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护肤界迎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品牌,绽媄娅的跨界“野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6 13:42 2

摘要:例如欧莱雅集团在巴黎2024 Viva Technology 大会上展示最新的生物打印皮肤技术;2024进博会首秀其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平台,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有感觉”的人造皮肤;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最新科技成果Cell BioPrint(细胞生物打印)

从配方到成分自研,再到尖端技术,美妆行业“科学发烧”热潮持续至今,竞争维度已逐渐提升至尖端科技的比拼,紧紧围绕皮肤科学和前沿科技。

例如欧莱雅集团在巴黎2024 Viva Technology 大会上展示最新的生物打印皮肤技术;2024进博会首秀其皮肤组织工程技术平台,与研究机构合作开发“有感觉”的人造皮肤;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最新科技成果Cell BioPrint(细胞生物打印)便携式芯片等。

国货也已经走到这一尖端科技的前沿。2007年前,掌握人造皮肤量产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面对中国每年人造皮肤需求量在4亿平方厘米以上的巨大缺口,绽媄娅所属企业佰傲再生的科学家们花费30年时间,促成了中国首块活细胞人造皮肤的诞生并实现量产,这一成果改变了无数中国烧伤与溃疡患者的命运。

这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如今正以护肤品的形式,叩响美妆行业技术竞赛的大门。

618前,绽媄娅联合李佳琦、上海品牌策略创意广告公司世之相拍摄了影片《造皮肤的人去做护肤品》,详细讲述了这一故事。这个真实故事不仅标志着,护肤品牌新一轮的竞争聚焦在超级技术,更意味着行业已经迎来再生医学等更多跨学科尖端科技的加入。

这群“造皮肤的人”来做护肤品,是“隔行如隔山”还是“降维打击”?

从实验室到化妆台,绽媄娅的‘跨界征程“

这是一个关系千万烧伤与溃疡患者的故事,也是一群中国人奋力追赶世界第一的故事。

中国每年烧伤与溃疡患者达到1500万人 ,其中需要进行皮肤移植的人群有350万人,人造皮肤需求量在4亿平方厘米以上。用传统的外科皮肤移植治疗存在着自体皮肤来源不足、增加患者痛苦、大面积损伤无法医治等问题。

即便如此,2007年前,掌握人造皮肤量产技术的国家也只有美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对此有着更迫切更广泛的需求。而这一现状,却被一群所谓的“门外汉”打破。

1995年是一个全民下海,人人经商的年代。在洞察到中国对于人造皮肤的需求后,口腔学教授金岩转身投入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研究,决心创造出中国人自己的人造皮肤。

佰傲再生首席战略顾问金岩

每天,金岩给学生上完课,都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里,实验室的灯经常一亮就是一整晚。

谁都不会想到,中国第一块人造皮肤,就诞生于这间环境简陋、只有几个技术人员、关键的细胞培养设备全靠捐赠的小实验室。当时的金岩深知,要让细胞发育成皮肤,需要好的营养。但国外封锁“细胞营养液”技术,要想造出皮肤,中国人就必须破译“细胞营养液”密码。

150多种营养液成分、千万种不同比例和浓度的排列组合。尽管外界并不看好这群“门外汉”,甚至出现“你一个搞口腔的造什么皮肤?”这样的冷言冷语,但在这5年里,金岩和其研发团队始终坚持,每天重复上百次滴入营养液、观察皮肤生长。

终于在2001年的一天,金岩在显微镜里观察到:之前的一批细胞种子竟然发育出了完整的皮肤组织。“当时每个人都轮流到显微镜去看上一看。那个兴奋劲,感觉眼前的仪器都在为我们鼓掌。”回忆当时的情景,金岩依旧难掩激动。

这一次,中国人终于造出了第一块有活细胞的人造皮肤。六年后,金岩团队研发的人造皮肤产品获批上市,并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也让中国皮肤严重受损人群有了新的选择和希望。

“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来去突破人造皮肤的技术瓶颈,但同时也会思考,这样一个科研成果,怎样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当然它可以去发论文、获奖,但最大的意义其实还是应用在人的身上,这是我们的初衷。”绽媄娅COO任敏华对《FBeauty未来迹》表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造皮肤都是国际大牌展示皮肤科研实力的象征,他们用不同状态的人造皮肤来筛选化妆品成分和测试效果。科学家认为,经皮肤实测有效的,才是好的护肤品。

面对国际大牌用领先几十年的护肤经验和科技,强势占据中国美妆市场,国货品牌又该如何应对?诞生于2016年的绽媄娅,用佰傲再生23年皮肤研究和再生医学的经验,秉持着“科研成果要用到人身上才能体现价值”初衷,开启了在护肤领域的全新征程。

那么,再生医学技术应用到护肤领域,究竟是顶级技术赋能还是概念游戏?

再生医学技术,为护肤带来那些核心赋能?

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理论研究如何促进创伤与组织器官缺损生理性修复,以及替代、修复组织器官再生与功能重建的学科,核心就是解决细胞再生。从肌肤层面看,就是从细胞层解读皮肤,肌肤的再生需要从细胞层进行综合提升。

所以,对比当下火热的成分、配方概念,再生医学更多侧重于技术层面的调控。任敏华表示:“中国消费者的成长能力非常强,曾经的成分党如今也在进阶,他们不再只满足于原料的堆砌,并对皮肤问题的根本原因有了更多科学认知。”而再生医学正是在从皮肤的深层机理去发挥作用。

绽媄娅科研团队发现:皮肤衰老与成分的细胞靶向性息息相关,单一成分与浓度已无法根源解决皮肤健康问题,“靶向识别精准作用”才是皮肤年轻的核心驱动力。

依托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的人造皮肤技术,绽媄娅凭借最前沿的“细胞芯片”,开启了再生医学与护肤技术的融合之旅。

凭借着“造皮肤”的工匠精神,经过数年的摸索,绽媄娅在护肤领域也有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以大国技术为科研基础,首创的“超分子微球化”科技,是一项难度堪比“将大象塞进冰箱”的前沿护肤技术。

近年来,中外美妆品牌纷纷推出PDRN产品,扎堆的涂抹式PDRN产品正在进行同质化竞争,很多并没有围绕PDRN进行深度开发,而且无法围绕PDRN开展下一代产品的升级、迭代。

同时,很多好的成分,比如PDRN、多肽、胶原蛋白,因为分子量太大,只能停留在皮肤表面,难以渗透皮肤深层。

绽媄娅在2024年12月发布的全新单品“球PDRN能量棒”,就在涂抹式PDRN的透皮问题上给出一套极具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通过佰傲再生自研的“超分子微球化”技术,绽媄娅将PDRN分子包裹到微球中,并压缩成为粒径约121纳米,且具有大量空腔的三维网络结构,使其能做到有效渗透。

佰傲再生首席技术官张勇杰曾对《FBeauty未来迹》介绍,通过创新的微球技术,每个球PDRN可以组装9800个PDRN分子。“这好比把一个篮球压缩成一个乒乓球大小”,他表示,通过拉曼光谱检测球PDRN的渗透性发现,微球化的PDRN在半小时内就能进入到真皮层,1小时真皮渗透率达到427.34%,真透皮真吸收。

根据第三方权威检测报告,绽媄娅“球PDRN能量棒”采用独家专利球PDRN,能速修细胞充能,强修护+强抗皱,激活8重胶原。而这并非“概念性添加”,据悉,球PDRN位于“球PDRN能量棒”主成分列表,一支球PDRN能量棒里有1.575mgPDRN。

可见,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拥有再生医学精准护肤全链路技术体系的品牌,绽媄娅正在用专业医药的标准开发和应用PDRN,以发现靶点,筛选成分、成分应用技术开发、功效和安全性验证的完整科研链路,突破PDRN在传统涂抹式护肤产品中的应用瓶颈。

这足以见得,绽媄娅在再生医学与护肤功效两者的融合上,功夫下得足够深也足够透,而非停留于概念式的打法和营销。

正是基于对消费者护肤需求的精准洞察与“诚意十足”产品技术,绽媄娅“球PDRN能量棒”这款结合优秀成分与大国技术的产品,上市后便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数据显示,该产品上市3周全网销售突破600万,累计爆卖60万支,并登上天猫精华新品榜,同时收获了口碑与销量。

”技术爆款“方法论:科学叙事的情感解码

当美妆巨头纷纷卷入“皮肤科学军备竞赛”,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何让消费者为看不见的技术买单?绽媄娅与世之相交出的答卷是——在文本上深入浅出,将复杂的技术语言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消费者语言;在氛围上,则运用电影级别的镜头语言和场景调度,打造科技价值的厚重感。

《FBeauty未来迹》发现,本次《造皮肤的人去做护肤品》影片具有三重亮点:

1、电影感镜头,带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科研现场。

片中,科学家金岩亲自讲述造皮肤全过程,将观众带入其中。影片通过电影感的镜头渲染,“实景”还原实验室场景中金岩等科学家的坚持与突破,以最直观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到这场漫长的科研竞赛当中,让观众明白当时国内科学家的不易,用真实故事打动人。

2、视觉语言革命,让科技“看得见”。

如何让消费者感受到“看不见”的科技,是当下美妆品牌科学传播面临的共同难题。本影片则采用多种生动的视觉语言手法:引入动态数据及实验成果的可视化,例如“150多种营养液成分、千万种不同比例和浓度的排列组合”;通过CG动画,呈现细胞变化等具体过程;用“将大象塞进冰箱”等生动比喻,让观众直观了解技术的难度等。从而弱化营销话术,增强可信度。

截图自《造皮肤的人去做护肤品》

3、技术普惠的“翻译官”,激发情感共鸣。

李佳琦作为技术普惠的“翻译官”,能站在消费者利益视角,打造社会议题。他带着观众视角“穿越”回当时科学家们“造皮肤”的真实场景,以“见证者”视角串联故事,并从消费者视角进行技术解读,让大众更易理解这一突破性技术的难度与意义,深度激发情感认同。

而李佳琦的流量势能+世之相的内容深度,还能构成品牌破圈的双引擎,成为这一次合作的关键杠杆——前者以最直接的方式触达消费者,后者以纪实化内容赋予品牌深度。

总的来看,“技术爆款”故事需要三重共鸣:理性信任、情感共振、价值认同。而影片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内容不是晦涩难懂的科普,而是做好翻译桥梁,生动再现和还原好故事本身。

技术叙事不应是冰冷的参数堆砌,而是有温度的价值传递。绽媄娅与世之相的合作,为国牌技术叙事的科学传播提供了一个优秀范本——用真实故事融解科技壁垒,以人文视角重构消费认知。这也说明,在科研长跑中,国货不仅要练就“过弯技术”,更需学会如何让世界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本文为FBeauty未来迹原创作品,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通过技术抓取用于AI训练。

作者/巫婉卿

编辑/吴思馨

排版/桂玉茜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