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下来的创作,他没像个屠夫一样直接切割这些“白色”,而是把它们交给了阳光。这些有着特定形状的纸盒在光线下的影子,就像棱镜折射出的彩虹,崔宇给它们涂上色彩并释放出了它们有趣的“灵魂”。
潮新闻客户端 沈秋妍
“我就去捡人家丢掉那些白色泡沫盒子,本来都是包那些冰箱、彩电的,在我看来都是宝贝。”
灵感来源于生活,崔宇最开始创作“铠甲”系列是从捡破烂开始的。
这很正常,因为作为职业雕塑家,崔宇的手中总是不是捏着泥巴就是拿着石头。
接下来的创作,他没像个屠夫一样直接切割这些“白色”,而是把它们交给了阳光。这些有着特定形状的纸盒在光线下的影子,就像棱镜折射出的彩虹,崔宇给它们涂上色彩并释放出了它们有趣的“灵魂”。
崔宇作品 “铠甲”系列
崔宇作品 “铠甲”系列
崔宇在杭州的首次个展“崔宇:垣境”5月10日在尚义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杭州尚义美术馆、Crossing Art共同主办,分为“铠甲”“色彩多巴胺”“心经”三部分,展出了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200余件雕塑与装置作品,展期将持续至8月10日。
尚义美术馆是由国际关系智库察哈尔学会会长韩方明博士发起的公益性美术馆,长期致力于传播当代美学,推动艺术教育。本次展览期间,尚义美术馆还将联合Crossing Art画廊共同策划系列公益活动,包括学术论坛、专题研讨和艺术工作坊等,首场"艺术外卖"特别活动将于五月底启动,崔宇会在在短时间内了解“你的样子”并现场制作肖像。
展览现场
出品人李昱琦(左一)、艺术家崔宇(左二)、尚义美术馆馆长于雯(右二)、策展人吴静遥(右一)
在做“铠甲”系列的时候,有些泡沫板被崔宇不小心踩坏了,可他说,“我发现这又是另一种感觉,索性把所有的泡沫全都掰碎了重新组合。”不破不立,这就成为了后来的“色彩多巴胺”系列。
这是小朋友也能看懂的作品,观展的西瓜(化名)说,“简直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崔宇觉得“这特别像我们小时候收到那种五颜六色的糖块,多巴胺也是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
崔宇作品 “色彩多巴胺”系列
崔宇作品 “色彩多巴胺”系列
崔宇作品 “色彩多巴胺”系列
崔宇真的把泡沫盒子搬进了美术馆,将这些工业废料变成了艺术品。
这似乎是件常人难以理解的事,可他说,“其实,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泡沫包装见证了整个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泡沫就是用来保护这些产品的‘铠甲’,而现在我只是把它独立变成了一个作品。”
崔宇作品 “心经”系列
崔宇作品 “心经”系列
展览的名字颇具禅意。“垣”在中国文化中始终具有双重隐喻:它既是物理屏障(《说文》所谓“墙也”),亦是精神秩序(墨子“周垣”的礼制秩序)。“垣境”也是心境。
在“心经”系列中,崔宇运用黏土与大理石、水晶石等材料创作出宛如僧侣的练体招式,又似人生百态的雕塑作品。
从日常修行与自我疗愈式的徒手捏制而成的泥塑心经系列,到单体组合而成的虚境系列,再到体积扩大数倍的石心经系列,崔宇认为“修行在于修心,别人抄《心经》,我是‘捏心经’。”
崔宇希望通过解构与重构这些边界,在物性与心性之间建立起充满想象力的艺术表达,让人们可以在“垣境”之中,重新审视内在与外在的世界。
崔宇作品 “心经”系列
崔宇作品 “心经”系列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