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初,娱乐圈爆发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粉丝骂战。事件起因是演员丁禹兮官宣成为某奢侈品牌的全球代言人,部分媒体将其称为“95后唯一红血全球代言人”。这一称号迅速引发王一博粉丝的不满,认为丁禹兮团队在“碰瓷”自家偶像的“95后TOP1”地位。双方粉丝从豆瓣开帖互骂
一场代言引发的“血案”
5月初,娱乐圈爆发了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粉丝骂战。事件起因是演员丁禹兮官宣成为某奢侈品牌的全球代言人,部分媒体将其称为“95后唯一红血全球代言人”。这一称号迅速引发王一博粉丝的不满,认为丁禹兮团队在“碰瓷”自家偶像的“95后TOP1”地位。双方粉丝从豆瓣开帖互骂开始,战火迅速蔓延至微博、贴吧等平台,甚至出现恶意P图、人身攻击、编造黑料等行为。
这场被称为“951事件”的争端(“95后第一人”缩写谐音),在短短几天内登上热搜十余次。王一博粉丝指责丁禹兮“登月碰瓷”,丁禹兮粉丝则反击对方“霸道控评”。更有极端粉丝喊出“不撕赢不罢休”的口号,导致矛盾不断升级,甚至波及两位艺人的合作品牌和作品评论区。
以爱之名的伤害,正在摧毁饭圈生态
这场闹剧看似是粉丝为偶像“争口气”,实则暴露了饭圈文化的三大病灶:
1. 虚荣心作祟的“数据战争”
粉丝们为证明“我家哥哥更牛”,拼命堆砌“全球首穿”“杂志销量破亿”等夸张话术,甚至不惜造假。例如丁禹兮粉丝强调“红血高奢唯一性”,王一博粉丝则搬出“冬奥宣传大使”身份对标。这种攀比早已脱离对艺人实力的客观评价,变成虚荣心的畸形较量。
2. 群体性失智的“信息茧房”
在超话、粉丝群的封闭环境中,极端言论被不断放大。有粉丝在群里传播“对家黑料包”,号召“屠广场”;有人制作“骂战话术模板”,要求新人“每天至少发20条反击帖”。这种群体洗脑让普通粉丝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能力,沦为“骂战工具人”。
3.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输逻辑”
当双方粉丝忙着互相举报、给合作品牌打差评时,路人看到的不是“谁家更厉害”,而是“两家都疯癫”。某品牌直播间因涌入大量恶意弹幕被迫关闭,影视剧弹幕区被“糊咖”“丑男”刷屏——这些行为正在反噬艺人形象,让原本优质的作品蒙上污点。
更令人心痛的是,这场争端中真正的受害者恰恰是粉丝声称要保护的偶像。王一博、丁禹兮作为青年演员,本可以靠作品说话,如今却被贴上“饭圈恶斗”的标签。那些叫嚣着“为哥哥而战”的粉丝,其实正在亲手将偶像推向舆论火坑。
跳出饭圈思维,让追星回归纯粹
“951事件”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当下追星文化的扭曲。真正的支持,不该是打着爱的旗号四处树敌,而应是用理性守护偶像的成长空间。
当我们在键盘上敲出恶语时,不妨想想:
若真心欣赏王一博的舞台实力,为何不分享他练习舞蹈到凌晨的纪录片?若真的佩服丁禹兮的演技沉淀,为何不剪辑他揣摩角色的幕后花絮?追星本该是汲取正能量的过程,而非充满戾气的互撕游戏。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可以用鲜花代替利剑,用掌声淹没骂声。
你经历过或见过哪些离谱的粉丝骂战?你觉得如何才能打破“饭圈互撕”的怪圈?
来源:万物娱乐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