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患者确诊乳腺癌,拿到病例报告后不知道怎么看,医生讲解的又有限,别慌!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如何“读懂”病理报告。
很多患者确诊乳腺癌,拿到病例报告后不知道怎么看,医生讲解的又有限,别慌!今天就和朋友们分享如何“读懂”病理报告。
一般我们最先拿到的是形态学诊断报告,里面包含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级、淋巴结状况、切缘状态、是否侵犯淋巴管血管等关键信息。
1、肿瘤大小与TNM分期
肿瘤大小常用字母T表示,以最大直径判断分期:T1(≤2cm)、T2(2~5cm)、T3(>5cm)。如肿块大小为3.5㎝×2.5㎝×1㎝,那么3.5㎝就是它的最大直径,分期就在T2。
而TNM分期是综合评估病情的核心:T代表肿瘤大小,N代表淋巴结转移情况(如“0/20”表示20个淋巴结中0个转移,“2/20”则是2个转移),M代表有无远处转移。分期越晚,肿瘤恶性程度越高,比如T2N2M0就表示肿瘤2~5cm、同侧腋窝4~9个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
2、淋巴结转移
如果做了腋窝淋巴结清扫,一般需要检查10枚以上才准确。淋巴结转移个数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转移越少越好,通常 ≤3枚 属于“少转移”,>3枚 则提示病情较重。打个比方,报告里的“转移数/淋巴结总数”就像成绩单,数字越小越安全,转移越多,意味着癌细胞可能扩散得更远,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3、组织学分级
组织学分级会通过3项指标打分判断癌细胞的“成熟度”:
①腺管形成(多→少对应1~3分);
②细胞核不规则程度(一致→明显异常对应1~3分);
③核分裂相(代表增殖速度,慢→快对应1~3分)。
如果总分3~5分为Ⅰ级(分化好,恶性低),6~7分为Ⅱ级(中等分化),8~9分为Ⅲ级(分化差,恶性高)。简单说,分化好的癌细胞“脾气温和”,分化差的则生长更快。
4、病理学类型
①原位癌:癌细胞被困在上皮基底膜内,属于 “超早期”,几乎不会转移,切除后预后很好。
②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侵犯乳腺间质,可能转移,是最常见类型,又分 “特殊型”(如小叶癌、粘液癌)和 “非特殊型”。
③特殊型浸润性癌:相对少见,部分类型(如小管癌)预后比普通浸润性癌好。
5、免疫组化
这部分着重看4个指标:
①ER/PR(激素受体):如果ER/PR都是阳性(+)说明癌细胞依赖激素生长,术后需用内分泌治疗(如抗雌激素药物)“饿死” 癌细胞。
②HER2:结果 “3+” 或 FISH 阳性为阳性,提示癌细胞生长依赖 HER2 蛋白,需用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精准打击。
③Ki67:数值代表癌细胞增殖速度,>20% 提示生长活跃(Luminal 型尤其需关注),数值越低,肿瘤越 “懒”,预后相对较好。
根据这四个指标,乳腺癌分为四型:
①Luminal A 型(ER+/PR+/HER2-/Ki67<14%):预后最好,内分泌治疗为主。
②Luminal B 型(ER+/PR+,HER2 - 且 Ki67>14% 或 HER2+):需结合化疗 + 内分泌 + 靶向(HER2 + 时)。
③HER2 阳性型(ER-/PR-/HER2+):靶向治疗是关键,配合化疗。
④三阴性型(ER-/PR-/HER2-):对激素和靶向治疗不敏感,以化疗为主,预后相对较差。
6、脉管癌栓
如果在报告里看到 “脉管癌栓”,说明癌细胞钻进了血管或淋巴管,理论上增加了转移风险,但不等于 “已经转移”。是否需要强化治疗(如化疗),需结合肿瘤大小、淋巴结等综合判断,不用过度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7、切缘状态
如果是切缘阴性,那么恭喜你!手术彻底切除了肿瘤,周围组织没有癌细胞残留;但如果切缘呈现阳性,则提示肿瘤可能没切干净,医生可能会安排 “扩大切除” 或术后放疗,确保清除残留癌细胞。
总之,乳腺癌患者看到自己的病理报告先别慌,请一定记得:乳腺癌是目前治疗手段最丰富、预后相对较好的恶性肿瘤之一。临床数据显示,早期乳腺癌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即便中晚期患者,经过综合治疗,5 年生存率也能达到 60% 左右。
来源:广安门肿瘤专家宋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