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愉快的"五一"假期结束了,大家又回归到了“打工人”模式。随着5月气温的持续攀升和降水增加,各类病原体进入活跃期,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高。郑州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近期需重点防范以下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诺如病毒肠炎、食物
-------郑州疾控5月健康风险提示
韩培 郑州疾控观察
愉快的"五一"假期结束了,大家又回归到了“打工人”模式。随着5月气温的持续攀升和降水增加,各类病原体进入活跃期,传染病传播风险显著增高。郑州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近期需重点防范以下传染病:新冠病毒感染、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诺如病毒肠炎、食物中毒以及虫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等),请市民朋友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健康管理。
新冠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经气溶胶、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主要症状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①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②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③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尽量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及时就医,就医过程中全程佩戴口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和B组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群体。粪-口、呼吸道飞沫及密切接触为其主要传播途径。5月进入高发期,托幼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患儿以发热,手、足、口腔、臀等部位出疹为主要症状,多数在1周左右自愈,少数可能发展为重症。
主要预防措施
①6月龄-5岁儿童建议接种EV71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②勤洗手,使用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定期开窗通风、消毒玩具、餐具;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③流行期间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大别班达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5-10月为蜱虫活跃期,在流行区的丘陵、山区、森林等环境从事生产生活的农民、劳动者以及赴该地区旅游、户外活动的人群感染风险较高。
主要预防措施
①野外活动时做好个人防护,穿浅色长袖衣裤,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戴宽檐帽,不穿凉鞋,不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
②蜱虫活跃季节,进行园艺、采茶、放牧等农林牧业活动前使用含有0.5%氯菊酯的产品处理衣物和装备,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
③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带回家。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是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原体,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间接接触污染物、食用污染食物或水,以及吸入气溶胶。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部分患者有头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人群普遍易感,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院等人群聚集场所中,极易引起暴发,但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
主要预防措施
①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②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
③感染者应居家隔离至康复后3天,轻症就地隔离,重症需就医。隔离期间注意手卫生,避免接触他人,分开食宿。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我国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在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①保持清洁,注意手卫生。餐具、厨具用流动水洗净并消毒,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②选择新鲜、无霉变的食物,果蔬充分清洗或削皮,不喝生水。
③食物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
④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提倡分餐或使用公筷、公勺。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蚊媒传染病(登革热、疟疾)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表现为突发高热、头痛、肌痛及皮疹,重症可致出血或休克。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南美、非洲及我国南方沿海,夏季高发需警惕。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典型症状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大汗,可伴头痛、呕吐等。非洲、东南亚、南美洲高发,恶性疟疾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主要预防措施
①清除家中积水,安装纱窗、蚊帐。
②境外期间选择有纱窗、空调的环境,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皮肤裸露处涂抹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驱蚊剂。
③从流行区归国后,若出现发热,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居史。
【疾控君有话说】
除了上述病毒,我们还需要注意气温升高需防紫外线及中暑,建议外出戴遮阳帽、太阳镜,定时补涂防晒霜;户外工作者注意补水并避开高温时段;杨絮飘飞季,过敏人群外出应戴口罩、护目镜,回家及时清洁;保持规律作息,科学锻炼,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安全、健康的五月!
来源:健康鲜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