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896》是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旗下FM89·6一档健康科普类节目,周四17:00~18:00直播。本期走进直播间的是来自涟水县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烧伤整形外科主任王永超,和大家一起分享烧伤方面的知识。
《健康896》是涟水县融媒体中心旗下FM89·6一档健康科普类节目,周四17:00~18:00直播。本期走进直播间的是来自涟水县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烧伤整形外科主任王永超,和大家一起分享烧伤方面的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总是防不胜防,而烧伤就是其中一种可能对我们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伤害的意外情况。无论是厨房的油锅飞溅,还是意外火灾,烧伤的危害都不容忽视。今天我们将聚焦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危险——烧伤:
烧伤基础知识科普
烧伤是一般指热力导致皮肤、黏膜损伤。通常将热液、蒸汽等所致损伤又称为“烫伤”,其他因素如电流、化学物质、放射线等引起的损伤分别叫电烧伤、化学烧伤、放射线损伤。
临床上,我们根据烧伤的深度,一般分为一度烧伤、浅二度烧伤、深二度烧伤和三度烧伤。一度烧伤最轻,仅伤及表皮层,表现为皮肤红斑、疼痛,一般3~7天可愈合;二度烧伤伤及真皮层,会出现水疱;三度烧伤最为严重,全层皮肤甚至皮下组织、肌肉、骨骼都可能受损,愈合后往往会留下严重的疤痕。
生活中潜在的烧伤风险其实很多。家庭里,厨房是高发地,比如炒菜时油锅起火、热水壶打翻;还有冬季使用取暖设备,像暖宝宝、电热毯等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低温烫伤。另外,儿童因为好奇心强、缺乏危险认知,很容易触碰热水、热汤、电熨斗等导致烧伤。在一些工业生产环境中,高温设备、化学物质泄漏也会引发烧伤事故。
怎么估算烧伤面积?
怎么判断吸入性损伤?
热力和化学物质吸入,局部腐蚀、全身中毒。
诊断:密闭空间;面颈前胸、口鼻周围烧伤;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咳炭末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纤支镜检查。
烧伤有何危害?
全身危害性:烧伤休克、严重感染、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等,最终MODS死亡。
局部危害性:烧伤后创面疼痛、瘢痕愈合、色素改变、功能障碍、失能等。
心理危害性:瘢痕愈合容貌改变导致心理障碍、自卑自闭、自轻自贱,甚至有的患者最终选择自杀等悲剧。
家庭危害性:巨额医疗费用使家庭陷入困顿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
社会危害性:造成了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使得有限的资源捉襟见肘。
烧伤现场急救与误区
烧伤后的黄金急救时间非常关键,第一时间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烧伤部位15~30分钟,快速降温,减轻热力对皮肤的持续损伤;冲洗后小心脱去受伤部位衣物,避免强行撕扯,防止二次损伤;将烧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但大面积烧伤不建议长时间浸泡,以免体温过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创面,减少感染风险;尽快送往医院。“抹牙膏、涂酱油”这些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不仅没有治疗作用,还可能导致细菌感染,掩盖创面情况,影响医生判断。
烧伤治疗与康复
医生会根据烧伤程度制定治疗方案。轻度烧伤主要是清创、预防感染;中重度烧伤除了抗感染,还需要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植皮手术。对于疤痕问题,我们一般采用综合治疗,在伤口愈合后就会介入疤痕预防,比如使用硅酮类凝胶、弹力套等,后期还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疤痕松解手术等改善外观和功能。不过,疤痕的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要有耐心,配合医生进行持续治疗。
烧伤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或毁容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科室会联合心理医生,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更多陪伴和关爱,此外,让患者参与康复训练、社交活动,也能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烧伤?
1.远离热源:厨房用具、热水壶等应放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2.安全用电:定期检查线路,避免超负荷用电。
3.化学防护:接触强酸强碱时佩戴护具。
4.普及急救知识:全家学习烧伤处理,关键时刻能救命。
烧伤急救的“黄金时间”就在事发后的几分钟,掌握正确方法,能为生命争取更多希望!牢记“冲、盖、送”——冲冷水、盖创面、送医院,不迷信偏方,科学处理是关键!
来源:丽姐聊情感健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