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起飞后女子仍打电话不听劝还回怼,素质与规则意识的碰撞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7:38 1

摘要:一架已经起飞的飞机上,一名女子在机舱内使用手机打电话。同航班乘客出于善意提醒,她却充耳不闻,反而理直气壮地反怼:“飞机出事了么?跟小孩子打个电话怎么了”。当飞机冲上云霄,客舱灯暗下来后,这位大姐的电话再度响起,又开始唠叨起孩子学校的琐事:作业交了没、老师有没有

在飞机这个相对封闭且对安全要求极高的空间里,竟有人无视规则公然打电话,引发一场不小的风波,这一事件值得我们深思。

一架已经起飞的飞机上,一名女子在机舱内使用手机打电话。同航班乘客出于善意提醒,她却充耳不闻,反而理直气壮地反怼:“飞机出事了么?跟小孩子打个电话怎么了”。当飞机冲上云霄,客舱灯暗下来后,这位大姐的电话再度响起,又开始唠叨起孩子学校的琐事:作业交了没、老师有没有批评、中午吃了啥。后排乘客实在无法忍受,上前温和且坚定地提醒她挂断电话。然而,这位大姐依旧不认为自己有错,斜眼反问:“我在和孩子说学校的问题,飞机因为我打电话出事了么?” 随后两人发生口角争执,场面一度僵持不下。好在空乘人员及时上前制止,经过好言劝说,大姐才挂断电话,机舱这才恢复安静。

飞机禁止使用手机,并非毫无缘由。虽然一个电话不一定会直接引发空难,但电子信号干扰飞机导航设备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基于航空安全的科学考量所制定的规则。退一步说,即便不考虑飞行安全,在封闭的机舱空间里长时间大声打电话,也是对其他乘客的一种严重打扰。公共空间有其基本的礼仪规范,不能仅仅以 “出没出事” 来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每个人身处公共场合,都应该自觉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这不仅是素质的体现,更是对公共秩序和他人权益的尊重。

这起事件反映出一种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只要还没出事,就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然而,很多悲剧往往就是在这种侥幸心理下发生的。等到出了事才后悔,那时已追悔莫及。尤其是在飞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应该多为他人着想,多考虑整体氛围,严格遵守规则。那位大姐或许还觉得自己委屈,但她应该庆幸只是遇到较真的乘客,而非因电磁干扰引发事故。

其实在万米高空之外,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充斥着规则的考验。地铁车厢里外放直播的刺耳声响,图书馆中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十字路口闯红灯的电动车流……当每个人都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社会规范的堤坝就会逐渐被蚁穴侵蚀。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

值得思考的是,规则的遵守不能仅靠外部约束。在日本羽田机场,即使深夜没有监督,旅客依然自觉排队候车;新加坡的地铁车厢里,连咀嚼口香糖都会引来侧目。这些细节背后,是经过数十年培育的规则自觉。我们或许可以从小处着手——在提醒他人时多份耐心,遇到违规时多些勇气,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让孩子看见父母主动关闭手机飞行模式,让年轻人发现长辈认真系好安全带。

规则的温度在于,它既是对自由的必要约束,更是对生命的温柔守护。就像飞机上的氧气面罩,平时看似多余,危急时刻却能拯救生命。当我们把"会不会出事"的侥幸,转化为"该不该做"的自觉,才是对规则最深刻的理解。

毕竟,文明社会的刻度,永远标在每个人对底线的敬畏之上。我们应时刻保持对规则的敬畏之心,将规则意识融入日常行为中,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公共环境。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无视规则的行为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起探讨如何提升公众的规则意识。

来源:艺飞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