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凑618热闹,先入手了一双HOKA的bondi8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7:12 1

摘要:大家好,我是无所谓恐惧。五一假期后遗症还在持续影响我,啥事都不想干,包括写稿,连低保都不想争取了,有够懒。想想之前热爱的时候,基本上都泡在张大妈家,天壤之别啊!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无所谓恐惧

大家好,我是无所谓恐惧。五一假期后遗症还在持续影响我,啥事都不想干,包括写稿,连低保都不想争取了,有够懒。想想之前热爱的时候,基本上都泡在张大妈家,天壤之别啊!

不写归不写,购物没有少,今天来说说新入手的HOKA。距离上次给自己买鞋,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上次是2024年3月入手了一双布鲁克斯的甘油21,穿起来真的不错,今年也推出了甘油22了,我也是打算入手的,结果“爱是会变的”,人大多是喜新厌旧,何况是买鞋,再加上22的价格居高不下,实在下不去手。机缘巧合之下,买了一双HOKA的bondi8。之前只是看过HOKA的广告,还是很帅气,去年买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了解。

2009年,两位Salomon前员工Nicolas Mermoud和Jean-Luc Diard提出一个颠覆性问题:“如果跑鞋的缓冲极限被彻底打破,运动员会跑得更远、更快吗?”这一思考直接催生了HOKA ONE ONE(毛利语中“飞越大地”之意)——一个以“过度设计”挑战传统跑鞋美学的品牌。在当时的跑鞋市场,极简主义风潮正盛,Nike Free与Vibram五指鞋大行其道。HOKA却反其道而行,推出厚度达传统跑鞋两倍的超厚中底,这种看似笨重的设计在法国UTMB越野赛上一战成名。美国超马冠军Karl Meltzer穿着HOKA征服168公里赛道后感叹:“它让我在碎石路上的震颤减少了70%。”2013年,HOKA被Deckers Brands收购后,迅速从专业越野领域破圈,成为路跑市场的现象级品牌。

HOKA的鞋包括以下系列:

竞速利器系列Rocket X 2:碳板跑鞋的集大成者,Meta-Rocker滚动设计+PEBA超临界发泡中底,助力精英跑者突破PB。Cielo X 1:田径场专属钉鞋,采用3D打印鞋面技术,重量仅186克却提供极致能量反馈。日常训练系列Clifton 9:品牌销量冠军,通过CMEVA中底的密度梯度设计,在轻量化(男款248克)与缓冲间找到黄金平衡点。Mach 5:采用PROFLY双密度中底,前掌回弹率提升23%,成为节奏跑训练者的首选。越野征服系列Speedgoat 5:以UTMB冠军命名,5mm深耳齿+Vibram Megagrip湿地止滑配方,在2023年西部100耐力赛中占比达41%。Tecton X 2:首款双碳板越野跑鞋,独创平行碳纤结构让横向稳定性提升30%。恢复科技系列ORA Recovery Slide 3:医疗级EVA材质,跖骨支撑凸点设计,被《Runner's World》评为“最佳恢复拖鞋”。

因为我的大体重,BMI是远远超标的,缓震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老实说,布鲁克斯甘油给我的感觉非常棒,但bondi作为HOKA的巅峰,来头也不小,也是为缓震而生,据说,Bondi 8的月产量突破50万双。发售首月即登顶美国跑鞋销量榜,在Road Runner Sports的消费者调查中,91%的购买者表示“远超预期”。更值得注意的是,35%的买家并非跑者,而是教师、护士等需要长期站立的人群。洛杉矶 Cedars-Sinai医疗中心甚至将其列为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推荐鞋款。在德国实验室的冲击测试中,Bondi 8对垂直冲击力的吸收率达到89.7%,同时横向稳定性得分比Bondi 7高出14%。波士顿马拉松治疗师Dr. Emily Fletcher指出:“对BMI>28的跑者,Bondi 8的胫骨应力减少效应比传统缓震鞋高37%。”

初代Bondi(2010年)本是针对足部术后康复人群设计,却意外成为超马选手的“移动沙发”。到2022年Bondi 7时,其全球年销量突破200万双。第八代产品通过37项改进,将专业缓震与日常舒适推向新高度。

我是在在抖音的某个直播间入手的,型号为bondi8黑色41宽楦,价格1000元,黑色的价格要贵过灰色,难以理解。当时也简单比了比价格,应该是便宜一些的,而且当时的达人主播个人还补贴20块,总体比较实惠。顺丰发货,看了看发货地址居然是嘉兴,有可能是根据用户坐标安排配货仓库吧,第二天就到货了。

现在鞋子包装都很简陋,别的啥也没有,就是一个天蓝色的盒子。

我是按照布鲁克斯的鞋码买的,一般我穿40可以,但我足弓比较高,脚呢有点小胖,我还是买大一码,而且还选择了宽楦,国内品牌好像不太有这个。这个鞋产地居然是越南。

大底的鞋肉眼可见的厚重,真的有增高的效果。大底橡胶覆盖率从68%提升至82%,重点磨损区厚度增加0.5mm。经ISO 4649标准测试,耐磨指数达120mm³,超越Asics Gel-Nimbus 25的105mm³。前脚和后跟采用MEVA+泡棉,相比前代密度降低15%,能量回馈率达到78%(第三方实验室数据)。新增的Meta-Rocker弧度从52°调整为47°,步态过渡效率提升19%(这个是官方数据)。

鞋面感觉和布鲁克斯差不多,工程网眼材料升级为Quadra-Mesh 4.0,特定区域的透气孔密度达45个/cm²,同时跖骨处采用热熔TPU骨架,在100公里磨损测试中形变率仅2.3%。

整体做工还可以,没看到溢胶啥的,闻起来也没有异味。

新鞋第一次总是很难,即便是买大加宽楦,不怪鞋,怪脚!穿了一天之后,就适应了,包裹性很好,对大体重也很友好,小跑了一段,没有任何不适,通勤更没有问题,是不错的选择。有个小建议,如果平时穿40,买大半码就好,我买大一码,稍稍有些宽松,也不妨事。

现在唯一希望的是618不要背刺我。

来源:什么值得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