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族“青丘”在营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6:14 1

摘要:“青丘”是商周时期东夷族的一个古老部落,关于其具体位置历代也说法不一,主要有“山东说”和“辽南说”两种。随着一部玄幻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青丘”也一下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词。

“青丘”是商周时期东夷族的一个古老部落,关于其具体位置历代也说法不一,主要有“山东说”和“辽南说”两种。随着一部玄幻古装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青丘”也一下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词。

关于青丘一名的最早出处见于先秦古籍《逸周书》,在《逸周书》卷七《王会解》第五十九篇中记载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后青丘向周天子进贡特产狐九尾,孔晁注云:“青丘,海东地名”。《山海经·大荒北经》:“青丘之国,有狐九尾”与《逸周书》的记载相吻合,郭璞注:“亦有青丘国,在海外。” 服虔又注曰:“青丘国,海东三百里”。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写过一篇著名的《子虚赋》,其中也提到青丘:“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在战国及汉代,“海东”“海外”都是以山东半岛为基准的,海东三百里正好是山东半岛渡海达到辽东半岛的距离。由此可见,青丘位于辽东半岛是无疑的。

由多位著名东北史专家合力编著的《东北历史地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将青丘的地理位置确定在辽东半岛南部,《营口地方史研究》《营口市文物志》《营口纪事》等营口地方历史考古著作则进一步其确定在营口地区。营口市博物馆推出的《营口古代文明展》第二单元《海东方国——青铜时代的营口》在单元序言中明确写道:“商周时期方国林立。相对于中原华夏而言,环黄渤海地区的各民族被统称为东夷,其中貊族的一支青丘就生活在今营口地区,他们以碧流河流域为中心,创造了辽南乃至东北地区辉煌的青铜时代文化。”

据《营口通史》第一卷记载:“与石棚修建年代相仿最早的辽南居民应是嵎夷,稍晚的是貊族,与貊族相当或稍晚的是青丘国。他们原都属于东夷族系,其初居地均在山东。他们进入辽西和辽东之后称东北夷。这些民族从山东半岛到辽东留有的遗迹是石棚、大石盖墓、积石冢及石棺墓。”

碧流河

从考古材料来看,青丘人所创造的辽东半岛青铜文化是以碧流河流域为中心的,也就是考古学家郭大顺先生提出的以普兰店是安波镇双房村遗址为代表的“双房文化”。碧流河发源于盖州东南部山区,流经大连地区注入黄海。营口地区的青铜文化遗址也大多分布在碧流河上游,尤其以碧流河西岸的盖州什字街镇最为集中,包括:团山石棚群、牟家沟石棚群、龙王庙山冈石棚、连云寨双石棚、邹屯石棚群。在市博物馆《营口古代文明展》展出的曲刃青铜短剑、石串珠、石纺轮、角锥、角针等青铜时代文物就是在团山1号石棚内出土的。

根据出土的文物标本推断,当时的青丘国处于奴隶制社会,以原始农业和渔猎经济为主,也有简单的手工业。墓葬采用石制的石棚和石盖墓、石板墓。石棚有大石棚和小石棚,小石棚往往成群存在,分布在山坡,大石棚则独立存在,立在山巅。有学者认为高大雄伟的大石棚就是当时青丘族首领的墓葬,同时兼具祭祀功能。青丘人的生活器具以叠唇筒形罐、鼓腹罐为主要器皿,陶质主要为夹砂夹滑石(或云母)的红褐陶。

曲刃青铜短剑

青丘人的兵器主要是曲刃青铜短剑,据郭大顺先生分析,曲刃青铜短剑最早起源于碧流河流域的“双房文化”,团山1号石棚内出土的青铜短剑与双房6号墓的青铜短剑属同一类型。此外,出土于盖州市九寨镇南窑村的銎内啄戈也是独具特点的兵器,銎内啄是青铜时代东北特有的一种戈类兵器,无中原式戈的钩、割、砍功能,只有啄的功能。而南窑村出土的这件銎内啄戈造型十分独特,与其他地区出土的銎内啄戈不同,其外观很像一只鹤嘴,故也称为“鹤嘴镐”,相同造型的兵器目前在省内尚未见报道。

至战国后期,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退东胡,设立辽东郡,青丘等貊族逃往辽东山区和朝鲜半岛,营口地区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铁器时代,但青丘人创造的以石棚为代表的青铜文化遗迹则历经数千年保留至今,成为营口地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逸周书》和《山海经》都提到青丘特产是狐九尾,于是后世人们便将青丘与仙狐联系起来,出现了《青丘狐传说》等影视作品,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更是将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九尾白狐族,使“青丘”一名家喻户晓。

(作者阎海系营口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

主办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老刚历史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