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色老照片:活捉杜聿明,张自忠检阅天津保安队,昆仑关守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08:52 1

摘要:1936年11月14日,时任天津市长兼第29军第38师师长的张自忠,在天津市区检阅了天津保安队。此次检阅是张自忠主政天津期间强化地方防务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保安队的实战能力与战备水平。

轻轻揭开陈旧的牛皮纸袋,民国上色老照片带着岁月的包浆滑落掌心。手工敷彩的油彩虽已褪去锋芒,却在蛋白相纸上洇出独特的年代质感。

1936年11月14日,时任天津市长兼第29军第38师师长的张自忠,在天津市区检阅了天津保安队。此次检阅是张自忠主政天津期间强化地方防务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保安队的实战能力与战备水平。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加速对华北的渗透,通过《何梅协定》迫使国民党中央军撤出河北,扶植亲日势力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张自忠作为宋哲元的重要助手,于1936年6月调任天津市长,负责应对日军压力并维持地方稳定。

天津保安队是地方治安与防御的核心力量。张自忠到任后,将原特务营改编为保安队,并为其配足武器装备,扩充至3000余人,成为拱卫天津的重要武装。检阅既是对前期整训成果的检验,也是向日军展示防御决心的姿态。

1939年12月31日,昆仑关作为南宁的北大门,国民政府紧急调派杜聿明指挥的第五军(含荣誉第一师、第200师、新编第22师)为主攻部队。12月18日凌晨,第五军在战车、重炮支援下发起总攻,经反复争夺,于12月30日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核心阵地,日军第21旅团主力被歼,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

照片是昆仑关关楼前,三名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的士兵正以战斗姿态警戒,身后是被战火熏黑的“昆仑关”石匾(为明桂王朱由榔所题)。昆仑关战役是中国军队首次以攻坚战形式击败日军精锐师团的重大胜利。此役歼灭日军4000余人(含中村正雄以下军官85%),缴获山炮10门、轻重机枪182挺,彻底粉碎了日军“钢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英国《泰晤士报》评论称:“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攻克昆仑关,证明其抗战决心不可动摇。”

1913年的华盛顿,身着嘉禾纹礼服的中华民国驻美国兼古巴全权公使夏偕复,在使馆中与一等秘书容揆合影。

夏偕复清末时期,他便活跃于各个重要岗位,从工部主事到中国留日学生总监督,再到外务部云南交涉使,进入民国,1912年他任山海关监督兼驻营口交涉员,1913 年 10 月,更是肩负重任,担任驻美国兼驻古巴全权公使。

而容揆作为第二批留美幼童,年仅12岁便远渡重洋赴美求学。1880年,因加入基督教会、剪掉辫子,被清政府开除出肄业局,与哈佛大学失之交臂。所幸在容闳的帮助下,他进入耶鲁大学学习。1897年,容揆踏入华盛顿中国驻美使馆,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外交生涯。

1932年的北平,林徽因与梁思成租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今24号)的四合院。27岁的林徽因,初为人母的妻子。照片中马尾辫配白衬衫的装扮,是20世纪30年代北平知识女性的典型穿搭。褪去了留洋时期的摩登感,更显知识分子的素朴与母性的柔和,照片中的幼女是梁再冰。

照片是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场景。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对被围困在陈官庄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总攻,国民党军防线全面崩溃。杜聿明深知败局已定,于1月9日夜决定率少数亲信化妆潜逃,企图混在溃散的士兵中突围。

1月10日凌晨,杜聿明一行逃至陈官庄西北约8公里的张老庄村附近(今属河南永城),被正在执行搜索任务的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特务团一连二排战士发现。战士们立即将这几人扣留并进行搜查,从杜聿明身上搜出金条、指南针和安眠药,而其副官口袋里的一本通讯录上,赫然写着“徐州剿总司令部”字样。当战士询问其身份时,杜聿明谎称自己是“军需官”,但口音(陕西米脂方言)与证件上的“江苏口音”不符,且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愈发可疑。

见气氛紧张,杜聿明的副官突然跪地求饶:“他是杜长官!你们饶了我们吧!”这句话直接暴露了杜聿明的身份。战士们立即取下杜聿明的墨镜和假胡须,发现其面容与此前解放军散发的“战犯通缉令”照片高度相似。

杜聿明被俘后,被迅速送往后方司令部。消息经新华社广播后,震惊国民党当局。蒋介石在日记中哀叹:“杜聿明被俘,徐蚌会战彻底失败,党国危矣。”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随红军总部进驻延安。同月底,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身份抵达延安,展开为期七个多月的采访。

此时,一位身着灰布军装、长发披肩的年轻女性成为史沫特莱的翻译兼秘书——她就是吴光伟(原名吴宣晨,英文名Lily Wu),因容貌出众、气质优雅被称为“延安第一美女”。照片中,史沫特莱(右一)与吴光伟(左二)另外两个外国人合影,背景是延安的窑洞与土坡,记录了两位女性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交集。

吴光伟出生于河南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外语系,精通英语并略通日语。1936年西安事变后,她通过西北救国联合会的介绍奔赴延安,成为早期延安舞台上的活跃人物。1937年2月抵达延安后,她不仅在话剧《母亲》《阿Q正传》中担任主演,还因出色的翻译能力被调入外事部门。

1939年4月19日,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奉命从苏南返回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其夫人张明秀(时任教导总队女生队政治指导员)陪同前往。抵达云岭后,军长叶挺用随身携带的相机为这对革命夫妻拍摄了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

照片中罗炳辉与张明秀的亲密姿态,打破了传统革命叙事中“铁汉柔情”的刻板印象。两人相差21岁的婚姻,在战火中历经考验。

来源:历史小破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