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2353字 阅读6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方便面有毒"、"泡面致癌"——这些言论如同幽灵般萦绕在我们耳边多年。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每当看到这些谣言肆意传播,我总忍不住想:一包小小的方便面,何以背负如此沉重的"罪名"?
方便面真的如传言所说那样有害健康吗?桶装泡面真的含有可怕的致癌物质吗?长期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中毒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流言的真相。
首先,我们来看最常见的一个说法:"方便面防腐剂超标,长期食用会中毒"。这个说法着实把方便面妖魔化了。根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2760-2014规定,方便面中常见的防腐剂是山梨酸钾,其最大使用量为1.0g/kg。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数据显示,市面上绝大多数方便面的防腐剂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实际上,方便面能够长期保存主要依靠的是脱水和油炸工艺,而非大量添加防腐剂。
"方便面含有致癌物质——苯并芘"这一说法也曾引起广泛恐慌。确实,油炸食品在高温下可能产生苯并芘,它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但事实如何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研究表明,符合国家标准的方便面中苯并芘含量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5μg/kg)。而且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许多品牌已推出非油炸工艺生产的方便面,进一步降低了这一风险。
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桶装泡面的容器含有双酚A,会导致生殖系统异常甚至癌症"。这个说法确实让人忧心忡忡。双酚A(BPA)是一种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
然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解释,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桶装方便面容器释放的双酚A极其微量,远低于可能造成健康风险的剂量。而且目前大多数厂家已使用不含BPA的材料或纸质容器。
我们再来看"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这一说法。方便面确实不是营养全面的食品,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但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相对不足。
但这并不意味着偶尔食用方便面会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通常需要长时间单一饮食才会出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营养科的专家指出,将方便面作为应急食品偶尔食用,并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
"方便面含大量添加剂,对健康有害"——这一说法也经常被提及。确实,方便面中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色素、调味剂和稳定剂等。
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这些添加剂都经过了严格的安全评估,并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使用。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的数据表明,正规厂家生产的方便面中添加剂的使用量远低于安全上限。
有传言称"方便面中的调味包含有大量的味精,会导致'中国餐馆综合症'"。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是一种安全的调味料。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已将谷氨酸钠列为"公认安全"(GRAS)的食品添加剂。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正常摄入量的味精不会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还有一种说法是"方便面中的棕榈油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确实,部分方便面中使用的棕榈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但中国营养学会的专家指出,偶尔食用方便面不会显著增加这一风险。而且现在很多品牌已经开始使用更健康的植物油替代棕榈油,如葵花籽油、大豆油等。
"方便面面饼中的面粉经过漂白处理,含有漂白剂"——这一说法也让许多人担忧。事实上,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严格规定了面粉漂白剂的使用。
国家粮食局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合格的方便面产品中漂白剂残留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而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厂家已不再使用漂白面粉。
"方便面会在胃里停留三天不消化"——这可能是最广为流传的谣言之一。这一说法完全不符合人体消化生理学原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内科的研究表明,方便面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和普通面食差别不大,通常几小时内就会被消化。
方便面确实存在一些营养不平衡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有毒"或"致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合理地将它纳入饮食结构中。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的专家建议,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提升方便面的营养价值。
例如,在食用时加入一些新鲜蔬菜、鸡蛋或豆制品,不仅可以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还能平衡整体营养。减少调味包的使用量,可以降低钠的摄入。
选择非油炸工艺生产的方便面,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将方便面作为应急食品而非日常主食,融入多样化的饮食模式中。这些都是让方便面"变得更健康"的小窍门。
说到底,食品安全问题不应该被妖魔化,而应该基于科学证据进行理性判断。方便面作为一种便捷食品,在特殊情况下(如加班、旅行或自然灾害时)确实能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因为各种食品谣言而产生焦虑的患者。事实上,偶尔食用方便面对健康的影响远不如长期不规律作息、缺乏运动和心理压力大。
那么,方便面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可以吃,但不宜常吃,更不宜将其作为主食。任何食物都应该适量食用,过犹不及。在均衡的饮食结构中,偶尔食用方便面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科学素养和批判思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面对食品安全谣言,我们应该学会查证信息来源,参考权威机构的意见,而不是人云亦云,被情绪化的言论所左右。
方便面不是"魔鬼食品",也不是营养圣品,它只是一种便利食品。理性看待它的利与弊,在必要时适量食用,才是科学的态度。
资料来源:
①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89-95.
② 张倩,王军,李铎.常见食品安全谣言的科学解析与传播应对[J].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211-219.DOI:10.16429/j.1009-7848.2021.08.025.
③ 刘爱东,马冠生,何计国等.方便面营养改良与健康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0,32(2):242-247.DOI:10.13590/j.cjfh.2020.02.023.
来源:梁世秀医生健康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