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安徽省乡村振兴高级工艺师、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阜阳好人”、阜阳市级蛋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一言担任主讲,通过“讲演+互动+实践”的立体化模式,为30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文明实
5月15日,由中共临泉县委宣传部(文明办)、临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好人大讲堂”系列活动第二课在皖北经济技术学校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生动开讲。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安徽省乡村振兴高级工艺师、安徽省乡村工匠名师、“阜阳好人”、阜阳市级蛋雕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一言担任主讲,通过“讲演+互动+实践”的立体化模式,为30余名师生呈现了一场传统文化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课堂,为乡村振兴注入非遗新活力。
临泉县“好人大讲堂”第二课开讲。陶维强供图
“在0.3毫米的蛋壳上雕琢,需要的是千锤百炼的匠心和永不言弃的坚守。”董一言以“心栖非遗 蛋雕传趣”为主题,用一张泛黄的街头摆摊照片开启讲述。从2000年与蛋雕结缘时的寂寂无名,到2009年杭州大学城街头的命运转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赛扶团队发起“蛋蛋相传”公益项目,助力其入驻杭州手工艺活态馆;从《G20峰会政要肖像》亮相中国邮政大师作品展,到《镂空色彩桃花》被土耳其总统夫人收藏,他用20年时间将蛋雕从“地摊货”打造为登上国际舞台的文化名片。当屏幕上滚动播放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作品入选建党百年非遗展等荣誉时,现场师生响起热烈掌声。
活动设置“指尖非遗”实践工坊,董一言现场教学演示镂空、浮雕等传统雕刻技法,并指导大家在薄如蝉翼的蛋壳上雕刻出精美的十二星座图案。他一边示范,一边耐心地讲解:“下刀要稳,力道要匀,每一笔都是与历史的对话。”在场的学生们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地观摩学习,手中的刻刀在蛋壳上轻轻游走,雕琢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星座纹样。
作为临泉县“好人品牌”建设的创新实践,“好人大讲堂”文明实践项目持续挖掘本土身边好人先进模范资源,此次聚焦非遗传承新路径,凸显三大创新,一是以“技艺传承+精神传承”双线叙事,让好人故事具象化;二是构建“讲堂+工坊”场景,推动静态宣讲向动态实践转化;三是打造“校园传承基地”,通过公益教学培育新生代传承力量。董一言近五年来已开展公益授课200余场,带动超千名青少年接触蛋雕技艺,其创办的工作室被授予“阜阳市非遗传承基地”。
临泉县城乡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好人大讲堂”品牌建设,通过“身边人讲匠心”“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推动好人精神与传统技艺深度融合,让文明实践既接“天线”更接“地气”,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陶维强)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