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以来,三明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持续优化
2024年以来,三明市工商联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论述,主动融入全省“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心用情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锚定教育领航,凝聚民营经济发展共识。一是深耕信念之田,厚植思想根基。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学习“第一议题”,以下基层、入商会、进企业互动式宣传宣讲、交流研讨、专题培训等形式,并通过“明商网”“明商”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中央、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和惠企措施,利用三明红色资源优势,发挥中央苏区(宁化)革命纪念馆——省级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学思想、明方向、强信心、建新功”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召开“提振精气神 建功新福建”和“把握时与势,创新赢未来”民营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40多场次、1500余名企业家参加,引导民营企业家坚定发展信心、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培育素养之能,拓宽发展视野。分别在上海、西安、成都举办民营经济专题培训班3场、160余名企业家参训,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能力素质和开拓眼界;以厦门银行专场银企对接会为契机,举办专题讲座,邀请200余名民营企业家聆听授课,提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组织民营企业家到泉州开展“学习晋江经验”考察交流,帮助民营企业家把握大势、拓宽视野、提升素养。三是激扬奋进之风,选树典型引航。加强优秀民营企业家典型选树,在明商微信开设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两个健康”实践创新等工作特色亮点专题,持续弘扬明商风采,出版《明商好故事》(四)书籍,完成《明商故事》书籍初稿,在三明日报、三明电视台开设“明商风采”“明企风采”等专栏,立体式、全矩阵媒介宣传明商(企)典型33名(家),扩大明商影响力、传播明商正能量,营造“重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
二、聚焦部门联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创新平台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持续拓展与公检法司等部门联动协作,与市税务局、市农行在市非公企业服务中心新设立涉税服务工作站、“农行金融服务‘万企兴万村’行动工作室”,继续实行每周半天驻点办公和市工商联专兼职领导干部、商会会长轮值受理民企诉求制度,常态化开展“我为企业解难题”活动,去年以来市县两级非公服务中心共协调解决民企诉求458件。同时,牵头制定第四个“三明市企业家日”活动方案,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文件为依托,推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致敬企业家,益企创未来”企业家日系列活动,为优化营商环境“赋能增效”。二是强化协同合作,打造联动格局。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市政协助企发展政协委员工作站和驻部纪检组等部门分别开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会、一线点题微协商和“联学强党性,同心践亲清”等活动,与16家银行机构签订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服务公约,与市人社局评定中(初)级非公职称400人,与市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税务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商益企、麒麟护企、护企安商、税商益企等专项行动,在全市33家重点民企设立“麒麟护企”行动联络点,聘请34名商(协)会会长和民营企业家代表分别担任全市首任商事纠纷特邀调解员和税收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推动建立市税务领导挂钩联系市直属商会和市税务局党组织与商会党组织党建共建制度,切实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三是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建言资政。组织近1500家(次)民营企业高质量完成企业运行状况等专项问卷调查调研任务,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监测调查工作示范基层单位,5家(次)民营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民营企业调查点工作在全省工商联参政议政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同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困难,形成上报调研报告9篇、社情民意信息18篇,其中4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工商联、省政协、省委办公厅采用,3篇社情民意信息评为省工商联2024年度优秀信息,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上级有关部门出台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发力交流协作,共促民营经济发展新篇。一是促进“沪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主动“走出去”对接交流,组织50余名企业家赴上海开展考察交流和召开招商对接会,三明5家企业与上海相关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推动各县级工商联带领企业家赴上海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并在上海开设农特产品展示馆,拓宽县域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积极“请进来”对接合作,邀请上海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带领领导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及16个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来明考察,并召开市县两级工商联交流对接座谈会。同时,推动县级总商会与上海区级有关街道商会签订友好商会合作协议。邀请上海三明商会和上海三元商会企业家来明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推进沪明产业合作走深走实。二是促进“泉三协作”,推动区域协同。发挥各级商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邀请在泉企业家参加我市在泉州举办的山海协作座谈会和产业推介会;组织我市鞋服纺织、智能装备等行业38家企业到晋江市开展产业对接交流活动,促成9家企业与晋江企业达成14个新产业合作意向;协助开展泉明山海协作产业链、供应链(南安专场)对接活动,推动两地6个产业协会、39家企业进行“面对面”精准对接,5个产业合作项目现场签约;与泉州市工商联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教育培训、组织建设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协作交流,并邀请泉州市工商联、晋江市工商联带领90余名企业家来明开展山海协作互学互促活动,组织召开2场产业推介会,推动意向产业项目对接合作。三是促进“明商回归”,激发本土潜力。立足全市11条特色产业链和工作实际,深入实施“明商回归工程”,开展“商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行动,利用“6·18”“9·8”“11·6”和进博会等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家参会,并发挥异地商会资源优势,广泛宣传推介招商项目和优惠政策,诚邀500余名各地企业家来明参观考察、旅游休闲,多形式举办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推动企业对接合作。
来源:闽商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