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两委”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和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成效。近段时间以来,运城开放大学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农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全覆盖工程”学员分别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一
基层是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支撑所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根基在基层;完善治理体系,底盘在基层;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点在基层。
农村“两委”干部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和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其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成效。近段时间以来,运城开放大学组织全市各县(市、区)“农村(社区)‘两委’干部大专以上学历全覆盖工程”学员分别深入农村基层、田间地头、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园区等一线场所,带着理论和问题开展以“廉政教育+红色传承+产业振兴+基层治理”为核心的多维度实践教学活动,让教育扎根乡村土壤,推动农村“两委”干部在思想淬炼、实践历练中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筑牢思想防线,厚植清廉根基
思想理念上“登高”,行动实践上才能“望远”。在全市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背景下,如何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动能,成为重要课题。
牛庄村是位于盐湖区上王乡最北边的山区村,是运城市革命老区村,曾是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被誉为晋南“小延安”。在这里,学员们通过一件件斑驳的实物、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断进行触及思想、触及灵魂的反思与感悟。走进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名的盐湖区龙居镇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学员们从历史照片、专题纪录片中重温夜校“扶民智、提精神”的初心,认真了解夜校的发展情况,感受往昔奋斗历程的艰难困苦和先辈的无私奉献。来到中条山抗战纪念馆,学员们重温入党誓词,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岁月,缅怀先烈们的英勇无畏……在这里,思政课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故事。讲解员以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为脉络,结合时代精神,为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学员们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悟、一路议,进一步提升了党性、统一了思想、提振了信心。通过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红色教育资源深度融入教学,实现了思政课从“理论灌输”到“实践浸润”的转变,真正做到了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学员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锤炼政治品质。纷纷表示,这种教学模式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红色精神的时代价值,激发了他们投身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和责任感。
“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这一教育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让红色精神在基层一线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基层人才奠定坚实基础。”运城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看重点学经验,探索致富新路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此次培训还安排了丰富的现场教学。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河津市清涧街道龙门村通过盘活资源、创新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壮大与村民增收双赢,为学员们提供了可借鉴的乡村振兴路径。在垣曲县皋落乡岭回村,全国文明村的治理经验让学员们深受启发。在盐湖区龙居镇千亩红香酥梨产业园区,连片梨树郁郁葱葱,学员们认真听取介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并结合各村实际,谋划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学员们就品种改良、育苗管理、水肥调控等方面踊跃提问,该公司负责人逐一给予专业指导。在垣曲县娟娟种植专业合作社,学员们热情高涨,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种植经验,加深了对香菇产业发展的了解。走进运城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通过丰富的文物展陈和数字化展项,系统了解运城从史前文明到近代发展的历史脉络……
学员们认真看、仔细听、虚心问、用心记,在边看边学、边学边悟的同时,积极了解观摩点先进经验做法,交流心得感悟,在学习先进中查找短板弱项,在对标看齐中坚定发展信心。纷纷表示,将认真消化吸收本次现场教学成果,并以此为契机,不断提质强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视野、更宽的思路,积极谋划特色产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通过实践教学,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社会实践的科学方法,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了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精神。这正是思政教育从认知认同到实践创新的生动跨越。
“头雁”领航传技,共谋发展良策
智慧在观点交锋中汇聚,共识在思想碰撞中达成。此次实践教学中,学员们围绕“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一主题,提问题、谈做法、聊感想,共享学习经验,共谋成长策略,积极探寻乡村振兴的“解题锦囊”。
一个先进村,就是一本优秀教科书。在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学员们围绕“如何推进村级事务数字化”这一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互动频繁,思维碰撞不断。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现场教学,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激发干劲的动员会。活动邀请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现场交流经验,面对面分析和探讨问题。盐湖区上王乡牛庄村原党支部书记吕武平介绍了该村如何从一个贫困村发展成为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的经验做法;龙居镇西张耿村村委会主任刘波分享了该村将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基层治理相结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先进经验;安邑街道周张坡村张家坡党支部书记景胜保用实实在在的案例、通俗易懂的乡言村语,向大家讲述了“如何真正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让少有所依、老有所养”……这些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引发学员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好经验带回去,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不断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和幸福感,绘制出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
学先进、找差距、晒成绩、比作为……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运城开放大学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使学员们不仅掌握了现代农业技术,更在红色教育中锤炼党性,在文化浸润中涵养情怀,为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农村干部队伍提供了有力支撑。
“运城开放大学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通过‘课堂学理论、一线练本领’的模式,帮助基层干部拓宽视野、增强本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同时,继续整合地方资源,创新教学形式,推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走深走实,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输送更多‘懂技术、善治理、有情怀’的骨干力量。”运城开放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记者 孙 雄
本文来自【运城日报-运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