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丧事喜办。印度执政党印人党宣布从5月13日至23日全国放假10天,要求各级官员联动开展名为“胜利宣讲”的爱国教育活动,通过营造“全民欢庆”的氛围来对冲战场失利的舆论,试图将“击败巴基斯坦”的叙事植入每个印度人心中。
最近,印度发生了2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1.丧事喜办。印度执政党印人党宣布从5月13日至23日全国放假10天,要求各级官员联动开展名为“胜利宣讲”的爱国教育活动,通过营造“全民欢庆”的氛围来对冲战场失利的舆论,试图将“击败巴基斯坦”的叙事植入每个印度人心中。
2.掩耳盗铃。印度国防情报局总干事拉纳中将,召集70多国驻印官员,举行闭门会议,宣称“朱砂行动”大获全胜,却排除中国和土耳其代表参加。会上,印度官员大谈特谈“精准打击了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目标”,强调巴基斯坦使用的中国武器“未能有效应对”印军攻击,却绝口不提巴方在空战中使用歼-10C击落阵风战斗机的事实。
难怪没有中方参加,印度担心中方当面戳穿其谎言让其下不来台。其实,印度的舆论战从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冲突爆发后,巴基斯坦通过社交媒体和国际媒体迅速公布战果,包括被击落的阵风战机残骸、卫星拍摄的印军基地受损画面等,这些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而印度为掩盖失利,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先是要求X平台封杀8000多个传播不利信息的账号,遭马斯克拒绝后,又以“抓人”相威胁,逼迫X平台删除部分内容,但马斯克是何许人也?哪有这么好拿捏!
马斯克一边配合印度政府删除部分账号,一边通过算法放大了印度战败的相关讨论。这种“越抹越黑”的操作,反而让更多人关注到印度的真实损失。
讽刺的是,印度国内反对党抓住机会发起猛攻。国大党领导人不仅质疑“朱砂行动”为何仅持续4天、仅袭击9个目标,还要求彻查“阵风采购案”中的腐败问题。毕竟,印度以3倍高价采购的阵风战机被歼-10C轻松击落,暴露了其军购体系的严重弊端。
印度的一系列迷之操作,本质上是战略误判的结果。
首先,莫迪政府低估了巴基斯坦的抵抗能力。巴方依托中国提供的预警机、电子战系统和歼-10C战机,构建了完整的作战体系,在超视距空战中实现了对印度“万国牌”空军的碾压。
其次,印度高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尽管邀请70国武官参会,但多数国家对印度的“胜利叙事”持保留态度,尤其是美欧国家更关注冲突对地区稳定的影响,而非印度的宣传口径。
最后,印度忽视了经济代价。四天冲突导致印度股市蒸发820亿美元,加上贸易中断、航空损失等,总损失高达860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烧掉10亿美元。这种经济重创迫使莫迪不得不寻求停火,却又要在国内维持“强硬领导人”形象,最终陷入骑虎难下的困境。
在内忧外患之时,印度没有着力解决自身问题,反而对中国和土耳其“秋后算账”。
对中国,印度以“报道不实”为由屏蔽多家中国官媒账号,后来,因忌惮中方反制又匆匆恢复。这种“试探性挑衅”反映出印度既想转移国内矛盾,又不敢彻底得罪中国的矛盾心理。
对土耳其,印度则采取强硬措施,不仅拒绝其低级军官参会,还宣布停止从土耳其进口大理石。这背后是印度对土耳其向巴基斯坦提供无人机和武器的不满。土耳其制造的“松格尔”无人机在冲突中对印军造成重大损失,而土方运输机向巴基斯坦运送武器的行为更被印度视为“背叛”。
莫迪政府的种种操作,归根结底是为了巩固自身权力。通过制造外部敌人转移国内矛盾,是印度人民党的惯用手法。然而,这种策略正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国内反对党持续施压,国际社会对印度的信任度下降,经济损失加剧民众不满。更关键的是,印度的军事短板在冲突中暴露无遗。依赖进口的“万国牌”装备难以形成体系作战能力,而国产武器如“光辉”战机又难堪大用。若印度不能正视自身问题,继续沉迷于“精神胜利”,其“大国雄心”终将沦为国际笑柄。
来源:肥稳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