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几何时,618 作为京东的店庆日,在每年 6 月成为京东独树一帜的促销盛宴,进而演变为全民网购狂欢节,与双 11 遥相呼应,成为电商行业年度两大标志性购物节点。但时过境迁,如今的 618 早已不再是京东的 “独角戏”。
Titer||撰稿
曾几何时,618 作为京东的店庆日,在每年 6 月成为京东独树一帜的促销盛宴,进而演变为全民网购狂欢节,与双 11 遥相呼应,成为电商行业年度两大标志性购物节点。但时过境迁,如今的 618 早已不再是京东的 “独角戏”。
近日,天猫公布今年 “618” 开售时间和最新规则,第一波抢先购 5 月 13 日晚 8 点便开启预售,提前布局这场年中购物狂欢。同日,2025 年 “抖音商城 618 好物节” 招商大会召开,活动 5 月 13 日 0 点开启,持续至 6 月 18 日 24 点,延续 “立减折扣” 和 “一件直降” 等核心玩法,为商家提供亿级流量扶持、专属活动氛围及消费券补贴。快手电商也在当日宣布 “618” 购物节招商报名启动,覆盖 “520” 及 “618” 两个重要营销节点,拿出千亿流量和 20 亿补贴助力商家。
可以看到,众多电商平台纷纷入局 618,促销节点被不断提前,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京东的 618 已然从最初的独家庆典,变成全民狂欢,传统意义上京东主导、特征鲜明的 618 正在逐渐消失。
最为重要的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被稀释。购买不再仅仅聚焦于 6 月 18 日前后,而是被紧随而来的 520、531 等诸多节点慢慢瓜分。消费者的购物热情,被分散到不同时段,消费决策也不再高度集中于某一特定购物节。
笔者认为,这种趋势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众多玩家入局,市场注意力持续瓜分。
电商市场已从增量竞争步入存量博弈阶段,各平台为争夺有限的消费者和市场份额,不得不纷纷抓住 618 这样的重要节点,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促销活动,以此吸引用户、提升销售额。
参与的品牌越来越多,参与的商家也越来越多,另外,各种促销形式也是精彩纷呈。这种情况下,市场注意力注定会被分散。
其二,消费需求在释放后,突然出现断崖式下跌。
消费者在长期的购物节洗礼下,变得愈发理性和成熟,不再盲目跟风集中消费,而是更倾向于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商品性价比,在不同时段选择购物。平台间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共同促使 618 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现象不是618的特有现象,去年甚至前年的双11,笔者就说过过去集中爆发的双11正在被市场拆解得“四分五裂”!
双 11,起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 年 11 月 11 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最初也是独属于淘宝的购物狂欢。但这些年,随着电商行业的发展,其他平台纷纷加入双 11 战局,促销时间不断拉长,玩法日益复杂多样。如今,双 11 也不再是一家电商平台的专属,市场竞争同样激烈,消费者的购物选择更加多元。
从不少品牌厂商下半年就开始集中准备双11的架势看,双11效应也变得分散。众多平台提前开启双 11 预热,从 10 月中旬甚至更早便开始推出各类促销活动,将原本集中在 11 月 11 日的购物热潮分散到更长的时间段内。市场需求被进一步细分,消费者不再只盯着双 11 当天购物,而是在整个促销周期内,根据不同平台、不同商家的优惠力度和商品库存情况,灵活安排购物计划。这使得双 11 的集中爆发效应逐渐减弱,市场影响力开始回归平淡。
618、双11,两大促销节点的发展态势,已经表明:电商购物节正从最初的集中爆发式营销,向分散化、常态化的消费模式转变。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和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变化,电商平台可能会推出更多的小型促销节点,进一步分散市场需求。
其实,一年到头不停歇的直播带货,已经是稀释这两大促销节点的一种形态。而诸如一些特定时间节点的促销,也在改变各行各业的市场供需情况。比如AWE组委会就在3月展会举办期间开启了以旧换新的专项行动,单就这一项活动,就释放了30多亿元的市场需求。
一切迹象显示,消费者将更加注重购物的便利性、商品的品质和性价比,而非仅仅关注购物节的名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 618 还是双 11,其作为特定购物节的独特效应都将逐渐淡化,回归到普通消费时段的水平,成为电商市场日常销售的一部分。
或许整体而言,618效应的盘子更大了,但是618当天的单日轰动效应却大概率越来越小了!
来源:森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