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飞驰的高铁上,满杯水不会溢出;竖起的硬币不会倒下……这些惊呆国内外网友的“魔法”展示着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近日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的黄友剑宛如一名“魔术师”,探索出了减振弹簧核心技术的奥秘。
株洲新闻网5月15日讯(通讯员 何春林 何杏)飞驰的高铁上,满杯水不会溢出;竖起的硬币不会倒下……这些惊呆国内外网友的“魔法”展示着大国重器的硬核实力。近日获评湖南省劳动模范的黄友剑宛如一名“魔术师”,探索出了减振弹簧核心技术的奥秘。
黄友剑(中)在介绍其研发的产品。
破解多项“卡脖子”难题
高铁运行平稳,离不开一项重要技术——减振,减振则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锥形弹簧。在高铁车厢与轮毂之间、每节车厢之间,都有锥形弹簧发挥着减振作用。这个锥形弹簧属于株洲造。掌握该弹簧核心技术的便是湖湘工匠、株洲时代新材轨道交通事业部开发中心仿真研究部部长黄友剑。
“我们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破解了多项‘卡脖子’难题。”黄友剑拿着一款弹簧模型向记者介绍。
非线性减振和耐久性疲劳仿真,是全世界公认的难题之一。为了攻克这道世界级难题,黄友剑在实验室进行成千上万次的仿真计算与实验论证。耗时数年,黄友剑成功研发出一款应用于铁路大提速的锥形弹簧,该弹簧的使用寿命长达8至10年。
2023年,黄友剑仿真创新工作室成功开发出行业首款减振橡胶环境耦合疲劳寿命计算平台。近年来,黄友剑及其团队全程参与了和谐号、复兴号高铁的减振仿真设计,承担了雅万高铁所有减振部件的仿真计算。
数据显示,黄友剑仿真创新工作室累计研发200项减振产品,形成的市场销售规模约100亿元。
倾囊相授培育创新人才
“你觉得这个弹簧重量怎么样?”“弹簧外观怎么变得更漂亮?”……走出实验室,黄友剑最常去的地方就是生产车间。他说,自己的不少研发灵感就是在生产车间与产业工人聊天时获得的。
黄友剑从事仿真研发和仿真工程化应用工作25年,承担或参与国家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发明并创建橡胶减振领域三大仿真技术。黄友剑仿真创新工作室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发明专利20项。
“黄老师没有一点架子,有问必答。”同事们说,黄老师为人随和谦虚,愿意和同事们分享最新的知识。平日里,黄友剑会通过直播授课等方式,指导员工进行技能竞赛、传授仿真技能。如今,他的众多徒弟已成长为公司的研发技术骨干。
近年来,黄友剑担任中南大学等三所高校的导师,培养硕士12名、博士2名,在公司培养仿真工程师144名。目前,公司里86%的轨道结构设计师都掌握了仿真技能。
“一个人的力量很是有限,发展和创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黄友剑说,获评全省劳动模范,既是对他以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以后工作的鞭策。他将倾囊相授做好“传帮带”,为国家轨道交通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一审:向胤蓉
二审:陈彦圻
三审:刘丽平
来源:Sug科技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