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感染连累全家!这种致癌物难缠又高发,许多人都有!预防和根除关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3:19 2

摘要:有一种细菌,感染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在我国每2-3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感染。因此,很多人对于感染Hp后都会产生

有一种细菌,感染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在我国每2-3个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它就是幽门螺杆菌(H.pylori,Hp)。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感染。因此,很多人对于感染Hp后都会产生困惑:不去管它,会不会若干年后导致胃癌?去治疗它,可它为何如此难缠?

每年的5月15日是世界无幽日,新民晚报记者对话消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和长海医院消化科杜奕奇主任医师,揭秘有关Hp的真相。

幽门螺杆菌如何传播?

有很多证据表明Hp是经口传播的,共用餐具、水杯,甚至嘴对嘴喂食,都可能让它趁机潜入体内。家庭是感染的“重灾区”,研究发现,同一家庭中生活越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越大。Hp在全球范围内的感染率约为20%-30%,而我国的平均感染率略高于全球水平,达到40%左右,在某些地区甚至可能高达50%。

虽然我国分餐习惯难以普及,但使用公筷是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在外就餐时,倡导使用公筷能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幽门螺杆菌是否致癌?

Hp目前国际上已经将它列为胃癌的明确致癌物,但感染Hp后并不是一定发生胃癌,其实际发生率低于2%,只是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但是反过来说,胃癌患者中80%伴有Hp感染,因此二者的相关性非常明确。

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发的胃癌,通常情况下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间,如会经历浅表性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低中高度的上皮组织异型增生,然后才会转变为胃癌,其中也只有重度肠化生才能算得上癌前病变,也就是说,不是一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会突然变成胃癌的。

大部分Hp感染者并没有明显症状,仅约20%的感染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嗳气、反酸等表现。消化不良症状是感染者来消化内科就诊的主要原因。

哪种治疗方式最有效?

Hp感染极少自愈。其强大的定植能力可改造胃内微环境,加强自身在胃内定植的能力,实现长期存活。

根据我国2022版Hp治疗指南,目前推荐两种主要方案:传统铋剂四联疗法(PPI+两种抗生素+铋剂)和新型大剂量二联疗法(高剂量PPI+阿莫西林)。首次根除失败将显著增加后续治疗的耐药风险,因此首次根除十分关键,这也是我们强调“首战即决战”的原因。大剂量二联方案作为治疗新趋势,虽然用药种类减少(仅需2种药物),但通过优化给药方案,根除率可超过90%。不过该方案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青霉素过敏者不适用,且疗程需延长至14天(较传统方案的10天更长)。

儿童感染需要治疗吗?

家庭中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是否需要消除感染,需根据风险获益评估和疾病状态而定。

根据长海医院消化科团队开展的家庭Hp流调结果,约有20%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Hp感染,这部分感染可能是饮食习惯或与家人的接触导致的。一般情况下,除非有明显症状或不适,儿童和青少年Hp感染者无需接受治疗。这不仅是因为Hp感染在短期或在年轻时期不会对胃产生明显影响,也是因为儿童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低,对儿童使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大,因此等到成年后再根除也来得及。不过这并不代表根除Hp的时机可以延误太久,越早根除、趁无症状时进行根除,往往获益更大。

抗幽产品究竟可靠吗?

目前,各大电商平台涌现出大量Hp自测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众对Hp感染的认知和健康意识。对于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而言,其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对于家庭可用的粪便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的试纸而言,在操作规范且样本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能为大众提供初步的检测参考,若试纸显示阳性,建议及时就医,通过更精准的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一步确诊。

然而,对于部分标榜有“抗幽”功效的产品,尤其是益生菌类,需持谨慎态度。虽然部分益生菌可能辅助调节胃部微环境,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表明其能彻底根除Hp感染。这类产品或许能缓解某些消化道不适,但绝不能替代规范的药物治疗。因此,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相关产品宣传,一旦确诊感染,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一人感染需要全家检测?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家庭感染率为71.2%,明显高于个体感染率40.6%,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倡导所有家庭都开展全家检测Hp,而是倡导“一带多”的模式,也就是当有一位家庭成员检测出Hp感染,建议长期居住的人员做检测,这样可以更经济地发现更多Hp感染者,因为Hp存在“家庭聚集现象”。

在治疗方面,由于家庭成员感染的Hp菌株往往具有同源性,可采用“一人耐药检测,全家参考用药”的优化方案,这样不仅能提升首次根除成功率,还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这一创新策略实现了从个体化诊疗向家庭化管理的转变。

如何科学理性看待感染?

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我们建议采取“重视但不恐慌”的态度。虽然Hp是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但实际发展为胃癌的比例不足2%。确诊感染后建议及时进行规范治疗,这能有效降低相关疾病风险。日常生活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聚餐时使用公筷;注意个人卫生;定期体检筛查。这些措施既能预防感染,也能减少复发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与儿童的餐具除了分开使用外,更要摒弃用嘴对嘴的方式给婴幼儿喂食或将咀嚼后的食物给孩子吃的习惯。

新民晚报原创稿件

记者:左妍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