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疑因“高反”离世?医生提醒:谨记“三字诀”,到高原别做这些事!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19:14 1

摘要:近日,川西热门景点四姑娘山发生一起疑因“高反”引发的悲剧。一名来自平原地区的男性游客出现高原肺水肿,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为即将到来的夏季高原旅游旺季敲响了安全警钟。

近日,川西热门景点四姑娘山发生一起疑因“高反”引发的悲剧。一名来自平原地区的男性游客出现高原肺水肿,因抢救无效死亡。这一事件为即将到来的夏季高原旅游旺季敲响了安全警钟。

视频加载中...

疏忽医嘱致病情恶化

“当时我看见那位男士,是被搀扶出来的,根据我多年的高原经验,他已经有了典型的高原肺水肿症状,我立刻将他们送到最近的镇卫生院……”据接单的顺风车司机回忆,5月10日,他接到该名疑似高反的男子以及同行的一位女士,当男子在到达镇卫生院时,医院召集了所有医生护士参与抢救,可惜抢救了一个小时还是失败了。

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在后来的采访中证实:“患者入院时已无意识、无心跳脉搏。”

四姑娘山,因自然美景、历史文化和生物多样性而出名,每年接待游客人数破百万,海拔最低的双桥沟也有3840米,海拔最高的则是幺妹峰,为6250米。有同行者表示,其实事件中的男子在抵达四姑娘山镇区时,已经有不舒服的状况,而且第一天还洗了澡,有感冒和咳嗽的症状,还去镇卫生院吸过氧,当时医生已经建议他尽快返回低海拔地区,可他们还是留在了镇内,直到第三天因高原肺水肿出现严重不适才打算撤离,但为时已晚。

致命的高原"隐形杀手"

究竟什么是“高原肺水肿”,为什么会致人死亡呢?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医务科主任周捷解释,高原肺水肿是快速进入高海拔(海拔2500米以上)地区的常见病。"由于高海拔氧气少、气压低,有些人因为肺部血管压力失衡,导致液体从血管渗入肺泡和肺部组织,形成‘肺积水’,阻碍正常呼吸。"

周捷主任强调,高原肺水肿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喘、干咳、胸闷,加重期则出现静息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或白色泡沫痰、口唇或指甲发紫等症状,到危重期更会无法平躺(需坐起呼吸)、意识模糊、皮肤湿冷,需要马上就医。

“若未及时治疗,全身器官,尤其是大脑和心脏,会在几小时内因缺氧而衰竭,并发脑水肿、心律失常、肾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值得警惕的是,患者常将初期症状误判为普通高反或感冒。"正是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延误救治。"

旅行社强化应对措施

针对高原旅游风险,记者走访了市内部分旅行社。以佛山中旅为例,每年途经四姑娘山景区的旅游线路有两条,行程在5-9天之间。佛山中旅市场营运中心总监梁冰洁介绍,这两条川西线路,每年报名人数约100名游客,以40-50岁群体为主。

出发前,旅行社方面会提醒大家进行健康筛查,高血压、心脑肺疾病的人群,又或是近期出现呼吸道感染的群体,会提醒他们慎入高原,也会出示《出团通知书》详解高原注意事项,建议大家不要洗头洗澡,不要喝酒和剧烈运动。

佛山中旅市场营运中心总监 梁冰洁:如果客人出现高原反应,我们导游会第一时间给客人吸氧,带客人到附近医院就医,根据医生医嘱了解客人是否适宜继续行程,如适合再继续行程的;如不适合就会主动联系其家属,与客人协商好,尽快安排回程。

医生支招"三字诀"保平安

进入夏季,川西线路即将迎来旺季。据统计,生活在平原的人,快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出现“高反”的概率是50%-75%,一般在逐渐适应后症状就会逐渐消失。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耐受程度存在个体差异,周捷主任提醒,市民如果有计划前往高原地区,可携带高原急救药(如乙酰唑胺、地塞米松、止头痛药,但有禁忌症的不能吃药)、氧气瓶或制氧机、便携式血氧仪(当血氧饱和度低于95%考虑吸氧,低于90%考虑下撤),还要谨记“多”、“少”、“撤”的三字诀。

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 医务科主任 周捷:“多”,是指少量多次喝水,避免血液黏稠,加重缺氧;“少”,是指抵达的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喝酒,减少耗氧,多休息,建议在高海拔(如2500米左右)停留1-2天,再缓慢上升到更高海拔,建议每天爬升不超过500米;“撤”是指撤离,假如出现头痛,吃药也无法缓解,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严重,要立即停止活动并吸氧,过了一段时间依旧没有改善需马上下撤至低海拔地方。

来源:醒目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