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拟表彰名单发布,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95后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袁鑫荣列榜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许旷李娅晶涂家骏
3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臂,他学会左手写字并考入大学;靠一只手敲代码,10年获得70多个奖项。
近日,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拟表彰名单发布,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95后青年教师、硕士生导师袁鑫荣列榜单。
一心扑在学习上,考上计算机专业
工整的板书、丝滑的操作,5月14日上午,袁鑫一早来到教室为授课做准备。这学期起,他开始负责两门本科生课程的授课任务。
上课前,袁鑫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讲起他的故事——
1995年,他出生在咸宁一个普通农家。3岁时那一幕,他永远也忘不了。
“当时,母亲带着我去河边洗衣服。我不知不觉走到马路中间,母亲没有注意到,这时一辆货车疾驰而至,发生了车祸。”袁鑫回忆,当时有人劝说“不要救了”,父母却从未放弃,即便借钱也要四处求医。
5个月后,袁鑫不得已被截掉右臂,保住了性命。
“父母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书。”袁鑫从小就学会用左手吃饭、写字,并和同龄人一样在普通学校上学。
求学和成长路上,袁鑫也曾因身体原因而失落和自卑。父母看在眼里,心疼不已。只有初中学历的母亲,通过各种渠道,翻阅中外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讲给年幼懵懂的袁鑫听。
在父母和老师的鼓励下,袁鑫一心扑在学习上,优异的成绩让他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2014年,袁鑫考入武汉科技大学。
从早8点到晚10点,“钉”在图书馆练编程
“吃力!”刚上大学,袁鑫就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高考报志愿时,袁鑫和家人想报医学,考虑到一只手对做手术有影响,最终选择放弃。
“我单手写字做饭都可以,那敲代码应该也没问题,所以报了计算机专业。”进了大学,困难却接踵而至:课上,老师讲电脑操作,他从小没接触过电脑,脑海中没有概念;课后,没有电脑练习操作,他学得很吃力。
“听不懂很正常,学计算机必须动手敲代码、编程,才能摸清运行规律。”专业课老师鼓励他去图书馆的电脑上练习。
不服输的他,泡在图书馆机房,拼命练习。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闭馆才走,雷打不动。
“经过3个月的苦练,终于赶上来了。”袁鑫至今记得,C++科目大家都感觉难,当时老师用雷军在武汉大学学计算机的办法鼓励大家——抄代码。
“抄一遍、10遍,甚至100遍。”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鑫的C++科目考出94分。
对袁鑫来说,最难的还是实验课。“比如拆分线路时,一只手很难操作。”他便利用中指将接头一端抵在手掌,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另一端,将连接线拔开。
“办法总比困难多嘛!”袁鑫用努力证明“单手也能创造奇迹”。从本科到博士,他靠着单手敲代码,获得了70多项奖励荣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均有斩获。
把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在袁鑫眼中,代码不是键盘敲出的冰冷数字,还可以为生命架起无限可能。
袁鑫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他开展的“人工智能赋能盲文和手语信息化研究”课题,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科技助残。
“借助智能手机和语音转换技术、人机智能对话等无障碍技术的帮助,让视障人士、听障人士也能在网上阅读、看视频。还能将手语‘翻译’成文字,帮助大家更好交流。”提及助残课题,袁鑫眼里有光。
一只手,怎样系鞋带、拉拉链或者剥虾?
2023年,袁鑫注册短视频账号“‘折翼’袁老师”,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日常。
“一路走来,我收到过很多的温暖和善意,也想把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袁鑫说。
今年3月,一位父亲带着读初三的儿子,从山东东营来到武汉,只为见袁鑫一面。
“他的孩子情况和我类似,因一场意外,只能靠右手生活。孩子马上中考,他请我给孩子打打气。”袁鑫说。
眼下,高考在即,不少学生、家长给袁鑫留言,请教学校、专业选择等问题,他坚持在每周六晚上7点上线直播,为他们提供帮助。
“我想告诉大家,办法总比困难多,就好比我练打字的时候,需要操作快捷键的时候,我会用笔或者其他工具来辅助。”袁鑫向记者熟练演示操作快捷键。
采访结束,袁鑫准时去给学生上课。讲台上的他,神采飞扬、自信从容。
代码或许有行数限制,但袁鑫的人生从不设限。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