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国内医药行业受投融资放缓影响,市场需求增长节奏稍显缓慢。这一压力也传导至医疗外包(下称“CXO”)企业,行业整体竞争加剧且需求承压,CXO企业发展面临不小挑战。步入2025年,随着一季报陆续披露,部分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企业展现发展韧性,订单量大幅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利明 上海报道
2024年,国内医药行业受投融资放缓影响,市场需求增长节奏稍显缓慢。这一压力也传导至医疗外包(下称“CXO”)企业,行业整体竞争加剧且需求承压,CXO企业发展面临不小挑战。步入2025年,随着一季报陆续披露,部分具备全球服务能力的企业展现发展韧性,订单量大幅增加,但也有部分企业仍在奋力摆脱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据Wind初步统计,2025年一季度,在CXO板块29家上市企业中,包括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九洲药业在内的5家企业营收超过10亿元。从营收增速看,17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2家企业营收同比下滑,下滑幅度介于06%至40.32%之间。
在归母净利润方面,药明康德以36.72亿元居板块首位,凯莱英、康龙化成分别以约3亿元紧随其后;南模生物、博腾股份、美迪西等8家企业则陷入亏损。同比数据显示,18家企业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11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下滑,最大跌幅达431.11%。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短期看,经过几个季度的调整,2025年一季度开始收入利润均呈现修复趋势。中长期看,一方面我国仍是CDMO行业重要生产国,在成本低、效率高、质量优三重优势下竞争优势突出;另一方面监管趋严、新药研发向差异化发展导致新药研发难度和成本增加,CRO企业凭借项目经验优势和资源优势或成为药企的重要合作伙伴,CXO长期需求向上。
业绩“冰火两重天”
在5家营收超10亿元的头部企业中,呈现“四增一降”的格局。其中,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九洲药业均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双增长;而泰格医药成为唯一营收与净利润双下滑的企业,两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5.79%和29.61%。
拉长时间线,泰格医药在2024年的业绩已出现承压,主营业务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18%、79.99%。彼时,泰格医药解释称,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研发需求波动显著,部分客户对生物医药研发的风险偏好发生明显改变,部分依赖外部融资且尚未盈利的客户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致使临床研究外包服务及相关行业面临激烈竞争与增长挑战。
在此行业背景下,国际化业务成为本土CXO企业发力的方向。以药明康德为例,2025年一季度来自美国客户的收入达63.8亿元,同比增长28.4%,占总营收比重达66.08%;来自欧洲客户收入达13亿元,同比增长26.2%;而来自中国客户收入为15.3亿元,同比下降1.3%。
同期,康龙化成来自北美客户的收入为20.03亿元,同比增长16.81%,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4.65%;来自欧洲客户(含英国)的收入5.69亿元,同比增长26.5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8.36%;来自中国客户的收入为4.57亿元,同比增长13.15%,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4.74%。
从数据来看,上述两家头部CXO企业均将北美市场作为重要开拓方向。不少业内人士指出,尽管2025年初全球贸易摇摆和医药行业复苏缓慢,叠加当下地缘政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国际制药行业专业化分工多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趋势从未发生改变。
凯莱英方面也透露,在去年生物安全法案情况比较复杂的阶段,仍有很多美国客户与公司合作得到积极深入推进,从我们的观察中可看出该事件对于国际制药行业专业化分工多年形成的全球供应链格局以及客户对公司的合作意愿没有实质性影响。
北美市场之外,九洲药业在日前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新签订单海外占比60%,还是以大药企为主。大药企占比约50%-60%,Biotech占比40%-50%,相比去年来看,Biotech提升较快,主要是欧洲和日韩市场开拓效果明显,新增项目中也有不少NDA阶段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博腾股份的归母净利润虽然仍处于亏损状态(-0.04亿元),但同比已大幅增长95.48%。其在一季报中直言,“在大订单基数影响消除后,受益于海外市场强劲增长,公司表观收入恢复增长。”具体而言,海外客户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约 30%;国内市场收入1.92亿元,同比下降约8% 。
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全球CXO行业正受益于制药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及外包渗透率提升,中国企业凭借工程师人才红利与工艺平台优势,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尽管短期分化难免,但具备国际化布局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订单“储粮”加速
CXO行业的长期增长逻辑正随着研发管线扩容与全球化能力提升而持续强化。沙利文预测,2030年,中国的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规模将达到4823亿元,市场占有率将有望从2024年的14.8%提升到19.5%。当前,行业已显现订单储备增长的积极信号。
从企业一线数据看,头部公司在手订单规模与增长动能显著分化。康龙化成称今年一季度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 10%,其中,实验室服务和 CMC(小分子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均超过10%。
截至2025年3月末,药明康德持续经营业务在手订单为523.3 亿元,同比增长47.1%。TIDES(寡核苷酸和多肽)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05.5%。TIDES D&M服务客户数同比提升 14%,服务分子数量同比提升25%。同时,药明康德持续推进泰兴多肽产能建设,预计 2025年末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总体积将提升至超100,000L。
上述分析师认为,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活跃,随着在手订单持续转化为收入,叠加行业向好的趋势,将为COX企业未来成长奠定基础。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也在呈现。细胞基因治疗、多肽和偶联药物是未来药物发展的大趋势,这些创新领域将成为订单增长引擎。
泰格医药此前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也表示,目前临床CRO行业做的比较多的类型是减重、ADC、双抗,公司该类订单占比报告期内也有所提升。公司认为下一波行业热点,比如心血管、自免、抗体小分子化、多肽小分子药、小分子自免等,该类项目会比ADC和减重项目来得晚一些,目前研发阶段相对比较早,进入临床的占比还没有那么大。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泰格医药2025年一季度业绩仍然承压,但是报告期内该公司的新签订单数量和金额延续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国内客户新签订单恢复明显。2025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净新增合同金额超过20亿元,同比增速20%。
在手订单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此前CXO行业普遍面临的“订单价格下滑”,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这一挑战或持续减退。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指出,“订单价格有望企稳,中长期看创新药发展持续向好,有望带动国内 CXO产业持续增长。”
对比而言,海外订单价格相对稳定,不少CXO企业海外基地的建设也在提速。例如美迪西称对外继续加大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外市场的拓展力度,“公司已在美国波士顿建立研发实验室,将以此为战略支点,不断加强与全球合作伙伴的沟通协作,为欧美客户的商务拓展提供有效支撑,力争逐步提升公司的海外业务占比。”
当前CXO企业正从“成本优势”向“技术+全球化”双壁垒升级,随着在手订单加速转化为收入,叠加高附加值赛道布局深化,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与海外基地支撑的企业,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占据更核心地位。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