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漫读丨清风正气歌——明月清风自在怀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7:30 1

摘要:位于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湄水河畔的李聚奎故居,是一处湘中乡村十分常见的砖砌小院。这个朴素的小院,一边的房子是李聚奎一家人的生活日常陈列,另一边的房子是李聚奎生平业绩陈列。

明月清风自在怀

■贺有德

位于湖南省涟源市龙塘镇新石桥村湄水河畔的李聚奎故居,是一处湘中乡村十分常见的砖砌小院。这个朴素的小院,一边的房子是李聚奎一家人的生活日常陈列,另一边的房子是李聚奎生平业绩陈列。

1931年春,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同志曾写下词句:“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当时,红9师参加打龙冈活捉敌师长张辉瓒的,有红27团、红25团。时任红27团团长,正是李聚奎。这位著名的战将,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时,指挥部队用40分钟歼灭国民党军第52师师部和一个旅,在长征途中指挥17勇士强渡大渡河……李聚奎的战功令人敬佩!同样让人敬佩的,是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在李聚奎故居,解说员深情讲述了革命战争年代李聚奎“千里寻党”的感人故事。1936年11月,西路军西渡黄河后,李聚奎调任红9军参谋长。不幸的是,1937年3月,西路军在敌众我寡的极端不利情况下最终失败。李聚奎回忆,那天他望着渐渐落入山后的残阳,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挥员是不会被捕尽杀绝的。找党中央去!找红军去!此时,李聚奎身边只剩下一个警卫员,两人决心“讨饭千里”寻找党中央。于是,他们把空枪拆散,与老乡换了衣服,打扮成乞丐模样,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行。后来,警卫员的双脚冻坏,无法行走。李聚奎只好将他托付给一户老乡,自己孤身一人上路。在近两个月的生死逃亡中,李聚奎风餐露宿,行乞千里,躲过了敌人数次搜捕,最终靠着一根讨饭棍、一个干粮袋、一个指北针,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终于找到了党中央,回到了革命队伍。

此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李聚奎都立下了不朽功绩。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为国家建设殚精竭虑。1950年,李聚奎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他和部属们在抗美援朝战场实践中探索出的运输保障举措,大大减少了车辆损失,建立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提高了后勤保障效率。当祖国急需石油时,组织任命李聚奎担任石油工业部首任部长。他二话没说率领石油工业战线的专家和工人大军,大战油田开发,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发了克拉玛依油田。

无论身在何方,身居何职,“党指向哪,我就去哪”的李聚奎,对名利看得很淡。1955年7月,由于被任命为我国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他未被授衔。1958年2月,李聚奎重新回到军队工作。在补授军衔时,他说:“就低不就高”,表现出崇高豁达、光明磊落的胸怀。

身为开国上将,李聚奎从不居功自傲,更不以权谋私。他对身边人、对后人严格要求。子女在工作生活上,从来没有受到他的特殊“关照”。他曾叮嘱家人,服从组织安排,扎根农村。单位配车的第一天,李聚奎就召集办公室所有成员开会。他说,新车是国家配给的公务用车,如果发现家属子女、身边人员因私用车,将首先拿秘书是问,并称这是列入年终考核的硬指标。

有一年夏天,工作人员考虑他家里人多,想让营房部门做些小木凳,以备晚上乘凉用。李聚奎知道后立即制止。他让公务人员、司机到锅炉房劈柴堆里捡来了旧木板条,并与他们一起动手,钉成了几个小凳子。

80岁生日那天,他在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纵然给我更大的权力,我也决不以权谋私;纵然给我更多的金钱,我也决不丢掉艰苦奋斗;纵然让我再活80岁,我也决不止步不前。”这就是一辈子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老革命、老党员、老英雄,在自己80岁时的内心独白,这也是李聚奎一生的写照。

1986年,病中的李聚奎抄录了5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并写道:“永远牢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本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宗旨。”1995年6月25日,李聚奎去世。弥留之际,他把孩子们叫到床前,将亲笔抄写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拿给孩子们,并教导他们“听党的话,跟党走”。这就是一生战功卓著的老将军留给后代的“遗产”,也是一位战将高尚风范的见证。

明月清风自在怀,高风亮节在人间。如今,李聚奎故居已是当地知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常有游人或者团体来这里瞻仰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清廉教育。李聚奎将军的清风正气故事正播撒在更多人的心间。

猜您喜欢

策 划:王治平

监 制:赵 斌

主 编:李 勇

审 校:李 剑 席嘉诚

编 辑:刘正纲 于 傲

来 源:解放军报

期 刊:2867期

投稿邮箱:ynwjxmt@126.com

来源:云南武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