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無有,幾乎沒有一切外在形式的客觀存在。很類似於,軀殼剝離德說法。這實際上很清楚地表明了上一句“天下之至柔”內在規定性。至柔——一直柔軟柔弱到基本上什麼外在形式也沒有的程度。顯然這包括兩種情況,一,客觀物質性/精神性存在,是所有在外指標無限趨近於零。二,生命存在
一,前提示:
無有入無間。就是沒有形體的存在物進入了無比堅硬的物體之中。字面看似很簡單,細思極恐——
天下最最柔弱的存在,幾乎沒有外在形態的存在,找來找去我們找到了“道”。道是最符合這個定義的。
天下最最緻密的存在,踢來踢去推來推去,居然是黑洞還有奇點。
不應該是道在奇點中馳騁吧?請看我怎樣揭開老子道德經重重迷霧,解密老子道德經充充真相。
二,文字版:
一天一分鐘,一句道德經。今天我繼續給大家分享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接下來的一句“無有入無間”。
無有,幾乎沒有一切外在形式的客觀存在。很類似於,軀殼剝離德說法。這實際上很清楚地表明了上一句“天下之至柔”內在規定性。至柔——一直柔軟柔弱到基本上什麼外在形式也沒有的程度。顯然這包括兩種情況,一,客觀物質性/精神性存在,是所有在外指標無限趨近於零。二,生命存在,褪去軀殼而剩餘的存在形式。
由此可知,“無間”就是解釋“天下之至堅”的。看起來很堅硬一點空隙縫隙也沒有的存在。密度?硬度?剛性?緻密度?分子結構?內壓?溫度?能量?
這很容易讓人想到黑洞。
三,不充說:
至柔VS無有
至堅VS無間
好像是可以互為定義的。天下之至柔就是無有,就是沒有任何外在形式的存在。天下之至堅,就是無間,緻密度趨於無窮大的存在。
除了上述列舉的,光子,電子,基本粒子,磁力線,電磁波,中微子流以及各種輻射外,還有一大類“幾乎失去所有外在規定性的存在”,那就是“念頭”——意念,意識,思維,認知行為,還有所謂魄魂靈以及其各種精神成果,思想理論體系,觀念意識形態,愛恨情仇之類,甚至還有情緒化的東西都是無外在形式的存在。
無非分為三大類,物質性客觀存在如中微子。精神性存在,如愛。還有未經證實的魄魂靈之類的。用現代科學也是分為三大類,物質,信息,能量。
傳統文化中幾乎不涉及能量問題,如龍是如何翱翔九天的?神仙是怎樣駕鶴飛昇的?但按照我們現在的理解肯定存在著能量問題,不過過去不叫能量,而是說靈氣靈力真氣炁之類的。氣,本身就是能量,如蒸汽機。
至堅,是不是黑洞?我不這樣認為。雖然黑洞只是符合“至堅”的密度大縫隙小的特點,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奇點,也符合“至堅”得更多特徵。
至柔馳騁至堅,難道是說黑洞中也有存在可以馳騁?有某種存在可以馳騁於黑洞之中?同樣的設想我們也關注到奇點。
黑洞中有至柔的存在馳騁?
奇點中有至柔之存在馳騁?
這樣推演下去,唯一正確的答案竟然就是,那個存在——
道。
至柔是道。
至堅就是萬物中的緻密度最大的那些存在,也是道生德癢。這是在論證道生萬物嗎?
不是吧。我原來可是始終認為這一章是承接“強梁者”而來的。
話說,所謂“強梁者”都是有威有望,人人敬仰的人主,至少也是有權有勢,位高權重的三公九卿,國王邦侯。即使他們也不可能強行違背自然大道,也不可能強制人們接受他們的歪理邪說。
於是,老子就說了“天下之至柔…”這段話。
四,AI作文:
从字面与自然现象理解
“无有”指无形、没有物质实体的东西,如气、风、精神、灵魂、脉络、道等;“无间”指没有空隙、无比致密的东西。整句话意思是无形无踪的力量,能穿透没有任何空隙的东西。像水和空气是至柔之物,水可渗透泥土,空气能弥漫各个角落;声波无物质实体,却能穿透致密钢板,且媒介越致密,传播越快,如铁轨中声波速度是空气中15倍。
从哲学与道家思想理解
象征着无形之道能深入万物核心,对其产生影响并促成变革,强调无形超越有形,无为之道可突破物质层面限制,实现更深远广泛的作用。这体现了老子以柔克刚、弱能胜强的思想,也是其无为思想的重要依据。例如庞大的大象能踏平房屋,却无奈一群蚂蚁;人能战胜很多东西,却难以应对潜伏体内的病菌和病毒。
附帶說明:五十多年醉心道德经,总想着把自己研修道德经的体会分享给大家。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头条真好耶,又可以发视频,又可以发文字。我要用我毕生(余生)推广道德经,这个《一分钟道德经》就是,每天一分钟,一句道德经。一句一句地给大家介绍我研读道德经的体会,我研修道德经的心得,感谢大家的关注,浏览,分享,我更希望大家一起修行。多活几年,修炼成仙,是我们的理想。
来源:东半球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