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系统行业市场:华为乾崑智驾双冗余架构,确保整体安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1:30 1

摘要: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然后私信回复“免费报告”,您就能得到一份免费报告啦,赶紧来拿!

中研网

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重塑行业生态。在此背景下,汽车安全系统作为车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已从“被动防护”的机械时代迈入“主动预判+立体防护”的智能时代。

一、市场现状:规模破千亿,结构性增长显著

1. 全球市场:技术迭代驱动高速扩张

2020-2024年,全球汽车安全系统市场规模从3200亿元攀升至5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0.2%。其中,主动安全系统贡献主要增量,占比从45%提升至58%。

分区域看,北美、欧洲仍为主导市场,但亚太地区增速领跑全球,中国更以12.8%的CAGR成为增长引擎。

2. 中国市场:政策+需求双轮驱动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2025-2030年汽车安全系统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数据,中国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850亿元增至2024年的1800亿元,CAGR超20%。政策端,2023年《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强制要求L3级自动驾驶车辆标配5类主动安全系统;需求端,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40%,带动电池安全、热失控防护等新兴需求爆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300亿元,占全球份额升至32%。

二、技术革新:从硬件堆砌到生态协同

1. 主动安全:ADAS向全域感知演进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00亿元增至2024年的950亿元,渗透率从25%跃升至65%。

技术路径呈现三大趋势: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成本降至500美元以内,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组成“铁三角”感知架构;

算法升级:BEV+Transformer模型实现厘米级定位,夜间AEB误触发率下降至0.3%;

车路协同:C-V2X技术覆盖30个城市示范区,路侧单元(RSU)安装量超10万套。

2. 被动安全:材料革命重构防护边界

传统安全气囊、安全带市场增速放缓(CAGR 5.8%),但轻量化与智能化改造带来新增量:

材料创新: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使车身减重30%,碰撞吸能效率提升40%;

智能气囊:基于DMS的乘员识别系统,实现气囊分级弹射,重伤率降低22%。

三、供需格局:产业链重构下的竞争新秩序

1. 上游:国产替代加速破局

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部件长期依赖进口(2024年国产化率仅28%),但华为、地平线等企业突破14nm车规级芯片工艺,激光雷达厂商速腾聚创市占率升至15%。高强钢领域,宝钢第三代热成型钢抗拉强度达2000MPa,成本较进口产品低30%。

2. 中游:本土企业弯道超车

外资巨头(博世、大陆等)仍主导高端市场,但本土厂商通过差异化竞争打开局面:

均胜电子:并购高田后整合全球资源,ADAS控制器出货量突破500万套;

德赛西威:基于高通8295芯片的域控制器,算力达30TOPS,适配20余家车企;

经纬恒润:L2+级行泊一体方案落地理想、小鹏等新势力,毛利率达35%。

3. 下游:新能源车重塑标准

2024年新能源车安全系统配置率为传统车的1.8倍,其中:

电池安全:宁德时代麒麟电池通过1000℃火烧测试,热蔓延抑制时间超30分钟;

电控防护:比亚迪e平台3.0实现IP68级防水,涉水深度达1米。

供给端:本土企业加速替代,产能向长三角、珠三角集中

产能分布:2025年,中国汽车安全系统产能达1200万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占比超60%。例如,苏州博世工厂年产ADAS控制器500万套,东莞均胜电子安全气囊发生器产能突破2000万只。

企业竞争:CR5企业(博世、采埃孚、奥托立夫、均胜电子、大陆集团)占据全球60%份额,但本土企业通过并购、技术合作扩大影响力。例如,均胜电子收购高田资产后,安全业务营收增长3倍。

国产替代:2025年,本土企业在TPMS、摄像头等细分领域市占率超50%,但在高端传感器、芯片领域仍依赖进口。

需求端:区域分化明显,智能化需求主导升级

区域差异: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地区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增速加快。例如,2025年西北地区商用车ADAS后装市场增速达25%,高于东部地区的15%。

智能化需求:消费者对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接受度提升。中研普华调研显示,2025年超60%的购车用户愿意为高阶智驾功能支付额外费用。

政策推动:2025年,多地出台政策强制商用车安装ADAS。例如,上海要求2025年起,所有新注册渣土车必须配备AEB系统。

四、投资风向:风险与机遇并存

1. 战略机遇

ADAS细分赛道: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市场规模未来五年CAGR预计达25%;

商用车后市场:政策强制安装AEBS、LDWS,2025年需求缺口达120万套;

数据安全服务:车云一体防护方案市场空间超200亿元,华为、腾讯云加速布局。

2. 潜在风险

供应链波动:车规级MCU交货周期仍长达40周,台积电产能调整影响传导;

标准迭代:2025版C-NCAP新增夜间AEB测试,研发成本上升15%-20%;

价格战隐忧:本土企业低价策略拉低行业毛利,2024年平均净利率降至8.7%。

3. 技术趋势:多传感器融合与冗余设计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成为主流。例如,2025年蔚来ET7搭载1颗激光雷达、11颗摄像头和5颗毫米波雷达,实现360度环境感知。

冗余设计: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对安全系统冗余提出更高要求。例如,华为乾崑智驾系统采用双冗余架构,确保单点故障不影响整体安全。

域控制器(DCU):2025年,域控制器在安全系统中的应用率提升至40%,推动计算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30%。

4. 政策趋势:法规升级与碳中和约束

法规升级:2025年C-NCAP新增对DMS、儿童遗忘检测系统的测试要求,倒逼企业技术迭代。

碳中和:企业需优化生产能耗。例如,均胜电子采用绿色电镀工艺,使安全气囊发生器碳排放降低20%。

五、中研普华洞见:构建安全护城河的三重逻辑

技术纵深:建议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8%,重点攻关4D毫米波雷达、神经拟态芯片等前沿领域;

生态协同:通过产业联盟共享测试数据(如百度Apollo开放平台接入超200万公里路测数据);

场景定制:针对西北地区风沙环境开发增强型视觉系统,针对网约车开发DMS疲劳监测增值服务。

汽车安全系统已超越单一零部件范畴,成为车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的战略高地。在这场智能化革命中,唯有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与用户需求洞察,方能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先机。中研普华将持续追踪行业脉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深度赋能。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研普华《2025-2030年汽车安全系统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部分图表因篇幅限制未完整展示,如需获取详细数据及可视化分析,请联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更多深度分析可垂询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获取完整报告。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互动探究。

同时中研普华研究院还提供产业规划、十五五规划、园区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产业链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咨询服务。

来源:中研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