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走过31年的光辉历程。31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幅幅感人的篇章,见证了这片高原大地的发展与变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来,按照京拉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援藏指挥部党委的
秀
秀
秀
忘
初
心
记
使
牢
命
“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对口援藏工作已走过31年的光辉历程。31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幅幅感人的篇章,见证了这片高原大地的发展与变迁。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入藏以来,按照京拉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援藏指挥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首善标准,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拉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我们将陆续推出【援藏干部风采】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全体援藏干部人才在这片高原热土上,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援藏精神”和“老西藏精神”。
“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西藏自治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许磊,现任拉萨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援藏指挥部财务管理部部长,一位在部队服役24年的转业军人,用坚定的语气表达了他对援藏工作的深刻理解。当他接到援藏任务时,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我是军人,我骨子里刻着军人的天职——服从命令,组织能选派我来,是对我莫大的信任。”许磊的眼中闪烁着荣耀与责任的光芒。
临行前,局领导的短信如同战前动员,激励着他前行:“此次援藏任务艰巨,你代表的是北京市财政局。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管理优势,带好队伍,不负组织厚望。”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嘱托,许磊踏上了前往拉萨的征程,将军人的忠诚与担当带到了雪域高原。
从“冲锋号”到“民生哨”的阵地转移
“其实我与西藏早有渊源。”许磊回忆起2012年在卫戍区工作时随团到访堆龙德庆县的情景,那时的拉萨经济发展滞后,而十年后故地重游,眼前的巨变让他更加坚定了援藏的决心。然而,援藏之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对于患有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的许磊来说,高原环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初到拉萨时,我晚上高原反应睡不着觉,胸闷喘不动气。”许磊坦言,但身体的不适并未阻挡他前行的脚步。在尼木县续迈村驻村期间,他深入基层,实地走访,积极响应群众诉求,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
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和灌溉问题,许磊会同村委会在村庄西北方向实施饮水灌溉工程。由于该地区长期依赖土沟引水,水流不稳且夹杂着泥沙,给村民带来非常大困扰。为此,他们投入132万元资金,新建了一座蓄水塘。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80余户村民的饮水安全,还有效解决了600余亩青稞、油菜田的灌溉难题,让这个曾经“夏季拿元宝不换,冬季送乞丐不要”的高原村落实现了四季用水的稳定。
在改善村集体经济基础方面,许磊发现价值数百万的播种机、收割机、耕地机等大型农具长期暴露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导致设备损耗严重。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积极筹措了330万元资金,建设了一座机械存放维修车间。这使得价值数百万元的农机设备得到了规范存放管理,每年可减少维护支出约10余万元,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针对村五组地质灾害频发的道路问题,许磊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该组36户村民聚居在山体滑坡频发区,每年雨季道路损毁后连车都难以通行。为了尽快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题,他们紧急投入79万元资金,修复了2.3公里损毁路段,并用砂石加固了3处塌方点。这一举措极大地缓解了160多位村民的出行难题。
从新建蓄水塘保障饮水灌溉,到建设机械存放维修车间改善村集体经济基础,再到紧急抢修地质灾害道路确保村民出行安全,许磊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也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然而,这份坚守背后,是对家庭的深深愧疚。孩子正值初升高关键期,爱人长期在基层单位工作,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了爱人一人身上。“组织选你是信任,你在西藏安心工作,家里有我。”爱人的这句话,简单却充满力量,成为了许磊最坚强的后盾。“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自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去。”
从“单兵突进”到“知识高地”的战略合围
许磊负责帮扶的续迈村里,有一户并不富裕的人家,这就是拉姆(化名)的家。拉姆的父母,尽管收入微薄,但都在为家庭努力付出。父亲是一名村医,母亲则在村里协助处理一些妇女工作,他们的年收入大约在4万元。这个家庭不仅要维持自己的生计,还要照顾四位年迈的老人,生活压力可谓不小。
2023年的三八妇女节,续迈村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村中的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参与,期待着能收到小礼品。拉姆也带着她的小妹妹来到了活动现场。活动开始后,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文具用品被分发给了孩子们,飞机陀螺等玩具在孩子们手中咔一声腾飞上去,引起了阵阵欢笑。
当活动结束后,许多孩子都去小卖部用收到的文具用品兑换自己喜欢的玩具,拉姆却站在一旁,没有参与。她牵着妹妹的手,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人注意到了这一细节,便上前询问拉姆为什么不去兑换玩具。拉姆懂事地回答:“叔叔,我们不需要那些东西,没必要花那个钱。”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许磊,“那一刻,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任务。”经过进一步的交谈,了解到拉姆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非常懂事。当时拉姆正在上四年级,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也很好。“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西藏偏远地区老百姓生活的艰苦,孩子们缺乏课外图书,他们对内地,尤其是对北京充满了向往。当我问起他们是否去过北京天安门时,他们都说没有,甚至有的人连来拉萨的机会都非常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许磊说,他希望通过资助图书和学习用品,帮助拉姆改变命运。许磊回到拉萨后,通过京东和新华书店等多渠道,为拉姆选购了充满正能量的辅导读物及书包等。收到书籍和书包的拉姆姐妹非常高兴,不仅拓宽了她们的知识面,还提升了她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热情也因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来这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更是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才是我们的使命。”许磊坚定地说道。
从“单兵突击”到“建制赋能”的制度突围
“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发挥效益。”许磊的话语中透露出严谨与务实。作为北京援藏指挥部财务管理部部长,许磊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头严格执行财务纪律,加强内部控制,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控日常支出,精准编制决算,审慎评价绩效等工作,为援藏工作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作为财务管理部部长,在工作中,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注重强化预算资金的日常管理,通过每月组织召开预算执行调度会等方式,不断加快资金执行进度,积极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每年按时编制完成预决算、绩效评价报告、内控报告、财务报告,不断提高资金支出绩效,确保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在他的努力下,2023年、2024年北京援藏指挥部预算执行率都达到了90%以上,资金安全性和使用效益持续增强。为了提高指挥部财务管理水平,他还制定、修订完善了《日常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课题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内部采购管理办法》等多项财务管理制度,明确资金使用流程,进一步提高了指挥部的内控管理水平,为援藏干部履职和指挥部高效运转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同时,他还配合北京市审计局完成对指挥部2022-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和北京市2021-2024年援藏资金的审计工作,确保了资金的透明安全。
根据组织安排,除担任北京援藏指挥部财务管理部部长外,许磊还担任拉萨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职。在拉萨市财政局任职期间,许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读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重要文件,在局党组领导下扎实组织落实主题教育、党纪教育、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等学习教育,扎实推动局内各项工作高效廉洁运行。许磊常说:“一支既精通业务又忠诚干净担当的财政队伍是财政工作的基石。”在近三年学习教育中,许磊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财政专业技能,更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高尚的职业道德。他依托援藏“三交”项目,统筹组织全市财政干部赴北京市财政局开展专题培训与业务交流活动,提升拉萨全市财政干部的业务能力,在许磊的推动下,拉萨市市直单位、县区的财政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财政资金的规范管理与高效使用打牢了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会监督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法依规组织财会监督检查工作。入藏三年以来,许磊带领会计监督科依法履行财会监督职能,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各县区96家行政事业单位、各县区、企业依法依规进行了财会监督专项检查、对全市会计代理记账行业300余家小微企业存在“无证经营”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在开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公款私存和个人借款长期不还专项整治工作中,全市个人借用公款长期不还涉及单位55家,干部职工1000余人,涉及金额1.56亿元,资金当年全部清缴完成。通过检查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推动各单位《财务风险防控手册》《内控制度》等建章立制,形成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的闭环管理,加强协同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合监督检查协调机制,提升了监督覆盖面和精准度,起到了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效果,也起到了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作用,保障了全市财政资金运行安全,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拉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援藏不仅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精神的洗礼。三年的时光,让我深刻理解了‘奉献’二字的重量。这段经历,如同雪山之巅的磨砺,让我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我将把这段援藏工作经历化为前行的动力,不仅要把拉萨一些好的工作做法带回北京,为首都和拉萨搭建起一座连心桥,更要把首都的标准留在高原,把拉萨的精神融入血脉,带回北京,为首都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许磊的目光更加坚定,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决心。
供稿:党群工作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