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流量博眼球?无资质的股市小作文或短视频涉嫌犯罪将被严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11:46 2

摘要:在短视频与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打开社交平台,各类股市分析内容铺天盖地。但其中不乏一些无任何资质的“股评专家”,通过炮制“小作文”或制作“专业解读”小视频,打着预测股市涨跌的幌子,实则为骗取流量、收割关注。这些缺乏专业依据的内容,不仅误导投资者决策,更扰乱资本

无资质股市“小作文”或“短视频”涉嫌犯罪将被严惩

在短视频与自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打开社交平台,各类股市分析内容铺天盖地。但其中不乏一些无任何资质的“股评专家”,通过炮制“小作文”或制作“专业解读”小视频,打着预测股市涨跌的幌子,实则为骗取流量、收割关注。这些缺乏专业依据的内容,不仅误导投资者决策,更扰乱资本市场秩序。不过,这类乱象的“好日子”即将到头!

类似“上海爷叔”这样毫无专业资质的个人并不少见

在网络平台上,类似“上海爷叔”这样毫无专业资质的个人并不少见。他们凭借夸张的标题、煽动性的语言,在小视频中信誓旦旦地预测股市走势,或是用看似专业的“小作文”分析股票涨跌,诱导网友点赞、转发。更有甚者,为了博取流量,刻意编造“内幕消息”“涨停秘籍”,利用投资者对财富的渴望,将资本市场变成了自己的“流量提款机”。而普通股民一旦轻信这些不实信息盲目投资,往往面临巨大损失。

5月15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严格公正执法司法服务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直指这一乱象。《意见》明确提出,对于通过编传“小作文”或小视频等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受害人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将依法予以支持;若此类行为构成犯罪,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那些无资质却肆意点评股市、恶意骗取流量的行为,不再只是道德层面的争议,而可能面临法律的严惩。

此次新规不仅剑指个人违规行为,更对网络平台提出了严格要求。平台不能再对这类扰乱市场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加强审核与监控,履行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遏制虚假信息传播。只有通过“个人严打+平台监管”的双重手段,才能真正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资本市场关乎无数人的财富与生活,容不得半点虚假与欺骗。最高法与证监会的联合行动,向所有企图通过违规手段在股市“捞流量”的人敲响警钟:无资质乱评股市、编造虚假内容博眼球,终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广大投资者也应擦亮双眼,远离这些毫无依据的“股评”,共同维护一个清朗、有序的投资环境。

来源:時光記憶WGW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