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我们的社会已经乱了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5:38 1

摘要:一位精通十几种语言的学术泰斗,曾在《百家讲坛》创下收视纪录的文化学者,突然在公开场合痛心疾首地说出“我们的社会已经乱了套”。

一位精通十几种语言的学术泰斗,曾在《百家讲坛》创下收视纪录的文化学者,突然在公开场合痛心疾首地说出“我们的社会已经乱了套”。

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见惯历史风云的智者如此忧虑?

钱文忠师从季羡林,曾在德国汉堡大学深造,如今却对当下的社会风气发出尖锐的警示。

他直言,那些从小被教育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孩子,踏入社会后反而寸步难行;而那些投机取巧、钻营取巧的人,却往往如鱼得水。

他甚至呼吁家长“不要教孩子做老实人”——这难道是对当代社会最刺耳的控诉吗?

1984年,钱文忠以564分的优异成绩,拿下了当年上海高考外语类第二名,成功考入了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梵文是世界上公认语法最难的语言。

钱文忠被同学们视为“天才学生”。

当时梵文巴利文专业总共只有8个学生,这个专业学习难度极大,课程枯燥又复杂,很多同学都渐渐打退堂鼓,但钱文忠却坚持了下来。

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钱文忠就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的领域中。他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认可,获得了“季羡林东方学奖学金”一等奖。

十八岁那年,在季羡林、金克木等名师的悉心指导下,他发表了《试论马鸣》,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20世纪80年代中期,钱文忠进入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深造。

在德国,他师从印度学家A.Wezler教授、佛教学家L.Schmithausen教授、伊朗学家R.E.Emmerick教授。

他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在异国他乡的求学过程中,他刻苦钻研,努力吸收国外先进的学术理念和研究方法。

他不仅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还要面对学术研究中的重重困难。但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顽强的意志,最终获得了博士候选人资格。

回国后,钱文忠在季羡林先生的亲自指导下,硕士提前毕业,并且取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

他的硕士论文于1990年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这可是国内顶尖的学术期刊,能够在上面发表论文,足以证明他的学术水平之高。

钱文忠还掌握了10多种语言,包括德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荷兰语、日语、和阗语、巴利文、吐火罗语、古孟加拉国语、古藏语、古伊朗语、尼瓦利语、阿委斯塔语等。

这些语言技能为他的学术研究打开了更广阔的视野,使他能够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

1999年7月,钱文忠的作品《瓦釜集》被《香港书评》评为“中国学术界的希望”。这一评价,无疑是对他多年来学术努力的高度肯定。

2007年,钱文忠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玄奘西游记》。这个节目分三次,每次十二讲,一共三十六讲,他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讲述了历史上真实的玄奘。

第一期十二讲播出不久,收看这节目的人数就达到了四千多万,成为了《百家讲坛》有史以来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钱文忠也因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大众熟知的学者。

同年9月,他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为《玄奘西游记》进行签售,现场人山人海,粉丝们都排着长队,希望能够得到他的签名和与他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也是在这一年,他出版了学术思想论集《季门立雪》,书中收录了他第一时间为恩师所撰写的纪念文章《恩师和他的时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恩师的感恩和怀念之情。

2008年11月,钱文忠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大道”系列公益论坛中作题为“历史人文力量——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讲座。

他在讲座中旁征博引,用丰富的历史事例阐述了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重要性,赢得了现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潮涌动,社会现象纷繁复杂。钱文忠教授提出“我们的社会已经乱了套”这一观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钱文忠指出,当下社会存在一种不良现象,那就是那些老老实实、一言九鼎、守信用、遵纪守法的学生,在踏入社会后几乎没有出路。

在校园里,老师们一直教导学生要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的人。

当这些学生真正走进社会时,却发现现实与他们在学校所学的大相径庭。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一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利益,而那些坚守原则的老实人却往往吃亏。

比如说,在一些职场中,有些人为了升职加薪,不惜阿谀奉承、拉帮结派,而那些踏实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在商业领域,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而那些诚信经营的商家却可能因为成本较高、价格较贵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种现象让那些老实人感到困惑和迷茫,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一直坚守的价值观在社会上却行不通。

钱文忠还提到有一种说法,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向社会后需要把在学校教的东西都抛弃掉,重新学会社会上的那一套,才能生存下去。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偏颇,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情况。在学校里,学生们接受的是正面的教育,学习的是道德规范和科学知识,培养的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却发现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和潜规则。有些学生为了适应社会,不得不违背自己在学校所学的原则,去迎合那些不良风气。

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人际关系和利益交换。那些不善于交际、不会迎合他人的人,可能会被视为不合群,难以融入集体。

在一些选拔和竞争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一些人通过走后门、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机会,而那些有真才实学、靠自己努力的人却被淘汰。

钱文忠认为,社会风气已经败坏,甚至提出了一种看似极端的观点,他说一定要教育小孩一定一定不能做老实人,一定不要在所有事情上让其他小孩,一定不要做诚实守信的小孩,一定要做奸诈狡猾的小孩,一定要配上不公就要勇敢站出来直接欺负回去的小孩。

他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真的鼓励孩子去做坏事,而是对当下社会不良风气的一种无奈和批判。

钱教授后来咋样

在钱文忠提出观点后,一方面,很多人对他的观点表示认同。

他们在生活中也确实感受到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职场的不公平竞争、商业的欺诈行为、人际关系的冷漠等。

这些人认为钱文忠教授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希望社会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对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钱文忠教授的观点过于偏激,不能以偏概全地看待整个社会。虽然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现象,但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一面。

在我国,有无数的志愿者在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他们关爱弱势群体,参与环保活动,传播正能量。在各行各业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坚守职业道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不同的声音,钱文忠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观点,他强调自己并不是否定整个社会,而是希望大家能够正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他认为社会风气的改善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钱文忠依然活跃在学术和文化领域。2024年4月25日,他参加的节目《金石中国心》播出。在节目中,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对金石文物进行了深入的解读,让观众们领略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4月28日,他参加的《点亮历史的灯火》节目在安徽卫视播出,他在节目中讲述了历史故事,传播了历史文化,激发了观众对历史的兴趣。

6月12日,钱文忠参加了唐风晋韵·锦绣太原(北京)文化旅游推介会。

他在推介会上表示,太原是一座活色生香的城市,是一座把古老和现代、传统和当下、沉静和活泼结合得完美和谐的城市。

8月3日,钱文忠做客“牛首十二讲堂”,围绕“年轻人生活逻辑探索计划”倾情开讲。

在讲座中,他围绕与年轻人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工作生活的状态、年轻人追求“安稳”和“治愈”有错吗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结构、家庭结构、基本观念、价值观、伦理观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下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也不同于上一代人,他们面对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年轻人而非指责,真正理解年轻人内心的所思所想。

参考资料:

[1]曹伟.钱文忠:在新时代传承古文化[J].小康,2014(1):51-53

[2]钱文忠:近几年中国人道德观崩塌很快 缺少规矩 成都日报 2010年12月20日

来源:古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