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放屁虽是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但过度频繁的排气可能隐藏着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一位55岁的张先生,近半年来每天放屁高达数十次,起初他以为只是消化不良,直到腹痛加剧才就医,却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晚期。
你是否注意到自己最近放屁次数明显增多?或许还伴随着一些不适感,却因为放屁这件"难以启齿"的小事而迟迟不去就医?
放屁虽是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但过度频繁的排气可能隐藏着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一位55岁的张先生,近半年来每天放屁高达数十次,起初他以为只是消化不良,直到腹痛加剧才就医,却被确诊为结直肠癌晚期。
医生表示,持续异常的排气增多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预警,尤其是伴随血便、腹痛等症状时,更应引起高度警惕。
放屁,医学上称为"排气"或"肠胃胀气",是我们消化系统正常运转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气10-20次属于生理范围,气体主要来源于吞咽的空气和肠道细菌发酵产生的气体。
然而,当排气次数异常增多,尤其伴随着气味变化、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体重下降时,就不能简单地一笑而过了。
为什么肠道肿瘤会导致放屁增多?这与肿瘤对肠道功能的影响密不可分。肠道肿瘤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引起肠道部分狭窄,导致肠道内容物在肿瘤前方积聚,加速了肠道细菌对这些物质的发酵,产生大量气体。
同时,肿瘤还可能破坏肠道正常吸收功能,使更多未消化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被细菌发酵后产生过量气体。肠道微环境的改变是肿瘤患者肠胀气增多的关键原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持续性的排气增多通常不会单独出现。结直肠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形状变细、血便、腹部不适或疼痛、莫名体重下降等症状。
张先生在就诊前几个月就已经注意到自己的排便习惯发生了变化,大便变细,偶尔带血,却没有足够重视,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当然,并非所有排气增多都意味着癌症。排气异常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饮食习惯改变、乳糖不耐受、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胀气增多。例如,高纤维食物摄入增加、豆类食品、碳酸饮料等都可能导致短期内排气增多。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排气是否异常,需要就医呢?医学专家建议,若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及时就医:排气次数持续异常增多超过两周;排气伴随明显腹痛或不适;排便习惯明显改变;大便带血或黑便;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年龄超过50岁且有家族肿瘤史。
早期发现是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结直肠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高达90%以上。而晚期结直肠癌的五年生存率则显著降低至约14%。
目前,结肠镜检查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发现并切除可疑息肉,阻断癌变过程。对于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
除了定期筛查外,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习惯同样重要。均衡饮食是肠道健康的基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维持健康体重。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有助于软化粪便,减轻便秘。戒烟限酒也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因工作繁忙而忽视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张先生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都值得重视,尤其是持续性的变化。早期干预对于肿瘤疾病至关重要,切勿因小事而耽误大病。
放屁这件看似平常的小事,可能是身体在向我们传递重要信息。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关注排气习惯的变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筛查,才能真正守护肠道健康。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从现在开始,重视身体的每一个信号,为健康负责,为生命添彩。
张先生在经历了手术和化疗后,目前病情得到控制。他常常感慨,如果当初能更加重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或许就不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他现在成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经常提醒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不要忽视任何身体发出的警报,再小的症状也可能是大病的信号。
总之,面对排气增多等消化道症状,既不要过度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保持警惕,及时就医,规律筛查,健康生活,才是应对肠道健康问题的明智之选。你的健康,从关注每一个身体信号开始。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结直肠癌筛查与早期诊断共识意见(2019年,上海). 中华消化杂志, 2019, 39(12): 781-79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结直肠癌规范化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癌症杂志, 2020, 30(1): 1-31.
李兆申, 张澍田. 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2022年版).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2): 127-135.
来源:崔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