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广东超市巨头将退市,大量关店,董事长已辞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4 02:35 1

摘要:5月7日晚,那个曾经让沃尔玛都忌惮三分的名字——人人乐,正式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死亡通知书"。

深夜的公告像一记闷雷炸响在零售圈。

5月7日晚,那个曾经让沃尔玛都忌惮三分的名字——人人乐,正式收到了深交所的退市"死亡通知书"。

翻开人人乐的账本,就像在看一本超市版的《活着》。

连续两年欠的债比家底还多,会计事务所都吓得不敢签字,这家承载着70后80后集体回忆的老牌超市,终究还是被时代列车甩下了站台。

还记得2010年深圳华强北人头攒动的场景吗?那时候的人人乐收银台前永远排着长队,手推车碰撞声和促销喇叭声交织成最动听的商业交响曲。

上市首日股价"噌"地窜上30%涨幅,全国新店开张剪彩的红绸带能绕深圳湾三圈。

谁能想到十四年后,这家百亿巨头会落魄到在股票简称前挂上"*ST"的耻辱标签?更魔幻的是今年初还拍胸脯说赚了4个多亿,结果年报一出反而倒亏1700万,这业绩变脸速度比川剧演员还快。

看看现在的人人乐卖场,促销堆头前零星站着几个比价的大爷大妈,自动扶梯停运的提示牌上积了灰。

前几年还火热的生鲜区,现在连冰柜里的灯光都显得有气无力。

4月底那份年报简直像份病危通知书:营收拦腰斩断只剩14.3亿,总资产缩水超过一半,家底倒欠4个亿。

最扎眼的是门店数量——去年关45家、转15家、新开1家,这关店速度比网红奶茶店倒闭还快。

国资入场时那阵欢呼声仿佛还在耳边。

西安曲江管委会2019年接手时,多少人以为这是救命灵药。

可现实啪啪打脸,连董事长侯延奎都提前下车跑路,这哪是救市分明是"弃船逃生"。

现在逛超市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当年人人乐硬刚沃尔玛的价格战有多精彩。

鸡蛋卖得比菜市场还便宜,收银员数优惠券数到手抽筋。

可现在呢?打价格战拼不过永辉的供应链,搞便利性输给钱大妈,活生生把自己卡死在中间地带。

去年那波"卖血自救"看得人心惊肉跳。

天津物流中心2.39亿贱卖,西安的黄金地段资产打包9亿出手,最离谱的是13家门店公司打包价13块钱——这价钱在深圳还不够买杯网红奶茶。

供应商们现在提起人人乐就摇头。

以前送货的卡车能在仓库门口排成长龙,现在去对账时,财务室里的催款电话比卖场广播还热闹。

有位做日化的老板苦笑:"他们欠我的货款,都够在老家盖栋楼了。

"

站在2025年回看,人人乐的衰败像极了被时代车轮碾过的标本。

不是电商太凶猛,也不是社区团购太狡猾,而是自己躺在功劳簿上睡得太沉。

当消费者开始用手机买菜时,他们还在纠结理货台该摆哪个方向。

那些年人人乐错过的转型机会,现在都成了同行们的教科书案例。

永辉搞出超级物种,大润发绑定阿里,连家乐福都知道要弄个会员店。

可人人乐呢?守着过时的动线设计,还在研究怎么多摆两排促销堆头。

审计报告里那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翻译成人话就是"这病人ICU都救不回来了"。

看看他们现在的门店,生鲜区货架空着一半,日用品区堆着临期商品,连购物车都生锈了轮子。

有零售老兵感慨:"现在开超市就像在流沙里跳舞,动作慢了就被吞没。

"这话放在人人乐身上再合适不过。

当盒马把海鲜池变成网红打卡点,当胖东来靠服务细节频上热搜,传统大卖场要是还不会讲故事,就只能等着写悼词。

供应商老张说起件事特别唏嘘:去年人人乐周年庆,原本要搞的百万让利活动临时取消。

不是不想搞,是连促销传单的印刷费都付不起了。

那些准备通宵备货的工人,最后蹲在仓库门口抽了一宿闷烟。

财务数据背后藏着的细节更扎心。

年报里提到关闭的45家门店中,有8家是经营超过15年的老店。

这些曾经日进斗金的"现金奶牛",关张时连个告别仪式都没有,卷帘门一拉就成了历史。

行业分析师指出个残酷现实:人人乐净资产-4.04亿,意味着把公司所有东西卖光还倒欠4个亿。

这就像把家里房子车子全卖了,还欠着高利贷,放在普通人身上早该申请个人破产了。

逛过人人乐的老顾客应该记得,十年前收银台附近总有试吃摊位。

现煎的牛排滋滋冒油,刚出炉的蛋糕香气扑鼻,这些小心机现在都被自助收银机取代了。

科技本该赋能零售,结果却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离职员工透露,总部去年要求所有门店缩减夜班人员。

结果生鲜商品损耗率直接翻倍,早晨来的顾客经常买到隔夜菜。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操作,活生生把超市做成了"临期商品专卖场"。

看看现在的零售江湖,活得滋润的都是"混血儿"。

沃尔玛牵手京东,家乐福傍上苏宁,连步步高都知道要嫁接腾讯的流量。

人人乐当年要是肯低头联姻,说不定还能搏个"老树发新芽"。

消费者王女士的话很代表人心:"现在手机下单半小时送到家,干嘛要花两小时逛超市?"这话道破了所有传统卖场的窘境——当便利成为刚需,万平大店反而成了累赘。

那些被转让的15家门店,接盘者多是区域中小超市。

有意思的是,这些"小个子"玩家接手后,通过调整品类和营业时间,居然有好几家实现了盈利。

可见不是线下零售没出路,而是老巨头们船大难掉头。

审计报告里提到的"内部控制缺陷",在门店层面就是各种管理乱象。

有采购经理吃回扣,有店长虚报损耗,连防损员都敢和外部团伙里应外合。

这样的企业不垮,天理难容。

站在超市人的角度看,最可惜的是人人乐那批忠实的银发顾客。

这些跟着超市成长变老的阿姨爷叔,现在不得不转战社区团购。

他们手机里存着各种买菜群,却始终学不会用电子优惠券。

有商业地产从业者算过笔账:人人乐关掉的45家门店,平均面积8000平米。

这些空出来的黄金铺位,现在最抢手的是新能源汽车体验店。

时代的更替,在商铺流转间看得清清楚楚。

回看人人乐上市时的招股书,里面雄心勃勃要建300家门店。

如今这个数字停在32家,还不及巅峰期的零头。

那些没拆掉的招牌,在商场外墙上留下褪色的印记,像极了行业变迁的纪念碑。

供应商集体诉讼的法庭文件里,藏着更多触目惊心的细节。

有家纸巾厂被拖欠货款长达427天,期间财务总监换了三任;有个调味品经销商,被迫用超市购物卡抵扣货款,最后只能七折转卖给黄牛。

业内流传着个黑色幽默:现在去人人乐总部办事,要先确认对接人还没离职。

有广告公司业务员吐槽,半年内换了四个对接窗口,连去年的宣传海报尾款都没结清。

那些被卖掉的物流中心,现在成了新零售企业的香饽饽。

某生鲜电商接手天津仓后,通过数字化改造让周转效率提升40%。

老东家留下的基础设施,反而成了竞争对手的攻城利器。

看着人人乐的退市公告,不禁想起超市黄金年代的热闹场景。

理货员把促销堆头码得整整齐齐,大妈们抢特价鸡蛋时迸发的战斗力,收银员练就的单手扫条形码绝活...这些画面终将封存在记忆里。

超市老炮们说得实在:"现在做生意,光会摆货架不行,得会摆弄数据。

"人人乐要是早点看懂会员消费图谱,何至于落到这步田地?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冷冰冰的退市倒计时。

当退市的钟声响起,整个零售圈都在默默盘点。

那些还在坚守的传统卖场,是时候想想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了。

是像Costco那样把会员费玩出花,还是像伊藤洋华堂深耕区域市场?总之,别做第二个人人乐。

超市人的朋友圈今晚注定无眠。

有人在晒和人人乐初代店长的合影,有人转发着行业分析文章,更多人则在焦虑地测算自家企业的健康指数。

这个夜晚,注定要在咖啡和报表中熬过。

或许二十年后,当现在的90后变成银发族,又会怀念起推着购物车逛超市的时光。

但商业世界不相信眼泪,它只相信与时俱进的勇气和刀刃向内的改革。

人人乐的故事,应该成为所有实体零售业的警示钟。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