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诗词 5 首,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9:05 1

摘要: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01

凉州词 (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

【评析】

唐代自安史乱后,陇右道(辖今陇山以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东部各州县先后陷于吐蕃。这首诗大约写于穆宗长庆(821—824)年间,作者五十多岁时,安西已陷落了三十多年,曾亲历这段史事的作者,不能不想到国运的衰微。首句“边城暮雨雁飞低”,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群低飞的鸿雁,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以阴沉昏暗的雨景,暗示了边城百姓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次句“芦笋初生渐欲齐”,再把人的视线引向一片新出芽的芦苇,并从芦苇的长势,说明已是万物生长的春季。仲春时节,边城凄雨连绵,很容易引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第三句“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地走过沙漠,颈上的悬铃不断摇动,发出响亮悦耳的声音。无数铃声,意味着很多的骆驼商队。如今它们走向遥远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诗人不由怀念起往日丝绸之路上和平繁荣的情景。这本应是运载丝绸的商队到安西的最好时候呀!言外之意是说,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丝绸之路”早已闭塞阻隔,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应驮白练到安西”的“应”字,凝聚了无数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02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

《秋思》是一首乡愁诗,诗人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这首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全诗一气贯成,明白如话,朴素而又真实地表达了游子的心态,非常真切细腻的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03

《成都曲》

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

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说诗晬语》)张籍此诗,句句含景,景景有情,特别是后二句,近似口语,却意味深远,读后感到精警而又自然。诗人既善于抓住富于特征的一般景物,又善于抓住思绪中最闪光的一瞬间——“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样就能使一篇之朴,养一句之神;一句之灵,回一篇之运。这就是张籍“看似寻常最奇崛”之风格所在,也是诗作具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04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李师道是当时的平卢甾青节度使,是藩镇之一,势力很大,权倾朝野,炙手可热。李师道看上了张籍的文采,就派人给张籍送来书信钱财,想把张籍招到自己门下为自己效力。张籍不想去,但又不愿得罪李师道,就假托男女之情,以十分委婉的口气给李师道写了这首诗,拒绝了他的邀请。

还珠比藏珠难,藏珠是冲动,还珠是要克服冲动。这首诗既写出了人性的弱点,又表达了人性的光辉。

05

《送蜀客》

唐·张籍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时见猩猩树上啼。

《送蜀客》是唐代诗人张籍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描述诗人所设想的蜀地风俗和景色,后两句写诗人所想象的友人赴蜀途中的景色,寄托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来源:静墨守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