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外甥读完博士,某天收到百万转账,舅妈吓得报警:这钱我们不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3:52 1

摘要:那短信震得我心惊肉跳,"您尾号2639账户转入人民币1000000.00元"。

那短信震得我心惊肉跳,"您尾号2639账户转入人民币1000000.00元"。

天才蒙蒙亮,妻子杨淑华正在厨房和面,收音机里播着早间新闻。

"老杨,快来看!"我竭力压低声音,却仍带着颤抖,"有人往咱卡上转了一百万!"

淑华擦着手走过来,眼镜片后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谁?谁会给咱们这么多钱?"她顿了顿,忽然拍着大腿喊道,"遭了!钱肯定有问题,咱们别碰,赶紧报警!"

这是199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我们县城的普通人家,哪来这么多钱?

我叫郑长山,今年五十有三,在县纺织厂干了三十多年,眼看着厂子从辉煌走向衰败。

淑华比我小两岁,在县实验小学教语文,是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

结婚二十多年,我们一直没有孩子,但姐姐王桂英的儿子王明学,从小就跟我们亲。

派出所里,年轻的小赵警官耐心记录着我们的口述。

淑华紧张得手指绞在一起,老是念叨着"可别连累外甥啊"。

我明白她的心思,这十年来,她对姐姐的儿子王明学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疼。

回家路上,我握着淑华的手,感受到她掌心的潮湿。

"老郑,你说会不会是诈骗啊?现在电视上不是常说嘛,什么电信诈骗,先给你转钱,再让你转更多出去。"

我摇摇头,"别瞎猜了,等警察查清楚再说。"

回到家,桌上的馒头已经凉了,淑华给热了热,又煎了两个鸡蛋。

我们默默吃着,心里七上八下的。

门外传来自行车铃声,是邻居老李。

"老郑,今儿个见你俩一大早就往派出所跑,出啥事了?"老李是个闲不住的,县城有点风吹草动他都知道。

淑华忙说:"没事,就是办点手续。"

送走老李,我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发呆。

树上的新芽刚冒出来,嫩嫩的,让我想起明学小时候。

那是八十年代初,姐姐的丈夫下乡知青返城后,分配在县水泥厂。

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全家挤在厂里的一间小平房里。

明学五岁那年,姐夫下班骑车接他放学,被一辆拖拉机撞了,当场去世。

那段日子,姐姐几乎崩溃,是我和淑华轮流照顾着她和明学。

后来姐姐咬牙接了水泥厂的接替工作,每天扛水泥袋,手上的茧子厚得吓人。

明学懂事得让人心疼,六岁就会自己烧水做饭,等姐姐回家。

七岁那年夏天,他发高烧,姐姐加班不在家。

是淑华背着他跑了三里地去医院,那时候还没出租车,县医院的走廊上挤满了病人。

淑华在医院守了一宿,明学烧退了,睁开眼第一句话是:"婶子,我作业没写完。"

淑华当场就哭了。

从那以后,明学常来我们家写作业,淑华给他辅导功课。

慢慢地,他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我们家有了自己的书桌和换洗衣服。

念小学时,明学就显出过人的聪明劲儿。

四年级,他参加全县奥数比赛得了第一,奖品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他如获至宝,一本一本地啃,我们家的煤油灯常亮到深夜。

那时候,家家户户还用煤球炉,冬天屋里烟熏火燎的。

明学不嫌弃,每天放学就来我家写作业,说我们家炉子旺,屋里暖和。

淑华总是变着法子给他做好吃的,怕他营养跟不上。

"瞧这孩子,骨头架子轻飘飘的,风一吹就倒。"她心疼地说。

明学初中毕业那年,考了全县第三名,姐姐高兴得直掉泪。

"弟弟,你说明学该上哪个高中好?"姐姐来我家商量。

县高中近,但师资一般;省重点高中好,可离家远,学费也贵。

我和淑华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上省重点!费用的事,你别操心,我和淑华商量好了,我们来出。"

姐姐红了眼眶,"可这么多年,孩子已经麻烦你们太多了..."

淑华拉着姐姐的手,"说啥呢,明学这孩子,跟我亲生的有啥两样?"

就这样,明学去了省重点高中,寄宿生活开始了。

那时候,我在纺织厂当工段长,月工资一百八。

淑华是小学教师,工资比我低些,但每个月都能按时发,这在那个年代算不错的工作。

我们商量着,每月省下三十块钱给明学寄去。

省下这笔钱并不容易,我们开始自己做豆腐,戒了烟酒,尽量少去食堂。

淑华的同事王老师笑话她:"老杨,你这么抠门,存钱是想给郑厂长买辆摩托车吧?"

淑华也不解释,只是笑笑。

明学很争气,高中三年,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他每次放假回来,都会给我们带一些小礼物,一块肥皂,一瓶蜂蜜,都是省下自己生活费买的。

高考那年,明学考了全省第十二名,被北京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了。

淑华高兴得一宿没睡,为他张罗行李。

我攒了大半年的烟钱,给他买了一个大皮箱,那在九十年代初可是个体面的行头。

临行那天,县车站人头攒动,送亲友的人挤满了站台。

明学站在绿皮火车旁,瘦高的身材,白净的脸庞,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

"小王叔,等我有出息了,一定报答您和婶子!"他郑重其事地说。

我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学习,别想这些。"

火车汽笛响起,淑华塞给他一个纸包,里面是她包的饺子。

"路上饿了就吃,到了北京记得写信回来。"她叮嘱道。

看着火车远去,淑华抹着眼泪,"这孩子,真是出息了。"

往后这十年,明学寒窗苦读。

本科、硕士,又出国读博士,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

每逢春节回乡,他总带回厚厚的英文论文和研究报告。

虽然我们看不懂,但都小心收藏在我们的老柜子里。

淑华更是攒了一抽屉他的奖状和报纸剪报,如获至宝。

九七年,我们厂开始裁员,我被迫内退,补贴只有原工资的六成。

日子一下子紧了起来,但我们没让明学知道。

他在国外读博士,一个月有几百美元的补助,我们哪好意思再让他操心家里的事?

每次通电话,我们都说过得很好。

国际长途一分钟十几块钱,明学总是焦急地问这问那,生怕我们有什么事瞒着他。

那时的电话,还是转盘式的,转一下要等好久,声音还常常断断续续的。

淑华总是抢着和明学说话,说完又红着眼睛躲进厨房。

1997年末,全县城都在传要大规模下岗,人心惶惶。

淑华也担心,但她只是多接了些补课的活,默默地为家里多挣些钱。

去年九月,明学回国参加了一场科技大会。

他做的人工智能研究,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电视上播报他的获奖新闻时,邻居都来祝贺。

"老郑,你们家栽了棵摇钱树啊!"

我笑着摇头,"那是姐姐家的孩子,再说,搞学问能挣几个钱?"

谁能想到,半年后,我们账户上会多出一百万。

下午,派出所电话来了。

小赵警官说,他们联系了明学,确认这笔钱确实是他转的,来源清白,是他研究成果转化的部分收益。

"郑师傅,钱没问题,是你外甥挣的正经钱,他说晚上会赶回来跟你们解释。"小赵的声音里带着敬佩。

淑华放下电话,眼睛亮晶晶的。

"老郑,明学真的挣钱了,还是这么多!"

我心里五味杂陈,骄傲、欣慰,还有一点点不安。

"这么多钱,我们能收吗?"我嘀咕着。

姐姐听说了这事,骑着二八大杠就过来了,脸上又是笑又是哭的。

"弟弟,嫂子,这些年多亏你们啊,明学能有今天,都是你们的功劳。"

我和淑华连忙摆手,"姐,这是明学自己努力的结果,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姐姐拉着淑华的手,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点头,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傍晚时分,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

我们三人赶紧出门,只见一辆出租车停在门口,明学从车上下来,穿着一身得体的西装。

他比上次见面又高了些,肩膀也宽了,只是脸上还带着学生气。

"姥姥,小王叔,婶子!"明学一一拥抱我们,眼里噙着泪光。

我们把他迎进屋,淑华连忙张罗着准备晚饭。

明学拿出几瓶好酒,还有从国外带回来的巧克力和保健品。

"明学啊,你这钱......"我有些踌躇地开口。

明学坐直了身子,"小王叔,这钱是我应该给你们的。"

他开始讲述这些年的经历。

原来,他在国外读博期间,参与了一个人工智能项目。

团队研发的技术被一家大公司看中,支付了可观的专利费。

作为核心成员之一,明学分到了一笔不小的钱。

"没有你们当年的资助,就不会有我后来的求学之路。没有婶子教我的'知识改变命运',就不会有我坚持不懈的动力。"

明学轻声说着,目光扫过墙上的全家福,那是他高中毕业时拍的。

照片里,我们三个大人站在后排,明学坐在前面,青涩的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淑华红了眼圈,"明学啊,你有出息了,婶子真高兴。可这钱太多了..."

"婶子,记得您常说'知识能改变命运'吗?我现在才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明学从包里拿出一叠材料,是他的研究项目和获奖证书。

"我这项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在很多地方了,以后还会有更多收益。我想,这是知识创造的价值,也是你们当年给我的教育结出的果实。"

淑华听着,眼泪止不住地流。

姐姐握着明学的手,满脸自豪。

我心里也热乎乎的,这些年来的辛苦和付出,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晚饭很丰盛,淑华做了明学最爱吃的红烧肉和清蒸鱼。

我们围坐在那张用了二十多年的方桌旁,就像无数个团聚的日子一样。

饭桌上,我们商量着钱的用处。

淑华坚持要帮明学在县城买套房,安个家。

"你也老大不小了,该考虑成家的事了。"淑华说着,又夹了块肉放进明学碗里。

明学笑了笑,"婶子,我有对象了,是同学,博士毕业后准备结婚。"

"真的?快给我们看照片!"淑华激动地说。

明学拿出钱包,里面夹着一张女孩的照片,清秀文静,戴着眼镜。

"她叫林小雨,研究生物技术的,我们打算明年办婚礼。"

我提议拿部分钱捐助家乡教育,设个奖学金。

"就叫'知识改变命运奖学金',专门资助像当年的你一样有志气的孩子。"

明学点头赞同,又说要拿一部分改善我们的生活。

"小王叔,您内退了,婶子也快退休了,该好好享享清福。咱们先把这老房子翻新一下,再换些家具家电。"

我有些犹豫,"这使不得,太奢侈了。"

明学笑道:"小王叔,现在不比从前了。您看现在街上,彩电、冰箱、洗衣机,哪家没有一两件?咱们跟上时代的步伐嘛。"

姐姐在一旁笑着抹泪,"我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生了明学,还有你们这么好的兄妹。"

饭后,明学陪我们在小区散步。

初春的晚风还带着些凉意,街上的霓虹灯照亮了人们的脸。

路过小区花园,几个老人正在下象棋,不远处孩子们追逐打闹。

县城这些年变化很大,高楼多了,马路宽了,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似乎还是那么朴实无华。

"知道吗,老郑,"淑华夹了块红烧肉放进我碗里,眼里闪着光,"咱们这辈子没白活,帮着培养了个好孩子。"

我笑着点头,心里满是欣慰。

在这个普通的县城里,我们过着平凡的生活,却因为一个孩子的成长,而感到无比充实。

"明学,婶子问你个实话,"淑华认真地看着明学,"你这研究,真的那么值钱?"

明学笑了,"婶子,科技创新现在很受重视,国家也在大力支持。我们的技术解决了实际问题,自然就有人愿意付钱。"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看来知识真的能创造财富啊。"

窗外星光点点,屋内灯光温暖。

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亲情与知识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力量,能够穿越时光,把平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

我们一家人相视而笑,那份默契和满足,胜过世间一切财富。

第二天一早,明学就带着我们去银行办手续。

柜台小姐看着我们朴素的穿着,一开始有些轻慢,得知存款数额后,态度立刻变得殷勤起来。

淑华有些不习惯这样的对待,小声嘀咕:"钱真是个怪东西,有了它,人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

明学安慰道:"婶子,别在意这些。钱只是工具,关键是怎么用它。"

办完手续,明学又带我们去了县城最好的商场。

他给我们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有一台最新款的彩电和冰箱。

看着堆满客厅的东西,我有些恍惚,这些年来,我们习惯了节省,突然拥有这么多,反而不知所措。

晚上,当我们坐在新买的沙发上,看着四十二寸的大彩电,淑华突然说:"老郑,你说咱们是不是做梦呢?"

我握住她粗糙的手,"不是梦,是明学给我们的回报。"

接下来的日子,明学开始着手在县城买房的事。

他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新小区,三室两厅的大房子,环境优美。

"这套房子写你们和姥姥的名字,"明学坚持道,"我在北京有单位分的房子,够住了。"

淑华不同意,"哪有子女给长辈买房的道理?应该是我们给你准备婚房才对。"

明学笑道:"婶子,这不是子女给长辈,是我回报你们的一点心意。再说了,我和小雨结婚后,不也有地方住了吗?"

新房装修期间,明学又回北京去了。

临走前,他托人带来了未婚妻小雨。

小雨很有礼貌,叫我们叔叔阿姨,还带了不少礼物。

淑华很喜欢她,拉着她的手问这问那,恨不得把这些年明学的事都告诉她。

小雨也很投缘,温柔细心,帮淑华打扫房间、择菜做饭,一看就是个好媳妇的料。

送他们上车时,淑华悄悄塞给小雨一个红包。

"这是我和你叔叔的一点心意,不多,你别嫌少。"

小雨连忙推辞,但淑华执意要她收下。

"你们年轻人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们老两口有明学照顾,已经很知足了。"

车开远后,淑华拉着我的手,眼里含着泪花。

"老郑,你说咱们这辈子是不是很值啊?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有明学这样的外甥,比什么都强。"

我点点头,胸口涌动着说不出的感动。

夏天到来时,新房装修完毕,我们搬了进去。

宽敞明亮的客厅,崭新的家具,还有一个朝南的大阳台,种满了淑华喜欢的花草。

姐姐也住进了其中一个房间,我们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了一起。

奖学金的事也落实了下来。

明学和县教育局联系,每年拿出十万元,资助十名贫困但成绩优秀的学生。

第一批受助学生来家里道谢时,淑华激动得说不出话。

她握着孩子们的手,一遍遍地叮嘱:"好好学习,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真的。"

明学和小雨的婚礼定在了十月。

我们全家都去了北京,见证他们的幸福时刻。

婚礼上,明学致辞时专门感谢了我和淑华。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叔叔阿姨给了我支持和鼓励。他们教会我知识的力量,也让我明白了亲情的珍贵。"

台下掌声雷动,我和淑华紧紧握着手,泪水模糊了视线。

回到县城后,日子恢复了平静,但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

我们不再为生活费发愁,姐姐的气色也好了很多。

淑华退休后,开始在社区教老年人识字,重拾了教书的乐趣。

我则负责照顾家里的花草和菜地,偶尔和老邻居下下棋,日子过得惬意而充实。

明学和小雨常常打电话回来,有时还视频通话,新时代的科技让我们的距离似乎又近了些。

今年春节,明学带着小雨回来过年。

小雨已经有了身孕,淑华高兴得几夜睡不着,张罗着买婴儿用品。

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春晚,吃着团圆饭。

窗外烟花绽放,屋内亲情洋溢。

明学举起杯子,向我们敬酒:"叔叔阿姨,姥姥,感谢你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这杯酒,是感谢,也是祝福。"

我们碰杯时,淑华忽然说:"明学,你还记得小时候吗?你说长大要当科学家,要改变世界。现在你真的做到了。"

明学笑了,眼里闪烁着泪光:"婶子,我记得。正是您教我读书写字,告诉我知识的重要性,才有我今天的成就。"

姐姐在一旁抹着眼泪,小雨则靠在明学肩上,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肚子。

这一刻,我感到无比幸福。

在这个普通的县城里,在这个普通的家庭中,我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用爱和付出,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孩子。

这或许就是平凡人生最大的成就吧。

今年秋天,小雨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王知秋,谐音"知秋",寓意懂得感恩,明白人生的真谛。

抱着襁褓中的孩子,淑华喜极而泣。

"老郑,你看,咱们有孙子了。"她轻声说。

我点点头,心里满是感动。

这个小生命,承载着我们全家人的希望,也延续着知识与亲情交织的故事。

回顾这一生,我和淑华虽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因为明学,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意义。

不是亲生的血脉,却胜似亲生;不是刻意的培养,却开花结果。

这大概就是命运最美妙的安排吧。

窗外,秋风送来阵阵桂花香,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人生如歌,亲情如酒,在岁月的长河中越酿越香。

而知识,则是照亮前路的明灯,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走向更好的未来。

来源:海边听ᵏᵃʳʳʸ6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