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个50多岁的阿姨,退休不久,天天跳广场舞,挺爱笑的人。
但自从查出糖尿病以后,整个人一下就变了,吃饭不敢多夹两筷子,水果一口不碰,每天测血糖像打卡,紧张得不行。
其实她那血糖也没高到失控的程度,就是空腹有点高,餐后也不算太离谱。
问题出在她太怕吃错东西了,蔬菜也挑三拣四的,一顿饭全是黄瓜西红柿,根本没啥营养。
医生一看她饮食记录就说,这样控制下去,只会越来越虚,糖倒是没怎么高,身体先垮了。
不少糖尿病人就是这样,脑子里只有一个概念——少吃碳水。
但问题是,菜也不是随便吃的,有的蔬菜看着没糖,其实升糖指数高得吓人,比如胡萝卜、南瓜、玉米这些,熟了以后血糖飙得快。
有的呢,虽然颜色深、纤维粗,却能实打实帮身体稳住血糖,还能把胰岛素的利用效率提上去。
医生最常提的那几样,有些人还真不爱吃,但它们的效果比你那些“网红控糖餐”强多了。
像莴笋,就是很多人忽略的一种。看着青翠翠的,口感脆,常见得很,可是真了解它的人不多。
这玩意儿里头含有大量的植物碱,能够抑制人体对糖的吸收速度,等于说,它在肠道里做了一层“缓冲垫”,让你吃进去的糖不会一下子冲进血液。
而且它的膳食纤维含量也不低,100克莴笋能提供大概1.5克的可溶性纤维,别小看这点东西,它能在肠道里形成类似凝胶的结构,延缓胃排空时间,让血糖不至于大起大落。
更重要的,它富含钾离子,而钾对调节胰岛素的分泌是有帮助的。
有篇2021年在《营养研究年鉴》上发表的文章指出,每日摄入足够的钾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下降呈负相关关系,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作用更明显。
还有空心菜,别看它好像只是家常菜市场的便宜货,实际上它在控糖方面有两手。
首先它含有一种叫“肌醇”的物质,这东西在人体里起着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帮忙把葡萄糖推进细胞里去,减少血液中的游离糖。
空心菜还富含镁,而镁这种矿物质已被证实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极为重要。
很多糖尿病患者其实体内镁是偏低的,特别是用药以后更容易缺。美国糖尿病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镁以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8.5%,餐后血糖下降了11%。
这还不算,空心菜本身的升糖指数极低,怎么炒都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是少见的“百搭型”蔬菜。
有的人还用空心菜榨汁来喝,但医生其实不建议,炒着吃效果才稳,不容易损失微量元素。
再来看黑木耳,这是个被称作“血管清道夫”的东西,但其实它在糖尿病人饮食中也有一席之地。
黑木耳里头的多糖成分很特别,叫“水溶性膳食多糖”,这种结构能和胆汁酸结合,促进其排泄,间接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
而胆固醇高的人胰岛素敏感性往往也偏差,两个问题是捆绑在一起的。
黑木耳还能形成类似“糖网”的物质,在肠道里抓住多余的糖分不让它快速进入血液,相当于给肠道加了个天然的“滤网”。
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有个团队对黑木耳多糖进行了实验,发现它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受能力,而且还调节了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了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
这些菌群于血糖代谢有着积极作用,可分泌短链脂肪酸,这有助于调节肝脏处理糖的方式。
苦瓜就不用说了,好多人对它味道接受不了,但它在控制血糖这块,几乎可以说是“天然降糖药”。
苦瓜中蕴含一种名为“苦瓜皂苷”的物质,其化学结构与胰岛素有相似之处,能够模拟胰岛素的功效以助力降低血糖。
研究业已发现,其可直接激活胰岛素受体,提升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能力。
东南亚不少国家,苦瓜被当作传统药材使用,用于调理糖尿病患者的代谢问题。
而且苦瓜对改善胰岛β细胞的功能也有点帮助,长期吃的话有助于减缓病情的进展。
有个双盲临床试验在《Diabetes Care》上发表,使用苦瓜提取物治疗轻度2型糖尿病患者12周,发现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7.3%,而餐后血糖下降幅度更大,达到13%。
虽然效果比不上西药,但贵在天然,副作用少,特别适合血糖波动不大、希望通过饮食控制的人群。
但真正的关键,其实不在这些蔬菜本身,而在于“吃的节奏”和“搭配方法”。
有的人知道这些菜好,每天猛吃苦瓜、炒空心菜,但血糖还是高得一塌糊涂。
问题在于吃得不对时间,或者搭配了错的东西。
有个常见误区,就是把这些蔬菜当作饭前开胃菜来吃,结果苦瓜刺激胃酸分泌,导致饭后吃得更多;空心菜炒得太咸,引起口渴又喝了一堆含糖饮料。
更有的把黑木耳当零食吃,干的泡水直接凉拌,结果加了一堆糖醋芝麻油,把本来好的血糖控制一下搞黄了。
还有的人只吃菜,不吃主食,结果低血糖反应一来,胰岛素分泌突然失衡,反而让血糖波动更厉害。
节奏上其实讲究的是“蔬菜先行”,主食控制,蛋白质跟上,油脂不过量。
这样的顺序可以有效延缓糖的吸收速度,减轻胰岛压力。
搭配上也不能太单一,比如黑木耳可以和豆腐一起凉拌,增加植物蛋白摄入,苦瓜可以和鸡蛋清炒,减弱苦味又补充蛋白质,莴笋可以做汤,空心菜搭配鸡胸肉炒。
这个思路不是简单控糖,而是建立一个“血糖友好”的饮食系统。也就是说,不是让你把自己吃瘦,而是让你吃得稳。
但说到底,真正让这些蔬菜发挥作用的,不是它们的营养成分,而是你的肠道是不是愿意接受它们。现在很多人肠道菌群紊乱,光吃好东西也吸收不了。
比如有的糖尿病人肠道炎症反应高,吸收能力差,绿叶菜进去根本转化不出有益物质;有的人肠道内的拟杆菌属过高,会加速碳水分解,造成餐后血糖飙升。
要想这些蔬菜帮上忙,肠道得先健康起来。这点很多人没意识到,以为吃进去就完事了,其实更复杂。
来源:梁医生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