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交叉型人才、拥抱数智时代,上海高校“新文科”改革加速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6:44 1

摘要:当下,上海各高校正密集布局学科调整与综合改革,文科成为关注焦点。复旦大学宣布将调整文科招生比例,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华东师范大学提出要在新文科领域开展超学科产学研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发布十大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拥抱“数智时代”……文科专业建设已然走到了

当下,上海各高校正密集布局学科调整与综合改革,文科成为关注焦点。复旦大学宣布将调整文科招生比例,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华东师范大学提出要在新文科领域开展超学科产学研合作;上海财经大学发布十大重大改革举措全面拥抱“数智时代”……文科专业建设已然走到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文科专业“跨界”加速融合

学哲学的同时学物理学,可能吗?在复旦大学,哲学院本科生吴义辰《经典力学》课一下课,立马赶去上《德国古典哲学》,他顺利完成了双学位学业,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在复旦已经越来越常见。

目前,复旦大学正在进行“教育教学3.0版”改革。今年初,校长金力在采访中表示,文科招生比例会从原来的百分之三四十降到百分之二十,但文史哲等“老根”学科变化不大,同时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今年复旦文科与理工医学科交叉的双学士学位规模占2025级招生人数的12.4%,“新文科”占了学校交叉门类的“半壁江山”。

文科招生规模缩减趋势确实存在,但培养内涵和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吴义振同学这样左手哲学右手物理的“跨界”交叉融合成为重要方向。这种融合包括传统文科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文科与工科交叉融合,文科与医科交叉融合,文科与农科交叉融合,以及文科与理科交叉融合。

上海各高校做了不少探索,比如,华东师范大学本科专业新增智能教育方向,上海智能教育研究院则增加了研究生招生规模,招收具备教育、心理、数学、信息技术等跨学科背景学生,鼓励“人工智能+教育”交叉学习或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就探索“外语+X”学科交叉融合模式,涵盖外国语言文学类、工商管理类、新闻传播类等传统专业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设专业。

拥抱数智时代,加快产教融合

当文科撞上AI革命,如何突围?文科、商科人才培养也必须积极拥抱数智时代带来的挑战。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曾坦率谈到,理工时代的到来、财经红利的消退,使财经高校面临着全面转型的压力。因此,上海财经大学也在动一场“大手术”,学校发布了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数智财经行动方案,全面强化数学学科底座建设,通过“大平台、大举措”赋能学科数字化转型。学校不仅成立了数字经济系,还推出5个“数字+”交叉学士学位项目,新增会计与智能化方向、人工智能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方向。

文科、商科学生就业难已成事实,产教融合成为解决困境的重要抓手。这两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就与企业深度牵手,对照企业用人需求,率先推出“三师制”的产教融合师资队伍,还与将近300家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签订了实习基地的合同,深入开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则提出将重点开展新文科领域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推动文旅、心理、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协同推进,推进健康与养老方面的超学科产学研合作。

专业动态调整,有裁撤也有新增

高考已经进入倒计时,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读文科选专业难度确实在加大。不过,也有好消息,根据近期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此次全国高校共新增专业点1839个,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专业调整优化力度进一步加大。涉及上海地区高校20所、专业点41个,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沪上高校均有新专业开出。

在新增专业中,上海交通大学开设新专业人居设计,为艺术学类专业。学校表示,该专业结合“重交叉、宽口径”的发展路径,重点面向亲生物设计、城市更新、绿色建筑、乡村振兴、智能建造、智慧城市、可持续人居环境、虚实嵌合应用、智慧文旅等新兴领域,培养具备统筹协调多尺度人居环境问题的能力设计师、技术型研究人员、可持续发展管理与咨询顾问等。

上海海事大学开设新专业国际邮轮管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能从事邮轮旅游及相关产业经营和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上海戏剧学院开设新专业数字演艺设计,培养能够胜任数字演艺设计相关实践应用工作、理论研究工作或教育相关工作的人才。

文科改革之路,各校还在探索。但可以肯定的是,文科不会消亡,而是挤出“水份”,“老根”发出新枝叶,直面剧烈变化的新时代。

头图来源:图虫

来源:劳动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