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月前,我的公众号遭遇限流,至今未能恢复正常。起初以为只是个别情况,然而一番调研后发现,这竟是行业常态。尤其那些新注册的账号,粉丝稀少,阅读量惨淡,甚至不少已停更。若平台规则无变,连我这样的存量账号,未来也难逃消亡命运。
前些天,收到一位银行粉丝的私信,倾诉工作压抑,想转行做公众号,征询我的看法。我直接劝他放弃。不是因为害怕竞争,而是当下公众号的环境,已不适合贸然入场。
一个月前,我的公众号遭遇限流,至今未能恢复正常。起初以为只是个别情况,然而一番调研后发现,这竟是行业常态。尤其那些新注册的账号,粉丝稀少,阅读量惨淡,甚至不少已停更。若平台规则无变,连我这样的存量账号,未来也难逃消亡命运。
究其根源,多数银行类公众号常聚焦行业“负面”内容,与正能量传播背道而驰,被限流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被限流,阅读量与收益便直线下降,那些为副业而来的创作者,自然纷纷退场。
从这件事里,能总结出几条教训。
其一,自由职业的风险常被低估。自媒体看似门槛低,人人可参与,实则竞争激烈。当无数人涌入同一赛道,想要脱颖而出,比传统工作压力更大。而且,所有风险都要独自承担。内容发布后,能否获得正向反馈,能否达到预期,都是未知数。
其二,平台的力量远超个人努力。公众号扶持新人时,只要坚持更新,流量与收益便源源不断。这让部分创作者误以为是自身能力出众。可事实是,只要内容符合算法,即便质量欠佳,也可能受青睐。一旦被平台抛弃,再努力也难以扭转局势。在工作中亦是如此,单靠努力升职加薪的人不多,懂得利用规则才是关键。
其三,自媒体并非银行员工的稳妥后路。曾有人咨询是否能裸辞投身自媒体,我的回答是:没有十足把握,切勿轻易尝试。自媒体只是工具,有想法、产品、内容时,可用它提升品牌、扩大销售。若一无所有,单靠自媒体难以立足。对银行员工而言,自媒体不可视为可靠退路。
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员工不能涉足自媒体。若有想法,仍可尝试,借此接触新领域、了解新行业。只是这条路荆棘密布,绝非坦途。
来源:小哥l聊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