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称穿瑜伽服上门做饭不为流量,月入两万背后的真实与坚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8:37 1

摘要: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浙江姑娘潘来兮凭借 “上门烧菜” 这一独特职业,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杭州姑娘上门烧菜月入两万” 的标签一度登上热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浙江姑娘潘来兮凭借 “上门烧菜” 这一独特职业,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杭州姑娘上门烧菜月入两万” 的标签一度登上热搜,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5 月 13 日清晨 6 点多,潘来兮便打车从杭州九堡赶往滨江客户家中,赶在 7 点前为客户制作一份三明治和减脂蔬菜沙拉便当。“早上七八点出门,忙到晚上七八点才能收工。” 潘来兮说道,忙起来一天要跑六到七家人家上门做饭。在网上,她被称为 “阿绿”,账号突然爆火,全网流量上千万。然而,泼天的流量之下,除了加不完的微信和回不完的评论,更多的是排山倒海的质疑。但潘来兮在接受潮新闻记者线下采访时淡定回应:“这些流量,能让我更有动力工作,我会一如既往地认真做好每一道菜,服务好我的每一个客户,踏踏实实地去挣钱。”

潘来兮从去年 12 月开始上门做菜,客户集中在杭州滨江、萧山一带,主要是 20 多岁到 30 多岁的年轻女性。“一开始年轻人就是我目标客户群体。” 她的客户中有做自媒体的女主播,也有自由职业者,作息时间各不相同。“有的通宵工作,睡醒是下午一两点,我做好饭正好到了她的用餐时间。” 熟客甚至会把家里进门卡交给她。很多网友质疑她一天接六七单不现实,月入两万多有水分。

5 月 13 日,记者跟随潘来兮辗转三个小区。小区之间驾车通勤时间在 15 分钟左右,乘坐地铁则需 30 到 40 分钟。平时,潘来兮通勤方式是 “地铁 + 步行”,实在赶不及才打车,她喜欢在大街小巷穿梭,感受路边的美好。记者计时发现,她到客户家完成一顿三菜一汤的烹饪时间约 1 小时。菜式提前沟通,熟客会让她看着安排。做菜原材料和配料,由客户提供或她帮忙在线上平台购买,“一般不去菜市场,一方面时间来不及,另外线上平台食材品质和售后都有保障。” 这一天,潘来兮共做了七单,6 单 “三菜一汤”,1 单 “四菜一汤”,到手 646 元。她订单一直排满,一周只休息半天,每周还有团餐订单。入行第一个月收入 8000 多元,之后月收入一直过万,也有超两万元的月份。

每天出门,潘来兮都会化上美美的妆,穿上瑜伽服。她的社交账号下不乏恶意评论,有人质疑她作秀、演剧本,也有人用低俗文字攻击她。但她表示无法改变所有人想法,做好自己就好,“瑜伽服穿着很舒适,仅此而已。” 潘来兮没有团队,每天接的单量有限,接新订单前提是完成老客户订单且有额外精力。这半年,她每周会接一两个聚餐大单,唯一一次请男朋友帮忙是去年年底接了公司聚餐订单。相比大单,她更喜欢做普通人家的 “一日三餐”。

在流量与质疑的双重漩涡中,潘来兮的日常依然如齿轮般精准运转。清晨的厨房里,她动作利落地切着牛油果,手腕一翻便摆出精致的摆盘;午后的地铁上,她抓紧回复客户消息,备忘录里密密麻麻记着“李小姐过敏忌口”“王阿姨偏爱酸辣”;傍晚的灶台前,她单手颠勺的短视频被网友反复分析“是不是特效”,而她只是笑笑:“颠勺是基本功,我练了三个月。”

这份职业的“烟火气”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细节。一次,一位独居的插画师客户高烧卧床,临时加单要求煮一碗白粥。潘来兮绕路去药店买了姜,熬粥时特意多搅了十分钟让米粒开花,临走还把厨房台面擦得锃亮。“其实订单里没要求这些,”她搓了搓被蒸汽烫红的手指,“但生病时一碗熨帖的粥,比什么大餐都重要。”这样的故事在她的手机相册里积了上百张——用胡萝卜雕成小花的儿童餐、给健身客户定制的低卡版红烧肉,甚至还有帮客户代喂宠物的照片。

随着口碑发酵,模仿者开始涌现。有人压低价格打擂台,也有人打着“美女私厨”的噱头博眼球。面对竞争,潘来兮反而更从容。她开始定期在账号分享《厨房效率手册》:如何用保温袋同时配送三份餐、怎样快速处理小龙虾不伤手。最近她正筹划“家常菜小班课”,想教客户自己复刻健康餐。“上门服务终究有边界,但让更多人爱上做饭,这件事更有生命力。”

最终,潘来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应着质疑,在上门烧菜这份事业中坚守初心。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脚踏实地、用心做事,就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发光发热。你对潘来兮的经历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