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一季度,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哆来目”)基于人眼仿生技术的多功能合一智能车载终端(以下简称“四合一设备”)完成3000台首批交付,预计6月底交付量将超过10000台,产值超千万元。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唐琴 张锦辉 实习生 李凌儿
近日,记者从两江新区获悉,今年一季度,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哆来目”)基于人眼仿生技术的多功能合一智能车载终端(以下简称“四合一设备”)完成3000台首批交付,预计6月底交付量将超过10000台,产值超千万元。
5月12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人员在分析多功能合一智能车载终端车尾摄像头摄取的影像。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这不仅标志着哆来目历经十年研发正式量产出货,也意味着重庆本土企业最终证明“大数据训练+大算力芯片”并非智能辅助驾驶的唯一路径,人眼仿生技术在该领域大有可为。
多功能合一智能车载终端。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据了解,目前的智能驾驶研发赛道,一部分企业利用摄像头采集信息,并通过人工智能不断训练学习,让辅助驾驶系统能够识别越来越多的障碍物。然而,障碍物的种类存在"长尾"效应,机器学习无法涵盖所有物体,为智能驾驶埋下安全隐患。
另一些企业采用“摄像头+激光雷达”采集信息,虽然实现了对所有障碍物的感知,但又容易导致车辆过于“敏感”,出现误报;几颗到几十颗不等的激光雷达也抬高了成本。
“四合一设备解决了‘安全’和‘成本’两大痛点。”哆来目总经理刘䶮称,哆来目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基于人眼仿生技术,如同为汽车安上了“人眼”,让汽车具有人类一样的感知能力,可以根据障碍物在视野中的大小和位置计算其与车辆的相对运动从而判断碰撞风险,即使遇到没有训练过的障碍物,也能及时预警和处理危险。目前,哆来目已累计完成超150万公里的道路实测,无一例交通安全事故,碰撞预警准确率超过99%。
5月12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测试人员在对安装在测试车辆上的多功能合一智能车载终端等设备进行标定。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5月12日,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重庆哆来目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在分析提升运用人眼仿生技术预测车辆碰撞风险的能力。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在成本方面,哆来目只需应用单目摄像头,还在嵌入式低功耗的车规级芯片上成功搭载顶级视觉感知、融合与控制算法,芯片算力从5T降至1.5T,芯片价格从上千元降至数百元,带动整套产品成本降低50%。
该单目前视一体机作为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已成为国内某主流车企的前装全系标配。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如此高性价比的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很快获得市场反馈。今年3月,首批3000台产品在深圳一大型新能源物流企业完成交付,预计年底前将交付超4万台。
此外,哆来目智能辅助驾驶产品已成为长安跨越的前装全系标配;还为北京某汽车制造厂提供ADAS辅助驾驶系统,6月即将在量产车型上搭载;同时正与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第一的某车企、国内某知名重卡汽车品牌进行装车测试,预计年底将实现上车应用。
来源: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