互动,在日常办公时,小艺能够通过小艺文档助手、小艺慧记、小艺翻译等功能帮你解决许多繁琐的工作流程,小艺会议智能提醒功能甚至可以代用户值守会议,智能识别被 Cue 场景,实时将关键信息推送至手机,让会议参与更轻松高效,重要内容不被错过。

还有小艺搜索能够通过端侧大模型和本机检索能力的加持,直接给出你电脑中所有知识内容的解答;同时它还具备专家级的设备操控能力,以及更专业可靠的问答能力,这些都是普通电脑上非系统级 AI 软件所无法达到的体验。

再如在安全方面,鸿蒙内核还能从源头提升系统安全性,获得了 CC EAL 6+、ASIL-D、IEC 61508 等行业最高等级的安全认证。通过独立安全芯片与全盘加密技术,鸿蒙电脑即使硬盘被物理拆卸,数据仍无法破解,为政企用户提供了远超传统系统的安全基准。

除了技术层面,鸿蒙电脑的生态建设策略同样也是直击国产电脑操作系统行业发展的痛点,其核心在于降低开发者门槛、加速应用迁移。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鸿蒙电脑“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鸿蒙操作系统拥有统一的微内核、一套语言、一套工具带来一致的开发体验,可以打打降低应用开发的成本和周期,同时用户的多端设备体验也能保持一致。

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例如:飞书团队仅用一周时间即完成鸿蒙电脑端的基础开发,实现了移动端与 PC 端的功能同步。这得益于鸿蒙统一的开发工具链,使开发者无需为不同终端重复编写代码。

还有美图秀秀桌面版在一个月内完成核心功能迁移,覆盖 Windows 平台 98% 的能力,并借助鸿蒙的 AI 算力优化了智能抠图、无痕改字等特性,充分展现了鸿蒙对复杂图像工具的支持潜力。

鸿蒙版万兴脑图(原亿图脑图 MindMaster)则是首款完成鸿蒙电脑适配的思维导图应用,它结合鸿蒙系统级 AI 助手小艺,将快速调用万兴脑图,30 秒即可生成结构清晰、配色专业的思维导图。同时万兴脑图还基于鸿蒙分布式技术,实现移动端与电脑端的跨设备键鼠穿越,突破传统设备操作边界。

再比如中望 CAD 依托鸿蒙分布式能力,实现了移动端看图与桌面端设计的无缝接续。设计师可在施工现场用手机标注图纸,回到办公室后一键同步至电脑端继续编辑,彻底打破数据孤岛。

可见,不同于苹果 iOS 和 Mac 的两套开发程序,也无需像 Windows 那样适配多种复杂环境,鸿蒙操作系统面向全场景终端提供一套开发工具与开放能力,确实是极大简化了开发流程,让开发者能够以更低的门槛投入到鸿蒙电脑应用生态的建设中。

而在生态建设的进展方面,目前,鸿蒙操作系统已覆盖超 10 亿台设备,汇聚 720 万开发者,上架应用及服务超 2 万个。

而鸿蒙电脑一面世就给我们带来了好消息。目前已覆盖了通用办公、金融理财、影音娱乐、设计创作、教育学习、实用工具等多个垂域,满足基础办公及核心场景使用,眼下 TOP 150 + 的专属电脑生态应用正在加速适配,超过 300 个融合生态应用已完成适配,超过 2000 款融合生态应用正在加速适配。

另外鸿蒙电脑已支持 1000 + 款外部设备连接,包括 800 + 键盘、鼠标、显示器等标准外设,250 + 打印机、手写板、扫描仪等非标准外设也通过兼容测试认证。

03.

全场景体验重构,为电脑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综合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初步理解我们在开头所说的,鸿蒙电脑对于华为以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价值。

华为花了五年的时间进行鸿蒙电脑的研发,集结全球 20 余家研发中心、上万名科研人员,布局超过 2700 项专利,最终将鸿蒙操作系统从移动终端延伸至电脑领域。

而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从内核层开始自主可控的电脑操作系统。鸿蒙内核完全自主研发,实现了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关键突破,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这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同时,自主可控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底座。而鸿蒙电脑的发展,能够为整个产业链自主化发展提供诸多价值点。

比如,其第一大价值点就是首次实现了移动端生态和电脑端生态的深度融合,丰富了桌面端软件的生态。传统操作系统的生态割裂性导致移动端与桌面端应用难以互通。鸿蒙电脑通过分布式架构与统一开发框架,首次实现了移动生态向桌面端的低成本迁移。

例如,小红书、B 站等移动应用适配 PC 端后,用户既能享受大屏沉浸式体验,又能通过键鼠高效交互,还有飞书在鸿蒙电脑上实现跨设备会议接续,用户从手机切换到电脑可无感延续进程。

这种“一应用,全场景”的模式,不仅拓宽了应用的使用边界,也为开发者开辟了增量市场。

再者就是,鸿蒙系统一套工具覆盖多终端,一次开发,多端部署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国产软件应用的开发成本和周期。HarmonyOS 面向全场景终端提供统一开发工具与开放能力,开发者基于一套工具完成多终端应用开发,显著降低学习成本与技术门槛。

统一开发体系减少开发时间成本与人力投入,生态合作伙伴无需为不同终端配置多套开发团队,提升开发效率。例如华为自研应用备忘录从一开始就适配了手机、平板、PC 的不同设备场景,实现了高效多端部署。

鸿蒙电脑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为国产软件厂商提供全新的发展土壤,实现生态发展的正循环

过去,国产应用软件在 Windows 平台由于起步晚、再加上 Windows 兼容体系庞杂等因素,一直难以和国外传统的软件巨头直接竞争,而鸿蒙系统能更加灵活、更加快速地支持开发者实现更先进的交互体验和功能迭代,为国产软件发展开辟新路径。

以图像处理领域为例,国产软件如美图秀秀、悟空图像等应用借助鸿蒙的 AI 能力与分布式特性,推出了“一键生成 PPT”“跨端拖拽编辑”等创新功能,在这个新的生态中可以逐步突破 Photoshop 的垄断。

此外,鸿蒙开放的协作模式也吸引了万兴喵影、中望 CAD 等企业加入,推动国产软件从“跟随者”向“创新者”转型。借助鸿蒙技术优势与用户基础,这些国产软件加速技术创新与功能迭代,构建核心竞争力。

04.

结语:鸿蒙电脑,开启国产操作系统新篇章

看到这,相信大家已经能够充分理解鸿蒙电脑的诞生为什么如此重要了。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标志着中国在操作系统领域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其意义远超单一产品的成功,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内核 + 开放生态”的发展路径。

而未来,随着鸿蒙生态的持续扩张,其影响将辐射至更广的产业维度:在消费端,用户将获得更安全、智能的全场景体验;在开发者端,国产软件有望依托鸿蒙的技术红利实现弯道超车;在产业端,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将为国家数字安全筑牢基石。

在鸿蒙电脑的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新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破晓而来。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