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第一支烟的危害比平时严重十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体经过一夜休息,呼吸系统处于相对干净状态,血管也比较脆弱敏感。此时吸烟,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快速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脑血管造成急性刺激,好比往刚刚清洗干净的白衬衫上泼墨水,污染立刻显而易见。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许多人的第一个动作不是伸个懒腰,不是喝杯水,而是摸向床头的香烟。
这就像是给汽车还没热机就猛踩油门,看似提神,实则伤害巨大。烟民们常说早起一支烟,快活似神仙,殊不知这习惯恰如饮鸩止渴。
清晨第一支烟的危害比平时严重十倍。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体经过一夜休息,呼吸系统处于相对干净状态,血管也比较脆弱敏感。此时吸烟,尼古丁和有害物质会快速大量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心脑血管造成急性刺激,好比往刚刚清洗干净的白衬衫上泼墨水,污染立刻显而易见。
医学研究表明,晨起吸烟的人比其他时间吸烟者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等心血管意外。香烟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两百多倍,就像是抢占了原本属于氧气的位置,导致心肌、大脑等重要器官缺氧。清晨起床后人体本就处于供氧相对不足的状态,此时吸烟无异于雪上加霜。
除了清晨起床后不宜吸烟,饭后半小时内也是吸烟的高危时段。很多烟民习惯饭后来一支,认为这是人生一大乐事。实际上这种做法堪比往新修的高速公路上撒石子。
进食后,人体消化系统血流量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吸烟会使尼古丁吸收率提高近八成,对胃肠道的刺激也更强烈,容易诱发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有研究发现,长期在饭后吸烟的人,患胃癌和食道癌的风险比普通吸烟者高出五成以上。这就像是在播种时故意撒下杂草种子,最终只会收获病痛。
吸烟行为对呼吸系统的伤害更是不言而喻。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七千多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六十九种是已知的致癌物。
这些物质进入肺部后,会像小刀一样慢慢切割肺泡,导致弹性下降,呼吸功能减退。常年吸烟的人肺部就像长期被烟熏火燎的墙壁,黑乎乎的满是毒素。
长期吸烟还会影响口腔健康和外表。烟民的牙齿往往会变黄,口腔黏膜失去光泽,皮肤弹性下降,容易出现皱纹,仿佛提前步入老年。这些变化就像是时间在脸上打下的烟草印记,难以抹去。
吸烟的危害不仅限于吸烟者本身,二手烟对周围人群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孕妇、儿童和老人,他们的身体防御机制相对脆弱,更容易受到二手烟的侵害。
被动吸烟者呼吸到的有害物质甚至比主动吸烟者还要多,因为香烟过滤嘴会过滤掉部分有害物质,而二手烟则没有这道防线。
对于无法立即戒烟的人来说,至少要避开早起和饭后这两个危害最大的时间段。可以尝试将第一支烟推迟到起床后一小时后,饭后至少等半小时再吸。这样做虽不能完全消除吸烟的危害,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身体的急性刺激。
戒烟是个艰难的过程,但绝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烟草中的尼古丁会使人产生依赖性,就像蜘蛛网一样,一旦陷入其中就难以挣脱。但只要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完全有可能摆脱这张网。
戒烟可以尝试循序渐进法,先减少每天的吸烟量,再逐渐延长两次吸烟之间的间隔时间。也可以通过运动、听音乐、嚼口香糖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度过烟瘾发作的难关。
戒烟的好处会很快显现。戒烟24小时后,体内一氧化碳水平降至正常;48小时后,味觉和嗅觉开始恢复;两周至三个月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一年后,冠心病风险下降一半。戒烟就像是给身体开了一扇窗,让新鲜空气重新进来,让生命活力重新焕发。
现代社会压力大,不少人把吸烟当作缓解压力的方式,殊不知这只是一种错觉。尼古丁提供的短暂放松感过后,神经系统会变得更加紧张,形成恶性循环。真正有效的减压方式包括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健康饮食和积极的社交活动。
有些烟民担心戒烟后会发胖,这种顾虑不无道理。戒烟后由于代谢变化和口欲需求,的确容易增加食欲。但只要注意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完全可以避免体重明显增加。退一步讲,即使增加几公斤体重,相比吸烟的危害也是微不足道的。
戒烟不仅有利于个人健康,还能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为下一代树立良好榜样。戒烟省下的钱可以用来改善生活质量,用于家庭旅行或者其他健康的休闲活动。一年下来能省下不少钱,这笔钱用在家人身上,收获的幸福感远胜于吸烟带来的短暂满足。
对于已经出现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戒烟更是刻不容缓。烟草就像是慢性自杀的工具,每吸一口都是在伤害自己的身体。医学证据表明,即使是已经患病的人,只要戒烟,病情恶化的速度也会明显减缓,生活质量会有所提高。
总之,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再多的金钱和成就也难以享受。早起和饭后是最不应该吸烟的时间,如果实在戒不掉,至少要避开这两个时段。当然,最好的选择永远是彻底戒烟,还自己一个清新的呼吸,还家人一个无烟的环境,还社会一份清洁的空气。
戒烟的道路或许漫长而艰难,但前方的风景值得期待。就像攀登高山,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自己的超越。希望每一位烟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戒烟方法,重获健康自由的人生。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吸烟与健康报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尼古丁依赖与戒烟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世界卫生组织
来源:徐医生健康讲坛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