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震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它可以在几秒钟内摧毁建筑物、引发山体滑坡、海啸,甚至影响全球地壳运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壳之上,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震会发生?它是如何形成的?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地震是自然界最具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它可以在几秒钟内摧毁建筑物、引发山体滑坡、海啸,甚至影响全球地壳运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地壳之上,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地震会发生?它是如何形成的?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
缅甸地震
本文将为你一一解答。
全球板块构造运动
全球约90%的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主要有三种方式:
当火山喷发时,地下岩浆的压力会对周围岩石产生巨大作用,导致震动。这类地震通常发生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如日本、印尼、菲律宾等地。
除了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震,例如:
地下核试验:核爆炸会导致地壳震动,如冷战时期的核试验曾引发小规模地震。大型水库建设:水库蓄水后,水的压力可能改变地下断层的受力情况,深层开采和注水:例如石油开采、地热钻探等,也可能触发地震。1963年–1998年全球35万8214个地震的分布。欧亚大陆中间黑色的一条是欧亚地震带,大西洋中间的细长条是洋中脊地震带,地图左端及右端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的形成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应力积累—断裂释放—地震波传播” 。
应力积累:地壳内部的岩层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不断受到压力。断裂释放:当岩层无法承受压力时,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地震波传播: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形成震动。震中:地震发生时,地表最先感受到震动的地方。
震源:地震发生的地下位置,越深的震源,破坏力相对较小。
震级:用来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常用里氏震级或矩震级 来表示。
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现代地震监测技术可以提前几秒至几分钟发出警报,尽管时间短,但对于减少伤亡至关重要。例如:
我国:国家地震局已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大部分等地已经部署。日本: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提前向居民和高铁、工厂等设施发出警告。地震是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认识、合理预防和正确应对,最大程度降低地震带来的伤害。地震发生时,冷静应对、快速避险,能够挽救生命。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必要的地震知识,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
来源:大明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