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走进校本课!连城这样培养“文武全才”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00:57 2

摘要:连城提线木偶戏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瑰宝,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0年开始,连城县实验小学莲南校区把连城提线木偶列入了校本课程,在每周三的“快乐50分钟”上,木偶戏进校园活动得到进一步普及,激发了学生对

连城县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将非遗融入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欣赏中走进非遗,在体验中探秘非遗,传承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遗进校园,传承有活力——提线木偶

连城提线木偶戏是客家文化艺术的瑰宝,2009年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0年开始,连城县实验小学莲南校区把连城提线木偶列入了校本课程,在每周三的“快乐50分钟”上,木偶戏进校园活动得到进一步普及,激发了学生对非遗的向往与热爱,很多提线木偶节目都登上了省、市、县的舞台,并获得各级奖项。

近日,连城县“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连城二中,邀请闽西客家木偶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李明卿,为学生们表演提线木偶戏。

活动中,李明卿作了题为《偶说千秋事 丝丝动人心》的讲座,讲述了木偶戏的起源、木偶的种类、闽西客家提线木偶戏的行当等内容,并表演了木偶书法、木偶拉琴—贵妃醉酒、折子戏选段—辕门斩子、木偶杂耍、济公醉酒等节目。在他灵巧的操纵下,木偶的动作流畅自然,栩栩如生。

二、非遗进校园,展现武术风采——连城拳

据史料记载,“连城拳”的前身为“黄家拳与巫家拳”,清代起外传至江西、湖南、广东、浙江、四川以及港、澳、台等地,民国时期还外传至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成为一项广泛流传于民间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项目。隔川镇作为“连城拳”的发源地之一,武术氛围浓厚,“连城拳”传承人黄林曾在直播间为大家详细介绍“连城拳”的历史渊源。

自2011年起,“连城拳”这一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作为隔川中心小学特色地方课程,已陪伴学生们走过了十三年的时光。练习连城拳,不仅增强学生体质,还提升他们的精气神。2023年,隔川中心小学被评选为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2024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武术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武术进校园试点学校线上交流展演活动”中荣获地方特色拳种一等奖。教育“双减”政策落地后,隔川中心小学开展的“连城拳”训练,不仅让学生领略到中国传统武术的魅力,更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格。

三、非遗进校园,传承雕版文化——雕版印刷

四堡是中国古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乡。四堡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雕版印刷技艺,是世界上唯一还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也是世界印刷精业与出版史上的活化石。2008年,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使这一活态遗存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四堡中小聘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马力、县级“非遗”传承人邹绍雄、雕版印刷展览馆馆长吴德祥为校外辅导员,精心打造“雕版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现已开发使用的特色校本课程有《雕版故里》《四堡雕版印刷技艺传承》等,从更高品位、更加全面的角度融入雕版文化的精髓,为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学生通过动手雕刻、印刷,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近年来,连城县中小学把闽西客家木偶戏、连城拳、雕版印刷技艺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学校的校本课程,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普及非遗知识,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连城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