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衣三巨头跌落神坛.昔日中产标配如今沦为街款.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4 01:18 3

摘要:曾经蹲守半小时抢购的始祖鸟硬壳,如今在地铁上能撞见三件同款;花大几千买的可隆,被同事调侃像单位发的劳保服;而穿迪桑特去露营,还被老驴友吐槽防水性能不如普通外套。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品牌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冷落?

曾经的身份象征,如今的“烂大街”?这三个冲锋衣品牌咋翻车了?

始祖鸟、可隆和迪桑特,这三个曾经被中产阶级奉为“神仙单品”的户外品牌,如今却遭遇了消费者的冷眼。

曾经蹲守半小时抢购的始祖鸟硬壳,如今在地铁上能撞见三件同款;花大几千买的可隆,被同事调侃像单位发的劳保服;而穿迪桑特去露营,还被老驴友吐槽防水性能不如普通外套。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些品牌从风光无限到如今的冷落?

曾经的风光

始祖鸟,这个被戏称为“鸡架子”的加拿大户外品牌,凭借其GORE-TEX面料的硬核防水性能和“户外界爱马仕”的定位,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装备天花板”。

2019年,安踏收购其母公司Amer Sports后,在国内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密集开店,始祖鸟门店的玻璃橱窗里,标价万元的冲锋衣被射灯照得锃亮,这也成了中产阶级的社交密码。

可隆(Kolon Sport),这个韩国品牌,2017年被安踏收入麾下后,迅速瞄准了“体制内打工人”的需求:

logo小巧不张扬,配色低调有质感,价格比始祖鸟低一半却又不失体面。网友调侃:“在高档饭局上,两件始祖鸟周围准围了八件可隆,既不抢领导风头,又能暗示自己‘上岸成功’。”

迪桑特(Descente),原本是日本滑雪圈的“社交货币”,自2016年被安踏引入中国后,它将专业运动科技与时尚设计结合,从滑雪场一路火到了City Walk街头。三四千的价格比始祖鸟亲民,滑雪服的“专业光环”又比普通外套高级,很快成了都市白领的“冬日穿搭C位”。

如今的冷落

品牌溢价是始祖鸟首当其冲的问题。以始祖鸟经典款Beta AR硬壳冲锋衣为例,官网售价近6000元,而采用同级别GORE-TEX面料的国产专业户外品牌,类似性能的产品价格能低30%。

此外,始祖鸟的“饥饿营销”策略也让消费者不满:新品发售必排队,二级市场价格直接翻番。有网友吐槽:“抢件衣服比抢春运火车票还难,结果穿出去发现满大街都是,这‘中产身份’到底是面子还是智商税?”

假货泛滥也是一个大问题。某二手平台数据显示,搜索“始祖鸟冲锋衣”能跳出10万+商品,其中超60%标注“原单”“外贸尾单”,实际多为仿冒品。

消费者花2000元买了件“高仿”,洗两次后防水涂层脱落,找品牌方鉴定才发现是假货。这些仿冒品因为“足够像”,反而加速了正品的“烂大街”。

设计同质化则是可隆和迪桑特的问题。可隆被吐槽“配色像《甄嬛传》欣贵人”虽有些夸张,但品牌近年来的设计确实陷入了“安全区”:基础款以灰、黑、藏蓝为主,剪裁偏向宽松直筒,除了logo几乎看不出品牌特色。

迪桑特的冲锋衣则被户外爱好者诟病“徒有其表”:宣传的“专业防水”在暴雨中撑不过半小时,所谓的“时尚设计”不过是加了几条反光条。有老驴友直言:“花三四千买件‘防风外套’,还不如加钱买件真正的专业硬壳。”

消费者更理性

如今,消费者的认知在升级。曾经,人们为“中产标签”买单,愿意为品牌溢价和社交价值多花钱;现在,大家更在意“这件衣服到底能不能打”——防水指数够不够高?透气性是否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设计是否符合日常穿搭需求?

某户外装备测评博主的话很有代表性:“我见过有人穿始祖鸟去超市买菜,也见过有人穿国产小众品牌登顶四姑娘山。冲锋衣的价值,不该是衣服上的logo,而是它能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真正保护你、陪伴你。”

事实上,市场已经在给出反馈:2025年第一季度,主打“高性价比专业户外”的国产品牌销量同比增长40%,而被吐槽“溢价过高”的三大品牌增速则下滑至15%。这或许是个好信号。

当消费者不再为“中产标签”盲目买单,当品牌不再依赖“饥饿营销”和“收购光环”,户外装备市场才能回归本质——毕竟,真正的“高端”,从来不是靠价格和logo定义的,而是靠一件衣服能陪你走多远的路、见多少的风景。

下次买冲锋衣时,不妨问问自己:我是为了“穿给别人看”,还是“穿去看世界”?答案,可能比衣服本身更重要。

来源:大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