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简介:李丹丹,女,汉族,1988年6月出生,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尧舜社区文书。作为社区文书兼网格长,她以“老黄牛”的深耕精神、“逆行者”的担当勇气、“营造者”的创新智慧和“贴心人”的为民情怀,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暖心故事,成为居民口中的“全能管家”。
人物简介:李丹丹,女,汉族,1988年6月出生,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尧舜社区文书。作为社区文书兼网格长,她以“老黄牛”的深耕精神、“逆行者”的担当勇气、“营造者”的创新智慧和“贴心人”的为民情怀,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基层治理的暖心故事,成为居民口中的“全能管家”。
正文:
严谨笃行,深耕社区文书档案
“文书工作是社区的‘生命线’,容不得半点马虎。”这是李丹丹常挂在嘴边的话。自加入尧舜社区以来,她便将档案管理当作“责任田”细心耕耘。从文件归档到会议记录,从数据整理到资料核查,她始终以“对待历史文物”的态度对待每一份档案,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完整规范、可查可用。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期间,作为指导员的李丹丹更是展现出“硬核”执行力。为啃下信息核实这块“硬骨头”,她白天穿梭于楼宇之间,敲门入户采集数据;夜晚伏在案头整理信息,用一个月时间完成800个住房单元的核实工作。同事们笑称:“丹丹的工作日志,比钟表还要精准。”
防汛冲锋,躬身为民显担当
“孙阿姨,雨势变大了,您和家人今晚务必搬到安全的地方!”2024年汛期,李丹丹的声音一次次穿透暴雨,回响在林化厂宿舍的楼道里。作为社区防汛安全员,她主动驻守内涝隐患点,连续三个月冒雨巡查。在舜帝花园小区,面对管道老化导致的“水浸屋”难题,她提前备足抽水泵,点对点发布预警,逐户协助清理积水。“只要居民安全,浑身湿透也值得。”她说。整个汛期,她累计处理安全隐患7处,用脚步丈量出居民的“安全线”。
创新机制,助企惠民促和谐
东瑞大厦作为商住混合体,曾因人员复杂、管理低效成为治理难题。李丹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牵头组建“楼事会”,联合党支部、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成立“楼帮帮”志愿服务队。针对企业员工的“关键小事”,她创新推出“企业呼·小助应”工作法,从子女入学到社保办理,从政策咨询到工商注册,累计开展助企服务20余次,募集助学资金20余万元,帮助24名困难学生圆了求学梦。如今的东瑞大厦,“有困难找楼帮帮”成为居民共识,楼宇治理从“多头乱”迈向“齐步走”。
精准关爱,深耕民情树典范
“张爷爷,这是给您的应急灯,晚上起夜按一下就能亮。”街头巷尾,经常能看见李丹丹带着“3+N安全守护礼包”挨家挨户走访独居老人的身影。礼包里的应急灯、知识手册、联系卡,加上毛巾、雨伞等日用品,构成了特殊群体的“安全防线”。为精准掌握民情,她带领团队走访80余户居民,梳理《社情民意表》,将关爱送到群众“家门口”。这一创新做法被安徽新闻联播报道推广,成为社区服务的“暖心样本”。
从档案柜到防汛堤,从写字楼到居民楼,李丹丹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社区无小事”的工作哲学。她常说:“居民的笑脸,就是我最好的‘绩效单’。”在尧舜社区的大街小巷,这位80后社区工作者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凝聚民心,让青春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来源:春天里的布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