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跟做企业服务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多老板第一次听说 “SaaS” 这个词,要么以为是新病毒(毕竟跟“SARS”太像了),要么皱着眉头问“这是啥缩写?傻死?”
最近跟做企业服务的朋友聊天,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好多老板第一次听说 “SaaS” 这个词,要么以为是新病毒(毕竟跟“SARS”太像了),要么皱着眉头问“这是啥缩写?傻死?”
每次解释都得费半天劲 ——“不是病毒,不是骂人的,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 你看,光这名字就让人够头疼的。
说起来,SaaS都引进国内二十年了,可始终有点“水土不服”。有人说因为企业付费习惯差,有人说因为定制化需求多,但我觉得最直观的问题,出在“名字”上。你看人家AI(人工智能)、VR(虚拟现实),翻译过来既准确又好记,老百姓一听就明白。
可SaaS呢?直译“软件即服务”太绕口,行业里勉强用企业服务代替,结果连“软件”这个核心都丢了——企业服务多了去了,培训、咨询、广告都是,谁知道你说的是软件?
反观微软的“必应”搜索引擎,取个中文名既谐音又吉利,传播起来顺多了。
再看国内的低代码平台云表,名字就聪明多了——“云”代表云端服务,“表”对应表格化管理,企业老板一听就知道“这是跟Excel差不多、但能在线用的管理工具”,初次沟通成本直接省了一半。
说白了,SaaS 就是“在线租软件”
其实 SaaS 没那么高深,打个比方:传统软件像买房,一次性花大钱买下来,还得自己装修(安装、维护)、请管家(IT 人员);SaaS就像租酒店,按天付钱,开门就能住,不用操心水电维修,
比如中小企业用的财务软件、CRM系统,以前得花十几万买正版,现在每年交上万块就能用,确实省心。
但问题也来了
传统软件数据存在自己电脑里,SaaS却存在服务商的“云端”,万一泄露了咋办?所以好多大企业不敢用。
第二,功能太“标准化”,比如你想要个带抽屉的办公桌,传统软件能定制,SaaS却只能选“现成款式”。这也是为啥传统SaaS更适合中小企业,而中大型企业更想要“能变通”的工具。
这时候就得夸夸云表这类产品了。他们既保留了SaaS的“在线即用”特性,又解决了定制化难题:比如某制造企业想做个生产管理系统,用它画画表格、拖拖流程,一周就搭出来了,比传统开发省了80%的时间和钱。
而且它支持“数据存在自己服务器”(私有云部署),大企业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相当于“租酒店时自己配把锁”,灵活度高多了。
取个好名字,真能少花几千万广告费
《论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在商业中,品牌名称就是用户认知的第一触点。一个好名字不仅能节省广告成本,还能直接传递价值。
比如“可口可乐”和“宝马”这类,通过接地气的命名迅速打开市场。还有在相同领域的云表,非常实在,直接告诉用户“这是云端的表格工具”跟企业日常用的Excel无缝衔接。
想想看,如果当初叫“XX无代码智能搭建系统”,估计好多人听一半就走神了。
小结
说了这么多,核心就一个观点:SaaS在国内发展慢,跟“名字难念、概念难懂”有直接关系。
当然,名字只是第一步,产品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关键。就像云表,光名字好还不够,还得能让企业用的舒心,既能在线用,又能按需改,这样的工具,才是我们国内企业真正需要的“中国版SaaS”。
PS:纯聊行业现象,你觉得“SaaS”该叫啥?欢迎留言唠唠
文|胖胖
来源:云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