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烈火中闪光 || 记模范游击队员李生贵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07:41 1

摘要:在三秦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以青春热血为笔,以烽火硝烟为墨,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就是模范游击队员李生贵,一位用生命诠释信仰与担当的革命战士。

青春在烈火中闪光——记模范游击队员李生贵

文/侯省彦

李生贵 解放西北纪念章

在三秦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以青春热血为笔,以烽火硝烟为墨,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就是模范游击队员李生贵,一位用生命诠释信仰与担当的革命战士。

1930年,李生贵出生于陕西省眉县寺上乡庵上村(今眉县常兴镇安刘塬村)。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家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李生贵自幼便目睹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也在心中悄然种下了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种子。

1949年5月,是李生贵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彼时,解放战争的胜利曙光已然显现,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向着解放全中国的目标奋勇前进。李生贵满怀对自由和新生活的向往,毅然决然地参加了眉县渭北游击队。这支由热血青年组成的队伍,在游击队长赵振华的领导下,活跃在渭北东片地区,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加入游击队后,李生贵迅速成长为一名勇敢无畏的战士。他深知,每一次任务都充满危险,但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人民的幸福,他从未退缩。1949年7月,扶眉战役前夕,一场至关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李生贵和他的队员们面前。国民党军队妄图通过陇海铁路,将大量物资运往战场,以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如果这些物资顺利抵达前线,无疑会给我军的作战带来巨大困难。为了打乱敌人的部署,李生贵与同村进步青年、游击队员李智祥等9人临危受命,执行炸毁陇海铁路尧上村前涵洞、割断沿线电话线的任务。

这是一项极其艰巨且危险的任务。敌人在铁路沿线设有严密的防守,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行踪,陷入敌人的包围。然而,李生贵和队员们没有丝毫畏惧。他们精心谋划,趁着夜色的掩护,秘密接近目标。铁路涵洞附近,敌人的岗哨来回巡逻,手电筒的光束不时扫过。李生贵等人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潜伏在草丛中,等待着最佳时机。终于,在敌人换岗的间隙,他们迅速行动,如闪电般的速度潜入涵洞,熟练地安置炸药。随着一声巨响,涵洞被成功炸毁,铁路瞬间瘫痪。与此同时,他又组织一组队员顺利完成了割断铁路沿线的电话线的任务,使敌人的通讯彻底中断。

此次行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国民党军运往前线的物资滞留在常兴火车站。李生贵和队员们没有停歇,他们又积极组织力量,将这些物资妥善保护起来,并顺利转交给了解放军。这些物资,不仅为我军补充了急需的装备和给养,更极大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扶眉战役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扶眉战役结束后,李生贵因其英勇表现和卓越贡献,被授予“模范游击队员”的光荣称号。这一荣誉,是对他在战斗中无畏精神和出色能力的高度肯定。然而,李生贵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革命尚未成功,还有更多的使命等待着他去完成。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为李生贵颁发了“解放西北”纪念章。这枚纪念章,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是对他为西北地区解放事业所做贡献的永恒铭记。它不仅是李生贵个人的荣耀,更是全体游击队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见证。

李生贵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事迹,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铭记李生贵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创造新的辉煌。

摘自《扶眉战役》第四卷

作者简介:

作者侯省彦2024年9月27日在2024年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发布仪式上的留影

侯省彦,陕西省眉县人。凤翔师范九一级学生,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姓学习之星”、陕西省“最美五老” “陕西好人” “2024年岗位学雷锋标兵”,宝鸡市“百姓学习之星”,宝鸡市优秀讲师、宝鸡市中共党史专家库专家,“宝鸡好人”,曾荣获宝鸡市关工委“功勋奖”和中共宝鸡市委精神文明办、宝鸡市关工委联合颁发的“突出贡献”奖状以及奖章。其事迹《陕西日报》《陕西关心下一代》杂志,《各界导报》《宝鸡日报》连续报道,中央以及省市县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并载入《宝鸡市关工委志》《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志》《凤师校友名人100》文集。

来源:扶眉战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