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当家” 安州稻田上演科技变形记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6:13 1

摘要: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杨兴富说,我们合作社今年大概做了400亩水稻制种,全程采用机械化耕种,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播30亩以上,如果是用人工栽插,一天需要百余人。

种稻正当时,五月人倍忙。当前正是水稻插秧季,在安州区的田野上,一台台插秧机开足马力,以机械力量按下插秧“加速键”,让夏种驶上“快车道”。

在黄土镇莲花村,农机手们两人合作,驾驶着一台台水稻插秧机,分秧、栽插,不到十分钟就能完成一亩田的栽插。

永福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负责人杨兴富说,我们合作社今年大概做了400亩水稻制种,全程采用机械化耕种,一台机器一天可以播30亩以上,如果是用人工栽插,一天需要百余人。

赶茬口、降成本、增效率,农机的推广应用,为安州区农业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水稻插秧机、收割机、农用无人机……这些种类丰富的农机深入乡村,走进农户生活,成为拉动安州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苗数把握得当,窝距很匀净。”在河清镇七一村,种植户刘仁亮和聚民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黄波正在检查插秧机栽插的水稻疏密、深浅是否合适。作为当地种植大户之一,刘仁亮在七一村承包了400多亩土地,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当前正是水稻插秧季,他聘请了七一村村集体成立的聚民农机合作社来进行机器插秧。

刘仁亮告诉记者,平常农忙不好请人,现在农机合作社用插秧机栽,一天可以栽三四十亩。以前人工插秧要插一个多月,现在用机械十多天就插完了,效率很高。

插秧机的推广应用,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节约了生产成本。据了解,一台仅需两人操作的插秧机可抵60个工,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

黄波介绍,机插主要是速度快、插得好,窝距、行距、深浅度都把握得很准确。

据悉,七一村以村集体经济为切入点,立足当地高标准农田,依托种植大户,成立了安州区首家村集体农机合作社,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

河清镇七一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应表示,合作社目前拥有三台拖拉机、两台无人机、一台插秧机、一台收割机。为村里的村民和种植大户提供水稻插秧、无人机喷施、拖拉机旋耕、油菜小麦收割等服务。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集体经济增收,用分红的形式让老百姓一起分享产业发展的甜头。

据了解,安州区水稻制种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万亩以上,常规稻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4万亩以上。通过大力推广插秧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目前全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率达80%以上,切实以机械化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注入强大动能。

(刘雨微 涪江观察记者 安峥 文/图/视频)

编辑:秦琴 校对:王政 审核:邓娟

来源:直播绵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