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逢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盛世修谱乃大势,而我周氏自12年就开启修谱,笔者有幸见此盛举,心潮澎湃!在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周姓始终是其中之佼佼者。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笔者作为麻城人,主要谈谈隋唐生活在麻城这块热土上的土著旺族,永安郡周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太守留其名。
横刀立马威震天,华山论剑吞山河。
作者:周春福
时逢改革开放四十余载,百姓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盛世修谱乃大势,而我周氏自12年就开启修谱,笔者有幸见此盛举,心潮澎湃!在中华大地上,古往今来,周姓始终是其中之佼佼者。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笔者作为麻城人,主要谈谈隋唐生活在麻城这块热土上的土著旺族,永安郡周氏。
《元和姓纂》状称:仁之后,代居黄州。梁褒城侯周灵超,生法僧,法尚,法明。法僧生孝节,唐嘉州(东嘉州,今浙江丽水温州一带)刺史,生凤,鸿。凤元(玄)孙应,生克构,构房州刺史。克构生俭。鸿,生潘,给事中。法尚,隋永州刺史,生绍范,嗣孙沛,右拾遗。绍范,左屯卫大将军,谯公,生道务,驸马右卫将军。道务生伯瑜,励言。伯瑜,楚州刺史,生择从,宣州刺史。择从生万。励言,少府监,生先义,左金吾将军。法明,黄州总管。
唐书《宰相世系表》称:
周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封于邰,其地扶风斄乡是也,后稷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曾孙庆节立国于豳,其地新平漆县,东北有豳亭是也,七世孙古公亶父为狄所逼,徙居岐下之周原,改国号曰周。其地扶风美阳南是也,武王克商,十一世平王迁都王城河南县是也,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烈生懋,懋生文,文生升,升生兴,兴生晏,晏生安,安生弘,弘生明,明生隐,隐生寿,寿生容,容生休,休生雄,雄生晖,晖生宽,宽生员,员生成,成生邕,秦灭周并其地,遂为汝南著姓,生秀,秀生仁,字季房,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以汝坟下湿,徙于安成,十子,长曰球,执金吾,生平陵令应,应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约,约生决曹掾燕,燕裔孙表。
永安周氏亦出自决曹掾燕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灵超,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
周氏宰相二人允元、墀。
唐史志载:麻城属淮南道黄州
黄州齐安郡,下。本永安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白纻布、赀布、连翘、松萝、虻虫。户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六千三百六十八。县三:黄冈,黄陂,麻城
麻城。中。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省阳城,以麻城来属。元和三年省入黄冈,建中三年复置。西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如下图。
唐书宰相世系表提到允元,墀。下面就着重说说。
按《唐书·豆卢钦望传》:周允元字汝良(636-695年),豫州安成人。自右肃政御史中丞,拜检校凤阁侍郎。武后宴宰相,诏陈书传善言,允元曰:耻其君不如尧、舜。武三思劾奏语指斥,后曰:闻其言足以诫,安得为过。卒,赠贝州刺史。
初唐武皇则天在位时宰相周允元,《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旧唐书》卷九十,《新唐书》卷114有载。高祖周表,燕之裔孙,南梁任义州,衡州(黄州)刺史,袭封蓬陵候。曾祖才卿,隋任德州,延州刺史,封永城敬侯。祖周怀义,唐初任太子右宗卫率。父周基,字崇业,任常州刺史。
唐书·周墀传》:墀,字德升(793~851年),本汝南人。及进士第。长史学,属辞高古,文宗雅重之。迁起居舍人,改考功员外郎。俄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武宗即位,以疾改工部侍郎,出为华州刺史。徙江西观察。进义成节度使。以兵部侍郎召判度支,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中书侍郎。帝召宰相议河湟事,墀对不合旨,罢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卒。
《唐故东川节度故检校右仆射兼御史大夫赠司徒周公墓志铭》 [3]
周平王次子烈,封汝坟侯。秦以汝坟为汝南郡,侯之孙因家焉,遂姓周氏。自烈十八世至西汉周仁,继烈封侯。其后逃西晋乱,南去黄冈,灵起仕梁为桂州剌史,生炅,在陈为车骑将军。炅生法明,年十二,一命为巴州剌史。陈灭臣隋,为赵之真定令。隋乱归黄冈,起兵取蕲、安、沔、黄。武德中,籍四州地请命,授总管蕲、安十六州军事、光禄大夫,封国于道。太宗命虞世南铭书墓碑。相国为六代孙,曾祖恽,汝州梁县令。祖霈,左拾遗。皇考颋,右骁卫兵曹参军,赠礼部侍郎。
公少孤,奉养母夫人以孝闻。举进士登第,始试秘书正字、湖南团练巡官。母夫人亡,哭泣无时,里人过公庐,曰:「无惊周孝子」。后自留守府监察,真拜御史、集贤殿学士。李公宗闵以宰相镇汉中,辟公为殿中侍御史、行军司马。后一年,复以殿中书职征归。时大和末,注、训用事。夏六月,始逐丞相宗闵,立朋党语,钩挂名人,凡百日逐朝士三十三辈,天下悼慑,以目受意。附凶者屡以公为言,注、训曰:「如去周殿中,恐人益惊」。竟不敢议。注、训取公为起居舍人。文宗复二史故事,公濡笔立石螭下。丞相退,必召语,旁侧窥帝每数十顾,迁考功员外郎。帝曰:「周某不可不见,宜兼前官」。数月,以考功掌言事。谢日,帝曰:「就试翰林」公。辞让坚恳,帝正色以手三麾之,遂兼学士。迁职方郎中、中书舍人,政事细大,必被顾问。公终身不言,事故不传。
武宗即位,以疾辞,出为工部侍郎、华州剌史。八禁军二十四内司居华下者,籍役等百姓,不敢妄出一辞。李太尉德裕伺公纤失,四年不得,知愈治不可盖抑,迁公江西观察使兼御史大夫。公既得八州,施展教令,申明约束,发虔守陈赃,坐以法死,吏手胶拳,穷乡远井,如公在旁。缚出洞寇刘大朴,大补徒数百人,拨根脉,无有遗失。彭蠡东口戌五百人,上下千里,无一贼迹。迁礼部尚书、郑滑节度使。老将某项领不如教约,公鞭背降为下卒,声北入魏,皆曰:「周尚书文儒,能治百姓,仁爱兵士,而复敢尔,是岂可一犯」。九岁,入拜兵部侍郎、判度支兼户部吏曹事,积边粮谷九十万石。天子即位,二年五月,以本官同平章事。后一月,正位中书侍郎,监修国史,就加刑部尚书。因河湟事议不合旨,以检校刑部尚书,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明日入谢,面加检校右仆射。
公自举进士第,非其人不交言,旁睨后进,镌心镂志。及为将相,近取远挽,悉置于位。李太尉德裕会昌中以恩撰《元和朝实录》四十篇,溢美其父吉甫为相事,公上言曰:「人君惟不改史,人臣可改乎?《元和实录》皆当时名士目书事实。今不信,而信德裕后三十年自名父功众所不知者而书之,此若垂后,谁信史」?竟废新本。并帅王宰铲所部财货,承事贵幸,自请来朝,声言我取平章事镇大梁。公上言曰:「宰破太原,取汴梁,不知天下治所凡几。得知太原、汴之大者,可饱宰欲?乞宰还镇,自补其残」。后二日,还宰诏下。驸马都尉韦让求为京兆尹,公言曰:「尹坐堂上,阶下拜二赤县令,属官将百人,悉可笞辱。非有德者,京兆不可为,岂止取吏事」,让议竟陵。自此,非道求进者,鼠遁自屏。及镇东蜀一岁,欲归闲洛师,微得风恙。公曰:「我今去是以疾去,疾愈去非晚。」大中五年,岁在辛未二月十七日,薨于位,享年五十九。讣至,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命谏议大夫卢懿吊恤其家。
公信于朋友,公于为官。事嫠姊出告反面,家事不敢自专。同曾祖兄弟入门,呵笞奴婢,衣服饮食无二等。免相位西去,送公还者,虽武将散秩,叹息咨嗟曰:「周相公无私,我惜其去,岂有私乎」。夫人义兴蒋氏,先公某年终。生二男一女。长曰宽饶,崇入校书。次曰咸喜,京兆参军,皆孝谨有文学,女嫁起居舍人薛蒙。大中六年岁次壬申二月十三日,归葬先茔河南府河阳县谷阳乡立行里。铭曰:
姬之支封,国自为姓。以周为氏,入唐不盛。烈后几世,厥生贤孙。当唐中兴,为唐相臣。文思天子,跨古为治。提起王道,以公为倚。蹊隙窍,去者鸟驶。谁塞谁棘,劳公评指。三屏大邦,骏壮武事。哺抚稚老,父母赤子。曰将曰相,公其愧几。指古为比,公其无愧。以公遗唐,而后公死。不锡寿考,谁其辨之。
西晋末年,汝南周氏另一支南迁至永安郡[唐代永安郡,辖今湖北省的原黄冈县,今新洲与团风,黄陂,麻城三地]。唐代《元和姓纂》将这一支派称为“永安周氏”。《新唐书.宰相世表》说,“永安周氏亦出自决曹掾燕”,属于西汉周燕这一大宗。也就是说,南迁建康的这一支,与南迁永安的这一支,均是周燕的后裔。周燕九世孙周防。周防的十三世孙周灵起,周灵起先祖避西晋之乱,南徏居永安黄冈县。唐代中叶著名宰相周墀是周灵起的后裔。周灵起与周墀是永安周氏的主要代表人物。
提到周墀墓志,群友们还发现了诸多墓志,现陈列如下。
《陈书》载:南朝陈时,有周炅,字文昭,本汝南安成人。祖疆,齐太子舍人,梁州刺史。父灵起。梁通直散骑侍,庐、桂二州刺史,保城县候,自灵起先世避西晋乱,徙居黄冈……子法僧、法尚。
《隋书》载:隋时有周法尚,字德迈……长子绍基、灵寿令;少子绍范最知名。
《唐书》载:唐有周墀,字德升,炅五世孙。少孤,事母孝。及进士第,官集贤殿学生,长史。……
《大隋故左武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僖子周府君之墓志铭》
君讳法尚,字德迈,汝南安成人也。其先出自帝喾,有邰家室,后稷之苗。若夫长澜远派,潜流通积石之下;耸干傍分,合拱出招摇之上。实天生德,骏发降其繁祉;受命作周,显允隆其景祚。三军左袒,承相之重厚能安;万乘徐行,将军之号令难犯。汝南任人物,管籥一时;江左名流,表仪五代。清芬蔓德,以至于君。曾祖文强,齐太子舍人、梁州长史、新城太守。入奉储贰,书坊禁切;出毗蕃牧,吏曹端首。名邽专寄,良守共治;威行盗詟,德流民信。祖灵起,梁直阁将军、义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卢桂二州刺史、保城县开国侯,谥曰肃。莅政以贤能见称,近侍以献替居重。或刺举述职,或封建开疆,世哲门范,联华增构。父炅,梁通直散骑常侍、高州刺史、西陵县(麻城市)开国侯,陈征西将军、使持节、西道大都督、六州七关十二镇诸军事、安州刺史、平北将军、散骑常侍、定州(黄州)刺史,赠车骑将军、司州刺史、武昌壮公。
君幼植早慧,入孝出诚。鬓发从师,誉动乡邑;绮口就仕,名扬府朝。才小学而服戎,遥希管乐;未弱冠而著绩,高慕赵张。年十有八解褐陈始兴王府内兵参军,寻加伏波将军。始兴王宠子首蕃,盛求佐吏。君功臣之胤,令名之下,故引为僚彩,被以徽章。武昌公以陈太建之初,为江北大都督,开拓定州,即为刺史。八年,在任寝疾。朝廷以此父此子,足荷堂构;将门出将,可承家业。故遣监定州。寻遭壮公忧,起服,监定州。绥宁部众,播子奇之声绍宣光之化,授受弗滥,政刑斯得矣。
昔有梁之季,贼景滔天。王僧辩迹似匡周,心规代汉。陈武内疑上宰,傍结强邻。遣兄子陈宣,入质周室。既滞留京辅,苦辛关塞。公孙病己之未立,久处民间;公子重耳之未归,遍游邻国。尽知情伪,备悉艰难,特练兵革,专谋进取。是岁,陈宣之太建五年,乃命众北伐。以司空吴明彻为主将。克平齐氏,誓众江津;直指淮肥,长驱彭汴。八年,周武平齐。九年,周师又破吴明彻所获齐地,悉入于周。其年,陈遣司州刺史鲁天念为元帅,君率所领五千余人,先师渡关,围周光州。刺史柳洸洸引鄎州刺史拓跋逊,马步三万,内外抗拒。君运奇制胜,屠城剽邑,严飈振落,峻坂转圆。锋镝所交,芟夷皆尽。以勋授使持节、贞毅将军、散骑常侍在员外、齐州刺史,摄齐昌太守,封山阴县开国侯,邑五百户。十一年,永安太守李援,举郡入周。周安州总管蒋公梁睿,遣长史华山公越勤纪,领众二万,入境应接。仍欲掩袭隔阳,行经义阳郡,郡守胥尚儿弃城遁走。君陆断犀兕,水载鲸鲵,顾彼蜂虿,将同疥癣。前纵后擒,略无漏刃。贼平还任,声望益重。君所统并皆骁锐,自造甲杖,又悉精新。胆略过人,才气绝类,士卒为用,民吏悦服。总府长沙王叔贤,惮君豪强,规君马仗不骋之类,因而附讬。朝廷不能明察,虚相信受,密设萋菲,咸其携贰。欲征君入朝,虑或违拒,乃縶君兄定州(黄州)刺史法僧,遣总府掩袭。君预识萌兆,深明去就,集将吏而围之曰:“三辅旧都,四守强国,鼎足之势,兼并斯在此行也。”非口自免,亲属在陈,闻我已拔,决当无虑。及归命周朝,陈氏闻君高举,兄法僧即得释禁,仍授鄱阳内史,并如君所谋。时周宣临朝,引黄权于内殿,待虞翻以虚席。册授使持节、开府仪同、大将军、顺州诸军事、顺州刺史,封南司州归义县开国公、邑一千户。
皇隋顺天受命,人神之应已彰;高祖屈己事殷,讴哥之愿咸改。而司马消难,背齐入周,情存协旧,惮奉惟新。驱逼吏民,动摇疆场,遣同恶数千,攻围顺部。州内先无贮备,又阙防人。君率左右僚吏,深壁固守。母弟三百余口,同在安州,为消难所破,囚执归于陈氏。君力竭势穷,乃突围间行,入朝请援。以裳裹足,投袂枕戈,泣血霄征,卷甲倍道。解晋阳之交急,救夷陵之倒悬;实乱徐庶之心,终秉王陵之操。及文皇帝乐推膺运,念功尚德。口君共上柱国拓王谊,讨平逋丑。经阵廿有八,元勋一十有二。开皇元年,授巴州诸军事、巴州刺史。其年册拜大将军,余并如故。寻改授衡州刺史,余如故。三年,进爵谯州谯郡开国公,增邑五百户,通前一千五百户。四年,驾幸洛邑,召君入朝,敕给随身鼓吹一部。云:“使江东人钦羡卿。”六年,改衡州为黄州。改授黄州刺史。前朝以此镇遥拟汝南,为君本邑,故久居其任。君镇遏边服,密迩强邻,击柝闻邾,争桑接楚。赠药以示信,灌瓜以绥德。故繦负競来,老幼相趋矣。八年,天子以江表旧壤,我之遗黎,昔因世故遂稽。王略是用,命上台而出讨,委首蕃而改律。遣侍御史裴之隐,持节册授君使持节、行军总管。君组练夺日,旌旒掣风。嗤羊祜之弱才,止住荆陕;赏王濬之壮气,直下巴丘。陈成州刺史熊门超于樊口抗拒,一战而生擒之。九年,改授鄂州刺史,余如故。十年,改授松州刺史。其年冬,寻改授灃州刺史,未及之任,其年改授永州总管,总督四州诸军事。降敕书云:“前给公黄州左右三千人者,仍令于彼州分番看;公随身鼓吹乐人,亦听向任。”玄云朱鹭之曲,画棨交蛇之仪,辉映当时,度越前代。前陈定州刺史吕子廓,窃据川洞。爰降敕书,委君专讨。建节二峤,杨麾百越,燎玄蜂与赤蚁,断封豕及长蛇。一鼓作气,五岭传首。十年,改授桂州总管,总督一十七州诸军事。十四年,征还。于左亲卫府,长上宿卫。十六年,授桂州道行军总管,破俚贼李光士,平之。十八年,授长州道行军总管。仁寿元年,授遂州道行军总管,破獠贼,平之。四年,检校潞州刺史。
大业元年,后启复伯禹之迹,下武继大明之踪;日月重光,河海通润。授云州刺史。三年,断令颁行,废州置郡,改云州为定襄郡。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定襄太守。匈奴空其巢穴,革面承风,保我障塞,扶轮抱马。并抗表疏,愿袭衣冠。其年,征授左武卫将军。四年,敕黔安道行兵,援清江城。破贼帅向多思,解太守萧造围。五年,从驾西讨吐谷浑,仍镇遏党巷。六年,检校敦煌太守。其年,寻改检校会宁太守。七年,又往同昌镇遏。九年,追还,赴朝鲜道行军。值逆贼枭感内发,夭谋破镜。一枭之逆害含沙,九虺之螯毒极恶。穷凶百姓,不胜其愦。燃齐挂胆,五族未容其诛,敕追君还,随便掩击。君以上将之奇略,讨狂顽之小竖,曾不浃旬,于阌乡斩送。授右光禄大夫,将军如故。贼破之后,率所部讨捕白山贼。河北惰业,积扇浇风,因兹水旱聚而群盗,妨农桑之务,梗商旅之途。君散乞活之饥民,救潢池之赤子。十年,又敕重赴朝鲜道,在军感气。君生平意志,不死妇人之手。及寝疾弥留,谓左右曰:“吾再临沧波,克平夷裔。时不我与,未能利涉,殒身于此,岂非命夫!”言终,加气而殒。其年六月廿日薨于军幕,春秋五十九,谥曰僖,礼也。
君去陈入周,功成皇代,历宦三国,所奉四君。十五而从戎,凡经六十余阵;十八而出牧,总统三十余州。铁石其心,如晦不已;松竹其性,秉直无移。宁将夷险易情,讵以荣枯变色。御众严肃,当官梗亮,每诛讨叛亡,似鹰鹯之必逐;推捕寇贼,若貙犴之弗舍。威行外境,爱洽傍邻;豪宗望风而屏息,湑吏弃官而敛手。惟君惟亲,竭诚竭孝,自家自国,以义以仁。身名弗亏,终始莫二。
君内亲大夫人张氏,齐征北大将军、侍中、尚书左仆射、司空公永之孙,梁侍内、徐州刺史、山阴侯睾之女,周朝册授光州光化郡君。夫人谯国戴氏,文皇帝作相,养为义女,及即位,入处宫闱,降敕为君嫡室,册授谯国夫人,不幸前亡,权窆旧里。粤以十一年十月廿三日葬于河南郡河南县灵渊乡灵泉里北邙之山。客死荒裔,用车绥以复魂;反葬邙山,裹马革而还墓。壮心未遂,抱恨三泉之下;蓄愤而终,可作九原之上。世子灵寿县令绍嗣,绍箕裘之业,嗣钟鼎之功;责实循名,高门待封。式铭厚夜,敬勒玄阴,带砺或销,徽猷永播。文曰:
崇基玉振,昌绪珠联;放龟歧野,鸣凤歧山。兴运八百,登期一千;安刘业重,破魏名传。必复其始,能成其大;拥旄建节,通旃曲盖。肃侯塞表,壮侯阃外。华莩暐晔,哥锺璀璨。伊君笃生,积福余庆。时雄倜傥,世杰纵横。气超翦牧,勇冠韩彭。鸿鸾接翰,骅騄齐衡。受委本朝,见称为政。威稜载肃,通声流詠。南牧十部,西师三令。晈洁冰凝,清明镜净。长觜利喙,丑正恶直。潜图密毁,为鬼为蜮。先远虑,未萌深识。周道既坦,函关遂陟。苦口口渑,涉历周隋。徇死答义,捐生感知。长吟庄舄,久别锺仪。楚胜斯在,秦霸在斯。南渡火林,西逾盐泽。北逐扫地,东趋鞭石。尸戮逋丑,械盗妖口。口口至万,寻戈战百。绾组符剖,衣锦帷褰。阳风化被,阴府恩宣。私书不发,官烛不燃。大除民蠹,多积民天。再命莱夷,频临沧浦。誓剿皮服,言口口口。枕戈思奋,尝胆服苦。有志无时,沉疴弗愈。魂逝寇境,命绝戎衣。班超吉入,马援凶归。宏图未建,往驾难追。阅川倏忽,传薪盛衰。乡山超口,口口登顶。澡色驻口,哀声口挽。口壑易永,形神俱遁。记口口口,兰芬口口。
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并序)
若夫圣人有作,宝历应期,贤杰于是降生,叶替以之同德,望方邵而长想,超韩白而高步,弼成久大之功,夤亮邦家之业,腾芳前古,垂裕后昆,身与朽壤同弊,名随锻帛俱远,俾无愧色,其惟谯敬公乎!
公讳孝范(注:史书作绍范),汝南安成人也。姬水降祥,惟王于是建国;周原命氏,因生以之赐姓。积德绵远,历载悠长,公侯继及,衮绂重映。主射雄辩,颂美于秦君;绛侯质直,终安于刘氏。宣光之竭心士位,子隐之节边疆,自斯已降,可得而言者也。曾祖某(文强),梁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庐沔二州刺史、保城肃侯。早标誉望,雅有干局,用能杖节拥旄,树功立事。祖某(炅),陈车骑将军、都督八十二镇诸军事、安定二州剌史、武昌壮公。张幕临戎,褰帷作牧,殊勋表于甲令,茂赏盛于史。父某(法尚),随大将军使持节、永桂云三州卅管卅一州诸军事、左武卫将军、谯僖公。旧德非远,汗竹纪于声芳;遗爱所存,甘棠表其歌咏。自保城著绩,武卫安边,宣条千里,于此三叶,继踵方牧,时论荣之。
公惟岳降生,含章秀出,湛机神而内融,肃墙宇以外峻。因心本孝之义,发自天资;率由立身之道,匪因傍习。姿貌瑰杰,容止方严,穆乎苞不测之量,毅然有难犯之色。兵书军志,虽不学于孙吴;嘉谋远算,自追踪于卫霍。弓矢尽荩延之妙,骑乘均王济之功,州闾推其敬让,宗戚叹其淳厚,美誉所归,独高兹日。随大业三年,起家齐王典签。其年,授交□郡司仓书佐。趋职藩庭,出临荒裔,冀北之步,虽涉本于康衢;图南之举,未申于寥廓。于时炎精巳季,亡征将兆,公卷舒其德,沉浮体命。殆均亭伯,遂远出于辽阴;更似文休,亦窜身于外寓。
及皇明革运,品物咸亨,越自遐方,归于京城。主上昔在继城,任隆分陕,朴燎原于钟岱,止横流于溟勃,远求时彦,用清中夏。公亦推诚霸主,委质兴王。附翼之机,因抟风而自远;纵鳞之致,与委水而争击。武德五年,授秦王府右库直车骑将军。君右之举,谅俟勋贤;折冲之任,乃升帷幄。公之此选,实允得人。九年六月,改授太子右内率,仍检校北门诸仗。宫率精兵,见称历载,储闱御武,尤光显职,奉鸡戟以趋侍,肃龙楼而巡警。其年授千牛将军,封宜春县公,食邑一千户。地拟封君,荣超戎秩。将军之礼,宠赐比于命卿;建武之选,名号随于制敌。贞观元年,授右屯卫将军,于玄武门领兵宿卫,仍以本职出使北藩。宣杨国威,晓谕边俗,班奉四季要之书,肃清万里之外。使还,又领玄武门内左右厕仗。肃钩陈于中禁,排闾阖而上征,羊祜之握兵机,典韦之统军帐,任寄之重,恩私罕匹。五年,转授左卫将军,袭爵谯郡公,加邑二千户。乃司栏□,奄有茅赋,象贤光于继及,承基盛其土宇。六年,以本官检校殿中监事。公累升显秩,所在勤官,故能入司武职,兼总文吏,人资才干,任华宫省,公励精为政,见称明察。七年,舆驾幸于九成。天驷观风,屯警尤切;神居所寄,□互斯重。乃与左仆射玄龄同掌枢禁。昔汉后出征,马防留后;魏帝巡幸,徐宣统兵。方之往贤,足称连类。公励志竭诚,言则不隐,嘉谋谠论,知而必为。中旨劳问,宠赐优洽。既旧疱疴恙,遂淹气序,爰如遘疾,载回天着。于是加授左屯卫大将军,封爵如故。方且羽仪当代,奖鉴具僚,成大夏之栋梁,济巨川于舟楫。而夜台忽俺,朝露已稀,未勒窦宪之山,遽终毕万之牖。七年,薨于京师。天子为之辍朝,追悼者良久。乃赠工部尚书,余并如故。有司考行,谥曰敬公,礼也。
惟公诚量明远,风神爽发,蹈德无怠,率礼不违,洁操乃出于冰霜,贞心有逾于金石。至于乡闾之教,规范之言,石庆愧其余风,王昶惭其家法。非典谟之书弗尚,非忠信之言弗践,轻刘德之货财,重季布之然诺,终始一心,涉历三代,口绝臧否,行无玷缺。加以长于武艺,妙识兵机。金坛奇正,得之于怀抱,玉钤攻取,无劳于积习,祭遵儒术,未足方其雅歌,曹仁智勇,才可用其胜□。自临戎御众,莅政当官,节约以检其身,宽和以接其下,不矫饰以招誉,岂乾没以徇私。在公必闻,奉上无隐,焚书草而方奏,问温树而不言,赵武之情留管库,晏平之禄及朋友。而玄化旋促,芳尘不追,投竿致其掩泣,下机所以流恨,岂非有始有卒,立功立事者哉!
即以其年永窆于万年县之某所。三河甲士,还陈出塞□容;五校铙歌,犹奏旋军之曲。岘山之拜,弥怀于旧思;原氏之旰,更开于新道。公早著款诚,夙展勤效。沛公初起,萧何举宗而有归;晋祚肇基,何曾在朝而尽敬。故能特升爵位,偏隆宠渥,书社千室,享禄万钟。曲旃雄戟之重,文轩销弩之贵,当代近臣,罕出其右。薨徂之日,朝野兴悼,恩加丘陇,礼备哀荣,爰命有司,立碑隧道。昔者西汉殊功,唯颂美于充国;南宫旧事,止画像于仲华。未有勒兹丹字,旌斯玄兆,发自睿衷,永贻相质。天古地久,与时代而长存;石散金销,随风猷而共远。同夫庸器之典,兼取雕戈之义。铭曰:
绵绵姬绪,弈弈豳风。克纂遥胄,惟兹懋功。家承台衮,人出才雄。祖考载德,勋庸在躬。是为人誉,复绍名公。盛业长祀,猗欤积庆。诞斯明哲,实标英令。孝贤□感,仁由天性。洁比清冰,皎同悬镜。藩庭入仕,水乡从政。勇冠泰陇,声驰函洛。誉美遐外,绩宣台阁。运逢霸道,时惟圣作。乃司禁卫,兼谋帷幄。宠越等伦,恩逾藩岳。天爵期重,时荣已隆。是惟显职,兼司禁中。竭诚奉上,捐私徇公。励行无怠,当官匪躬。文能附众,武实收功。人擅荣宠,族华卿相。乃求懿德,惟人之望。职重中军,名超列将。摧梁奄及,伟才长丧。油素傅芳,丹青表状。逝川不息,拱木行阴。犹回慈悼,尚结神襟。思加陈席,宠越遗簪。追荣总洎,策赠交临。化运长往,空嗟德音。百身靡赎,千载犹生。没贵无朽,唯兹令名。铭开古石,地上新茔。年代滋远,王陵或平。眷言芳烈,永树风声。
恩加送往,礼备饰终。□□□哀,义隆今占。惟公主幼而聪敏,志识明慧,雅好经书,尤善词笔。至於繁弦促管之妙,{般巾}组纟川之工,爰□□□,□推绝美。而处贵能约,居荣以素。研几释典,游刃玄门。虽敦睦滋隆,恩徽荐委,未尝衔私嫌於令,希圣渥於求郎。方之前烈,莫与为辈。上天不吊,芳魂无返。所撰文笔及手写诸经,又画佛像等,并流行於代,可谓九族妇德、千载女师者乎。即以其年岁次壬午十二月庚申朔廿五日甲申,陪葬於昭陵之左,礼也。容东晓轫,□马晨嘶,收华戚里,委照泉闺,悲琴之响绝,痛虬匣之光睽。标莪襟於野隧,摧棘貌於山蹊。杨路迥而郊风切,松庭深而陇雾低。汤邑捃美,家陪撰德。敢树幽扃,庶传芳则。其铭曰:
大电ゼ光,流虹发祥,类马仍著,犹龙乃彰。灵基载远,圣业逾昌,武功文德,地久天长。其一。紫庭凝庆,肜闱降淑,孕景月津,含辉星陆。金相玉振,桂芬兰郁,早映プ,幼承汤沐。其二。涉艺穷远,观图尽秘,露彩垂毫,泉华涌思。箴礼无阙,言容毕备,荣照下姻,道光中溃其三。朝风聿寄,邦训滋伫,驾凤辞台,牵牛出渚。孝有纯迹,玄无奥绪,克俾徽猷,长昭劝沮。其四。涉魏徂燕,吉往凶旋,辅仁奚谬,福善终捐。沦光景昃,殒蔼秋先,长悲厚夜,空嗟小年。其五。祖驾宵陈,灵骖晓发,陇唯新隧,山多古阙。凛凛郊风,苍苍野月,寒暑交谢,声芳靡歇。其六。(西安昭陵博物馆藏石)
大唐故朝请郎前守太原府司录参军周君墓志铭并序
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薛蒙撰
君讳涯,字沃鳌,汝南人,受氏之先出自后稷姬姓也。高祖府君讳恽,汝州梁县令。祖择木,潭州湘潭县令。父诜,唐州别驾。君生儒家,嗜学酷尚词章,尤攻歌诗,雅有风骨。语落纸上,传授于文人,必吟味不知倦,互唱于词林,得伏于富有才调者。年逾五十,始从乡荐,怀所业入都门,不苟合辈
流而妄借声势,亦不作随俗态度以俯仰于先进门,曲市名价,由是与群侪背驰于世路上。开成初,司业杨公敬之得君所为诗数编把玩,深奇之。每趍朝,风霜下,朗吟于马上,谓才格出诸贡士之右,力尽荐于有司。亦自异才语,然无大势共取,性又方古,多为人所排斥,遂连不中第。且叹曰:“吾安能屑屑随俗,老过日月,辱于风尘中。”遂弃去。时太原节度使狄公兼謩知君之能文,辟署节度巡官,奏授协律郎。从容雒俎间,甚得宾主礼。时属广阳邑阙令长,狄公又多君清廉有政术,改奏广阳令。政成人苏。后换帅,今王司徒宰掌北门,知君之能,又奏授司录参军。纪纲六曹,提举不法,一府人称周司录贤。既授代,属朝廷振起四科,招四方士集于明庭。时君控赢骖,从诸侯府荐来京师,道上得疾。君即今节镇东蜀仆射相国(周墀)之再从兄也,下马争于新昌里第,欹枕才三四辰,语言无所减于常,顷若囗囗”转侧而纥,享年七十有四。以大中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殁,其月廿二日迁窆于万年县洪原乡小赵村,附于先茔,礼也。娶长乐冯氏。有男子六人:长曰管,次日绾,中曰实,季曰容、牢、宁,皆有词华,咸相率举进士科。将葬,请铭于从妹郎婿薛蒙,蒙不敢辞,遂诺而铭曰:
富学而文兮,不登于名。薄宦而禄兮,不给于生。奇才恠语兮,施诸名卿。所得则味兮,其道甚明。既殁而寿兮,何所不平。刻石穷泉兮,表列休声。
从孙乡贡进士琳书
唐故宣义郎周君墓志铭
君讳绍业,字弘业,汝南安城人也。昌源浩淼,崇基峻极,延配天之遥绪,系卜年之遐庆。文公大圣,克佐剪商之业;太尉深谋,光复纂尧之绪。龟鼎之望,弈嗣逾光,盛德明显,聲塵不昧。曾祖灵起,梁散骑常侍、桂州刺史、保城肃侯;祖炅,城南豫州刺史、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杞部尚书、梁城郡忠壮公;父法尚,隋金紫光禄大夫、卅八州诸军事、左武卫大将军、卫尉卿、谯郡僖公;囗德备文武,立功光乎帝载;或材兼将相,遗烈贞乎臣道。君囗囗德之休美,履中庯之上灵,孝友成姿,温恭禀性,起家为囗穆皇后挽郎。君體名利之非榮幸,悟寵祿之為縶,於是滌情塵囗,契道環中,得喪俱遺,物我無競。韜光岳立,朱門非棲讬之地;藏器川渟,白社為寄寓之所。桂罇留月,長揖許詢;松調臨風,還依叔夜。方期積慶輔仁,暢百年之行樂;天不與善,悲一瞬之古今。以顯慶二年囗月十九日寢疾彌留,奄從川閱,春秋卌有四。夫人南陽趙氏,浚儀男趙玄之第三女也。毓四德於閨壺,總六行於庭闈,琬琰稱姿,芝蘭葉性。每惟黔晏之妻,顧仁義而尊謚;秦嘉之婦,感恩情以送終。是用悼切深衷,躬親葬禮,粵以顯慶三年歲次戊午四月癸醜朔八日景辰葬於邙山之陽禮也。子道沖等,懼樵蘇罔禁,丘隴易平,勒貞芳於翠琰,紀遺德於佳城。其詞曰:
浩浩昌瀾,巖巖峻趾,開國承家,建侯命氏。紛綸篆籀,渙汗縑史,業佐經綸,材苞杞梓。爰挺異人,名器非假,棄忘朱紱,樓遲白社。藻佚彫蟲,談高非馬,留連風月,從容朝野。馳光西落,逝水東流,九京寂寂,萬古悠悠。鬆門露泣,楊逕風秋,銘芳翠琰,紀德泉幽。
附《陈书·周炅传》译文:
周炅,字文昭,是汝南安城县人。祖父叫周强,是南齐太子府里的门客、梁州刺史。父亲叫周灵起,是梁国通直散骑常侍,庐、桂二州刺史,爵位是保城县侯。
周炅少年时期就具有英雄豪杰的气概,能够担当将帅的才华。梁朝大同年间担任通直散骑侍郎、朱衣直阁。太清元年,出来担任弋阳太守。侯景作乱的时候,元帝秉承先帝旨意改授周炅为西阳太守,封为西陵县伯。侯景派侄子侯思穆据守齐安,周炅率领骁勇善战的军队偷袭,打败侯思穆军队,并活捉斩杀他。凭借战功被授任持节、高州刺史。当时周炅据守武昌、西阳(麻城)两个郡,招募士兵,兵力强盛。侯景将领任约抢占樊山,周炅与宁州长史徐文盛阻击任约,斩杀他部将叱罗子通、赵迦娄等人。于是乘胜追击,多次取胜,任约兵众近于死光。承圣元年,周炅升任使持节、都督江(九江),定(黄州)州诸军事、戎昭将军、江州刺史,晋伯爵为侯爵,食邑五百户。
高祖即位,王琳盘踞上流,周炅带领辖州归顺他。等到王琳派他的将领曹庆等人攻打周迪时,又派周炅带兵夹击,被侯安都击败,活捉了周炅并押送京都。世祖放了周炅,并授任他为戎威将军、定州刺史,兼任西阳、武昌二郡太守。
天嘉二年,留异据守东阳谋反,世祖征召周炅回京都,想要命令他征讨留异。周炅未到京都而留异作乱平定了,周炅又回原地镇守。天康元年,周炅因参与平定华皎有功,授任员外散骑常侍。太建元年,升任持节、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太建五年,晋升为使持节,西道都督安、蕲、江、衡、司、定六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改封为龙源县侯,增加食邑到一千户。同年周炅随都督吴明彻北伐,所向披靡,一月之内,占领十二城。北齐派尚书左丞陆骞率众二万人从巴州、蕲州出征,与周炅军队相遇。周炅留下瘦弱兵士和粮草装备,埋伏疑兵抵挡陆骞,自己率领精兵,抄小道拦截其后,大败陆骞军,缴获的器械马驴,不可胜数。又攻克巴州。于是江北各城及谷阳士民,都诛杀他们的首领拿守城投降。周炅晋号和戎将军、散骑常侍,食邑增加至一千五百户。又诏命追周炅回朝。当初,萧詧定州刺史田龙升拿守城来投降,皇帝诏令封他为振远将军、定州刺史,封为赤亭王。周炅入朝后,田龙升带领江北六州七镇反叛,投靠北齐,北齐派历阳王高景安率兵接应他。于是命周炅任江北道大都督,统领众军,讨伐田龙升。田龙升派弋阳太守田龙琰率兵二万置阵亭川,高景安在水陵、阴山替他声援,田龙升另外扎营山谷。周炅便分兵出击,自己率骁勇之士先击田龙升,田龙升大败,田龙琰见势不好逃跑,周炅率兵追斩他,高景安逃走,尽收江北各地。因战功增加食邑到二千户,晋号平北将军、定州刺史,持节、都督职务不变,又赐一队女妓。太建八年,死于任上,时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州刺史,封为武昌郡公,谥号壮。
现列世系如下
始祖:周平王少子烈,烈公,罴字秀爵,为周平王宜臼之少子,受封汝坟侯,尊为周姓始祖。生子三:罴(音裨)、畢(音必)、羉(音鸾)
二世:罴字懋→三世:文→四世:昇→五世:兴→六世:晏→七世:安→八世:宏→九世:明→十世:隐→十一世:寿→十二世:容→十三世:休→十四世:雄→十五世:晖→十六世:宽→十七世:员→十八世:成
十九世:邕(至秦,为汝南著姓)
二十世:秀
二十一世:仁(字秀房,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候,赐号正公。以汝坟下湿,徙于安成。十子,长曰球,执金吾。
古代卷:汉朝初年,周仁复封为汝坟候。从周仁起,汝南周氏,从汝坟迁居汝南郡安成县(安成又叫安城,今河南省的平舆县与汝南县)。
二十二世:→球,为执金吾。
二十三世:应,平陵令。
二十四世:道,郎中,孝廉道。
二十五世:约,五官郎中约。
二十六世:燕,决曹掾,周燕是西汉宣帝时人,出生于汝南郡安城县,担任郡的决曹掾。
燕生五子:子兴,子羽,子仲,子明,子良讳炽。
三十四世:周防,讳公信。字伟公,东汉汝阳人。迁永安居黄冈。安帝朝太尉张禹荐补博士,稍迁陈留太守,后拜郎中擢尚书。享年七十八岁。子二:誉,举。
三十五世:周誉
三十五世:周举,字宣光。迁河内太守,征为大鸿胪。东汉顺帝时任尚書,司隶校尉,光禄大夫。建和三年卒。子周勰(xie)
三十六世:周勰,字巨胜,不愿做官,固辞征召。年五十岁
四十五世:周强,齐太子舍人,梁州长史,新城太守。子二,灵起,虚超
四十六世:灵起,又载灵超,梁直阁将军,义阳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卢桂二州刺史,保城县开国侯。
四十六世:虚超,长子周杲字景彦→周法兴→周绍珍,周绍礼。次子周昰字绵剡生法强,法亮居邹城。
四十七世:四十六世:虚超,长子周杲字景彦→周法兴→周绍珍,周绍礼。次子周昰字绵剡生法强,法亮居邹城。
四十八世: 周法僧,陈朝任宣城太守,定州刺史,封武昌县公。子一,孝节。(又名绍杰)
: 周法尚,(554--612),字德迈,永安黄冈人,少年时好读兵书,果敢劲勇。十八岁,为陈朝始兴王中兵参軍,封伏波将军。贞毅将军,散骑常侍,封山阴县候。
隋朝开皇元年(581),文帝即位,任命法尚公为巴州刺史,升衡州总管。历任永州总管,桂州总管,岭南安抚史。炀帝即位,任云州刺史,出征青海,讨伐吐谷浑。又任敦煌太守,会宁太守。大业七年(611)年,征讨朝鲜,法尚公曾率领舟师至朝鲜,升右光禄大夫。此后,再次率军至沧海,在军中重病,临终叹曰:“吾再临沧海,未能利涉,时不我与,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年五十九。子六,绍基,绍业,绍则,绍嗣,绍苑,绍范。
:周法明,隋朝时为真定令,隋末大乱时袭据黄州,并派三子分袭三州以降萧铣。先附李密后,唐高祖武德四年五月十三日(621年6月8日)又以四州降唐,被封为黄州总管。攻萧铣安州,擒总管马贵迁。辅公佑造反,周法明带兵相讨,为张善安所拒。后周法明登战舰饮酒,张善安使人伪装成渔民将其暗杀。子一,绍德。
:周孝节,父法僧,唐括州督都,嘉州刺史(今浙江丽水一带),子二:凤元,鸿。鸿生潘。凤元孙周飛,飛生官明,官明生应,应生克构,房州刺史,生子四:浔,灌,涤,淦。
四十九世:周绍基,父法尚,任灵寿县令。子二,维成,维瀚迁福建甫阳。
:周绍嗣,父法尚,
:周绍业,父法尚,字弘业,唐太穆皇后挽郎,后授宣义郎,显庆二年卒。夫人赵璧,南阳赵氏,隋安定郡丞,唐中散大夫,沪潭二州长史,浚仪县南赵志玄三女。子二,道冲(漢州司戶參軍),道济 《(614--657),周绍业墓志铭上没有记载生辰,百度维基出现了错误生辰时间,(作者注》。
:周绍苑:父法尚。
:周绍范,父法尚,任左屯卫大将军,封谯敬公子一,道务。
:周绍则,父法尚,鹰郎将。
:周绍德,父法明,子一,周士常
五十世 :周道务(?~683年),字道务,汝南安城(今河南汝南县)人。唐朝时期驸马,左屯卫大将军周绍范之子。[1]幼以功臣之子,养于宫中。[2]迎娶唐太宗第十女临川公主李孟姜,拜驸马都尉。贞观二十二年,出任商州刺史。唐高宗即位后,出任检校右骁卫将军、营州都督。调露元年(679年),突厥可汗阿史那泥熟匐煽动奚和契丹侵掠营州,派遣营州户曹参军唐休璟领兵,打败敌军,永淳二年,去世,追赠本官,谥号为襄,陪葬于昭陵。生子四:伯瑜,励言,叔O,季童。
:士+常生恽。
五十一世:周伯瑜:楚州刺史。生子二,择交,择从。
:周励言:字文颖,唐高宗少府少监,汝南太守。谱载伯璋。生二子:周先义字安时;周先孝字安世。
:恽,梁邑令,生沛,择木。
五十二世:周择交:,同州录事参军。子如海。
:周择从:唐永安黄岗人。周道务孙。玄宗开元中,官监察御史。天宝五载,自饶州刺史移湖州,次年再迁宣州刺史,居官有令闻。时年,避安史之乱,举家迁九江德化。
:周先义字安时。
:周先孝字安世。
:周如海,尚书礼部侍郎。师始为释,其父夺之志,使仕,至成都主簿,不乐也。天宝之乱,复其初心。
:沛,父恽,左拾遗,生颋
:择木生诜。
五十三世:周万,生卒年不详。一作吉万。永安黄冈(今湖北黄州)人。宣州刺史周择从之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唐诗纪事》卷二四。《全唐诗》存诗1首。
:颋,左骁卫。生墀,圻。
:诜,子涯
五十四世:墀,字德升,唐宣宗朝宰相,江西观察史,右仆射。生子四:宽饶,咸喜,遐庆,后庆。
圻
涯生五子。管,绾,实,容,牢,宁。
五十五世:宽饶,生子四:焕,灿,烔,燝。
:咸喜,京兆府将军。
:遐庆,又名承规,居豫章,那湖周之祖。规生干济,济生端仁,以才勇应选。官至左执金吾将军。端仁生岌、禹、元豹,岌。自匹夫为公侯、元豹为光禄大夫,禹生鉴、文祥、鉴为太原镇将,文祥生怀庵
:后庆,又名承矩,子二,泳,源。
来源:烟霞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