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天使的“重生密码”:在数字世界“长出”新翅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1:22 1

摘要:“叮!”电脑屏幕上的无人售货机后台界面不断跳出待处理指令,唐千林迅速拖动鼠标,将画面中的饮料瓶轮廓精准框选。这位曾因肢体残疾被职场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如今手指在键盘上灵活跳动,以每单约8秒的效率,为千里之外的无人售货机完成订单结算。

“叮!”电脑屏幕上的无人售货机后台界面不断跳出待处理指令,唐千林迅速拖动鼠标,将画面中的饮料瓶轮廓精准框选。这位曾因肢体残疾被职场拒之门外的年轻人,如今手指在键盘上灵活跳动,以每单约8秒的效率,为千里之外的无人售货机完成订单结算。

数据标注岗的员工正在工作。

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之际,记者走进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见证110名特殊劳动者在数字世界“重生”,找到了人生的新坐标。他们有的专注操控AI标注模型;有的在直播间里热情带货,创下了单场40万观看量的佳绩;有的在物流线上演绎“单手奇迹”……这群“折翼天使”,如今借助代码与话筒“长出”隐形翅膀,在“云端”书写着自强与助残的动人篇章。

从轮椅到云端 他们“长出”隐形的翅膀

早上不到9点,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里20余种岗位上,110名员工已开启了忙碌的工作。

在数据标注区,高位截瘫的唐恬馨紧盯着屏幕上的跨境电商后台页面,迅速判断出商品标注信息的正确与否,并快速敲击键盘,弹出的批注框里,工整的文字说明瞬间生成。“这是数据标注工作中的其中一项,我们需要把商品信息中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标注、校正。”

唐恬馨培训新员工。

唐恬馨从大学毕业后求职屡屡受挫,就业之路举步维艰。2023年11月,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向她伸出了橄榄枝,为她提供了重新出发的机会。加入基地后,唐恬馨从快递客服做起,凭借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敏锐洞察力,转型到数据标注岗位。

今年24岁的唐恬馨既成长为了数据标注组核心成员,也是“规则翻译官”——每当新项目上线,她要先把技术规则了解清楚,再“转译”成同事能理解的口语化教程,为大家做好培训。

“来这里之前,我很少和社会接触。现在不仅有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唐恬馨笑着说,她感觉每天都充实而满足。

外呼客服熟练地拨打用户电话。

“您好,这里是移动公司的,来电是为了感谢优质客户……”在外呼客服区,舒禄琼头戴耳机,熟练地拨打着移动公司客户的电话。她的语速流畅,声音柔和温暖,很难让人想到,电话背后的她,竟是一位曾经不愿走出家门、肢体残疾的家庭主妇。

在布局专业的网络演播中心,身高比普通人矮一半的任艳茹。笑容灿烂地对着镜头举起一件手工艺品:“家人们,来看一下,这是我们小伙伴手工制作的熊猫纺线车,工艺非常精致!”直播间外,观看数据一路飙升,弹幕如潮——“加油”“已下单支持”。

任艳茹自信地进行直播。

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此前曾辗转全国各地做直播。2024年,一次机缘巧合,任艳茹来到了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并担任直播负责人。在这里,她带领着30余人的主播团队,用热情与专业创造出亮眼成绩——2024年,基地电商直播销售额约7000万元。

“基地里的小伙伴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不同,身体状况也各异,但大家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任红感慨地向记者说,看着团队成员们凭借双手和智慧实现人生价值,以自立自强的姿态拥抱生活,她深感欣慰与自豪。

如今,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拥有6家自有公司,累计创造159人次的就业机会,其中网络异地集中就业占比超三分之二。在这个3000余平方米的无障碍空间里,这群特殊劳动者以代码与话筒为桨,在数字蓝海中划出命运逆袭的浪花。

折翼天使的“助残方程式” 在数字世界“重生”

“大学生做AI标注,主妇当云客服,听障者研究非遗蜀绣……每个人都能找到数字世界的接口。”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创始人李先笙,是来自山西太原的肢体四级残疾人。他用14年的坚守与探索,精心打造出一套独特的“助残方程式”,为无数“折翼天使”在数字世界中找到“重生密码”。

李先笙全神贯注地进行蜀绣创作。

2009年,李先笙因意外导致颈椎、脊柱受伤,患上强直性脊柱炎,从176cm的帅小伙变成了直不起腰的残疾人。经历了整整一年的沉沦与挣扎后,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救与助人的征程。从摆地摊、开店铺到创办企业,再到投身公益事业,他逐渐将目光聚焦于为残疾人群体谋生。

2011年,他迈出关键一步,在北方开始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工作。2023年,带着多年的助残资源与项目经验,李先笙选择扎根于妻子的家乡,发起成立了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将“数字就业”模式巧妙植入这片土地。

该基地主要业务包括数据标注、移动客服、电商末端服务三大类,涉及20余种岗位。并采用“1+3”模式,即1个健全人带3个残疾人,依据员工身体状况和技能水平依人设岗。学历高、懂电脑的残疾人从事直播、客服、数据标注等网络异地集中就业工作;年龄偏大、学习能力偏弱的员工,负责电商打包、贴单等任务;听障残疾人则投身手工制作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优势,让他们在数字世界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

员工们在各自岗位上认真工作。

从最初的一栋办公场所、一个人,发展到如今的六栋办公场所,159人次就业,该基地不断壮大。“2024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今年预计上浮15%,力争三年内突破1亿元。”李先笙信心十足地说,基地不只提供一份工作,更是在努力创造一个让残疾人重拾自信、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助残企业加入网络异地集中就业中,让残疾人有机会在数字世界中绽放光彩。

李先笙滑动平板电脑,展示着即将落地的游戏测试、动漫制作等新项目。他说,“和天津一家科技公司合作的高产值项目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即将在5月底投用,300个岗位即将陆续开放,平均工资有望从2000多元冲上4000元”。

记者还了解到,在省市县三级残联组织的帮扶下,该基地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改造无障碍设施、给食堂宿舍装上空调、打造文化室……还组织各种文娱活动,残疾人员工自发组建文艺团体,在活动中尽情展现自我。

肢体残疾但双手灵活的舒禄琼,曾经在家带孩子,连电脑都不会用。来到基地成为客服后,她苦练普通话。如今,普通话标准的她不仅能出色完成工作,还喜欢上了唱歌和表演,在基地的文艺活动中大放异彩。甚至在小品中饰演基地老板,为残疾人文化节、助残日等活动增添了不少欢乐。

下班后员工们手牵手走出办公楼。

当下班铃声响起,员工们手牵着手穿过无障碍走廊,阳光在墙上映出他们与身后“AI标注流程图”的叠影。这动人的一幕,恰似乐至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的生动缩影——科技为残缺身体安装“数字义肢”,助力残障员工从劳动密集型岗位向技术型岗位转型,让越来越多的“折翼天使”在数字世界“长出”新翅膀。

来源:资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