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群移植在儿童孤独症、ADHD、抽动症等精神障碍治疗应用进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6:27 3

摘要:近些年菌群移植用于治疗病因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已有研究证明,菌群移植可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在肠 - 脑轴的作用下调节患儿大脑神经系统,达到治疗疾病效果,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近些年菌群移植用于治疗病因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肠道微生物可通过肠-脑轴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神经系统。已有研究证明,菌群移植可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在肠 - 脑轴的作用下调节患儿大脑神经系统,达到治疗疾病效果,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双向信号系统(轴)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紧密联系,以保证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功能间的平衡。其中肠道微生物群 - 肠 - 脑轴是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间的联系,肠道微生物群能够改变肠道微环境和影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并在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综合作用下影响大脑的功能状态。

ASD 目前暂无特效治疗药物,以长期、个性化康复为主。系统综述发现,ASD 患儿的肠道微生物群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ASD 症状与肠道微生物关系密切。采用 FMT 改善肠道微生物群治疗 ASD 的临床研究已开展多项。

在一项菌群移植对 ASD 症状影响的开放标签研究中,7~16 岁儿童通过口服或直肠给药接受菌群移植治疗,治疗后 ASD 症状显著减轻,肠道微生物群分析也显示,部分供体微生物群已被移植到患儿体内。另一项 对 18 名 ASD 儿童进行为期 10 周的改良菌群移植方案,治疗后 ASD 相关量表总体显著改善,且在 2 年后的随访中,肠道微生物群稳定,ASD 症状进一步改善。我国研究中,对 328 例 ASD 儿童进行菌群移植治疗,治疗后 60 个月内仍表现出显著改善效果,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降低。

系统研究表明,ADHD 患儿相比健康儿童存在粪肠杆菌含量较少等肠道微生物群异常状况。一项临床病例报道中,ADHD 患儿经菌群移植治疗后感到情绪稳定,冲动性减少,并能够停用 ADHD 药物。这为菌群移植治疗 ADHD 的有效病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抽动症(TD)常起病于4~8岁儿童,一项分析 TD 患儿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探索性研究发现,TD 患儿与健康儿童肠道菌群分类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肠道菌群分类建构的模型能够准确区分 TD 患儿和健康儿童,而在菌群移植治疗后,肠道菌群也得到显著改善。2017年首次报道菌群移植治疗 TD 儿童的一项病例,9 岁男童治疗8周后,抽动症状明显改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评分从 31 分下降至 5 分。2020 年的一项菌群移植治疗 TD 患儿的临床试验研究中,5 例 TD 患儿中4 例患儿在治疗 8 周后症状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肠道微生物群也得到显著改善,接近健康捐赠者肠道微生物群组成。

癫痫是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之一,神经元兴奋和抑制之间的不平衡是癫痫发作的基础机制。研究表明,癫痫患儿和健康儿童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存在差异。癫痫菌群移植治疗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 例临床病历报告中,20 岁患者有 17 年癫痫病史(每年发作约 120 次),患者接受 3 次治疗后,在未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 20 个月无癫痫发作。

抑郁和焦虑是当今社会常见的精神疾病,其病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压力被认为是其中重要诱因。肠道微生物群在与压力有关的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潜在作用,能够通过 HPA 轴调节压力引起的行为和大脑功能变化。菌群移植在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治疗中已得到一定应用。一项研究发现,患儿在接受治疗后 6 个月时,抑郁和焦虑症状仍有显著改善。另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中,也发现治疗后的 6 个月,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菌群移植治疗 ASD、ADHD、TD、癫痫、抑郁、焦虑等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已有相关临床研究或病例报道,治疗效果显著,为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源:药师依格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