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文物科技》:当文物遇上科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4:41 1

摘要:文物记录历史,彰显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因此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工作者在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文物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充满科技含量的利器,可以大显身手。

文物记录历史,彰显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因此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物工作者在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文物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充满科技含量的利器,可以大显身手。

作者 | 鞠强

穿越历史长河留存至今的古建筑,为我们了解古人的世界提供了鲜活的实例,但也面临着地震、暴雨、沙尘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如何有效地保护这些古建筑并延长它们的寿命,成为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在,在多种新技术的助力下,他们不仅能够对古建筑进行“体检”,发现古建筑的病害并进行“治疗”,还能开展预防性保护,减少古建筑受损的风险。

在文物研究工作中,科技也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对一些经过长期发掘、研究的遗址,文物工作者使用新技术重新审视过去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又取得了一些新的重大发现。例如,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等“老面孔”出现在“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榜单中,正是得益于新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文博热”,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近距离欣赏文物,感受文物身上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而新技术的加持正在显著改变文物的展示方式,使观众获得前所未有的参观体验。游客既能在线上、线下游览数字版敦煌莫高窟,身临其境般欣赏壁画和造像之美;也能置身《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之中,打卡北宋开封繁华喧闹的市井生活。

惊艳世界的三星堆,正是一个全面展示科技赋能文物发掘、修复与展陈的窗口。在发掘环节,观众可以通过电视直播看到考古人员在密闭的考古方舱里进行发掘,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在修复环节,人工智能技术帮助修复师为一些文物实现“数字重生”,跨越3000多年再次与世人“见面”的2号青铜神树就是他们的代表作;而在展示环节,三星堆博物馆里的混合现实技术能够让游客在数字场景中体验以特定文物为主题的古蜀国生活,从而对祖先创造的灿烂文明有了更加真切的体会。

当古老的文物与今天的科技相遇,碰撞出的火花正让文物更加光彩夺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等长期发掘、研究的遗址又有了新发现。老遗址结出“新果”,这是长期持续发掘的结果,新发现也将过去的研究成果带“活”了。

/

/

/

Read the new issue of the magazine first

栏目·科学探奇

据报道,我国地质专家日前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实地勘查后发现,这是一个被白云岩包裹的大型溶洞系统,而白云岩的沉积时代约为4.8亿年前。

栏目·真相

一些量子手环相关的宣传中,所谓的“用量子能量、标量波引起DNA、线粒体共振,给身体带来能量”,仅仅是把公众接触较少的词汇堆砌在一起,是彻底的伪科学骗局。

栏目·聚焦

漫漫飞天路,跑好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接力赛”,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自强不息、创新超越。

栏目·万象

通过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返回的数据,泰斯团队提出了关于火星杰泽罗陨石坑地质历史的新见解,认为这里曾有维持生命的可能性。

往期精彩回顾

|取个快递被骗走17万?这些APP千万别下载!

|妻子确诊患癌,医生警告丈夫这个习惯必须改!网友:怒转......

|95号汽油比92号汽油更耐烧?加油时该怎么选?一文了解→

走路也能走出健康?这样走路最健康

科技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奉献

阅读“科技工作者”

来源:科学大观园杂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