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脱稿”演讲的AR眼镜、让登山易如反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下,一大拨AI硬件正从“实验室概念”变成“消费级产品”。5月16日21:5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杭州市人民政府打造的大型纪实创投节目《赢在AI+》第三期将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CCTV-2)及央视频
实现“脱稿”演讲的AR眼镜、让登山易如反掌的外骨骼机器人……眼下,一大拨AI硬件正从“实验室概念”变成“消费级产品”。5月16日21:50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杭州市人民政府打造的大型纪实创投节目《赢在AI+》第三期将在总台央视财经频道(CCTV-2)及央视频新媒体矩阵播出。本期节目主题为“智能终端”,10组AI创想者将带来极富想象力的AI硬件产品,将前沿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温暖方案,让生活更简单、更美好。
技术温度照进生活日常
智能眼镜多元“进化”
2025年,总台春晚首次推出的无障碍转播,让更多人关注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的沟通困境。而在深圳,一位年轻人已为此奋斗了近10年,他就是AI创想者凌志鹏。“我们这10年时间,一直追求一个梦想——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说出手语’。”从小饱受右耳听力障碍困扰的凌志鹏,深知听障人士的艰辛与不易。为实现无障碍交流的梦想,凌志鹏团队经过上千次手语数据采集,无数次大模型训练,最终从零构建全球首套反向手语识别系统。节目中,凌志鹏将展示听障AR眼镜的手语识别技术、语音转文字等核心功能——当听障人士打手语时,眼镜将实时翻译成语音;当健全人说话时,镜片则会显示文字。这一AI技术运用,不仅实现了双向无障碍沟通,更在无声与有声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科技的桥梁。
在智能眼镜赛道大放异彩的AI创想者不在少数:赵阳带来的智能眼镜,融合了前沿的AI、AR技术,具备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为远程AR手术提供技术支持,让实时远程医疗成为现实;潘欣则将“全世界优秀的AI成果集成到AI眼镜里”,在SoC芯片、1600万像素摄像头等硬件加持下,以亲民价格实现随时拍摄、语音交互、云端记忆等智能体验。这些各具特色的创新产品,将共同描绘出智能眼镜即将到来的“全民时刻”。
《赢在AI+》还特别邀请杭州灵伴科技(Rokid)创始人兼CEO祝铭明展望智能终端的趋势——“过不了多久,AI这个词会消失。”他解释道,就像今天人们不再强调“智能手机”中的“智能”一样,AI终将和互联网一样,成为信息时代的底座。在祝铭明的愿景中,技术的终极意义在于普惠:“人工智能不是冷冰冰的算法和代码的堆砌,而是我们人类每一个人对自己好奇心、对自己的认知边界的延展。科技的平权时代,一定会到来!”
AI新容器层出不穷
展现智能生活无限可能
从云端走向终端,从虚拟走进现实。AI正在加速融入人类生活,创造万物皆有“灵”的世界。除了智能眼镜,AI创想者们还在不断探索新的AI容器,为智能生活注入更多活力。
在机器的世界里,人类的声音究竟是怎样被“听见”的?当AI创想者黄赟贺戴着闪亮的智能耳机登上舞台时,这个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其实机器听到的声音,有很多环境噪声,包括机器的自噪声,这个时候声学技术就是机器的耳朵。”这位深耕声学技术与人工智能交叉的AI创想者,与团队开发了远距离拾音、声源定位等核心技术,让机器真正具备了“听懂”人类的能力。而黄赟贺佩戴的智能耳机,正是这些声学技术的集大成者——它不仅拥有时尚前卫的外观设计,更搭载了AI实时翻译、语音转写等功能,真正实现用声音连接世界,让AI触手可及。
在AI+教育领域,AI创想者正在重塑知识获取的方式,改写创意表达的形态。杨仁斌带来智能精准学的AI辅学机,通过精准诊断、动态靶向、拟人陪伴等核心技术,打造出超拟人的一对一AI老师,帮助学生用更少时间获得更大提升;郑居安设计的AI生成式空间3D眼镜及画笔,则让古老的“神笔马良”故事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这套完整的软硬件元宇宙创作工具,具有超轻便携的特性和极简操作的界面,让3至16岁的孩子尽情在虚实交融中释放想象力。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与发展,用户需要存储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如何更好地保存、管理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节目中,AI创想者袁斌带来了“极空间私有云”解决方案。通过内置AI算力引擎和多种模型与算法,该产品不仅能装下100T的数据,还能管理全家照片、分析行车记录改善驾驶习惯。更令人安心的是,所有数据的访问和使用都通过高强度的数据加密来进行,宛若一个固若金汤的保险库,让用户完全掌控自己的数字资产。此外,在《赢在AI+》“智能终端”专场中,大家还将看到实现“家务自由”的清洁机器人、重新定义梳妆体验的AI美妆镜、让运动更安全的智能髌骨带等各式智能终端,见证“AI+”的多种可能性。
当科技的智慧融入生活肌理,当创新的灵感点亮万家灯火,中国智能终端正以破竹之势开启人机共生的新纪元。5月16日21:50档,关注由中国联通独家冠名播出的《赢在AI+》,共同见证万物智能的崭新时代!
来源: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